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保平

作品数:51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乳腺
  • 20篇肿瘤
  • 20篇腺癌
  • 17篇乳腺癌
  • 10篇淋巴
  • 9篇淋巴结
  • 8篇细胞
  • 7篇腺肿瘤
  • 6篇乳腺肿
  • 6篇乳腺肿瘤
  • 6篇前哨
  • 6篇前哨淋巴结
  • 5篇直肠
  • 5篇乳腺癌前哨淋...
  • 5篇免疫
  • 5篇癌前
  • 4篇蛋白
  • 4篇前哨淋巴结活...
  • 4篇淋巴结活检
  • 4篇活检

机构

  • 49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252...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保定市第三医...

作者

  • 49篇陈保平
  • 23篇崔乃鹏
  • 15篇马振峰
  • 13篇李中
  • 11篇问明
  • 10篇史建红
  • 7篇张涛
  • 7篇王冰
  • 6篇张刚
  • 6篇刘静
  • 5篇刘彩云
  • 5篇王晓春
  • 5篇张卓奇
  • 4篇史帅
  • 4篇闫伟涛
  • 4篇步玉辉
  • 4篇魏希亮
  • 3篇何欢
  • 3篇富鹰
  • 3篇胡庚坤

传媒

  • 8篇山东医药
  • 8篇医学研究与教...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河北职工医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Auchincloss手术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Auchincloss手术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式,了解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在Auchincloss术式基础上,加用后颅凹牵开器经胸肌入路牵开胸大肌,保留胸前神经和胸肩峰血管,清扫锁骨下淋巴结,并对该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Auchincloss手术中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增多,淋巴结阳性个数≥3枚与高复发率有关,术后无胸肌萎缩、严重的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淋巴结清扫彻底,乳腺癌患者第Ⅲ组淋巴结阳性率15.0%,与原发肿瘤>5cm、腋淋巴结阳性个数≥3枚有关,对腋窝第Ⅲ组淋巴结清扫效果明确,能为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病理依据。
张刚李中陈保平王晓春张涛
关键词:淋巴结
OTUB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OTUB1属于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之一,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学研究的新方向。OTUB1可以正向调节抑癌基因p53、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IA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鼠双微基因4(MDMX),负向调节雌激素受体α,从而影响肿瘤信号通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OTUB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OTUB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段菲张金玉乔树刘静马振峰崔乃鹏胡茜陈保平
关键词:肿瘤信号通路
青少年乳腺巨大幼年性纤维腺瘤31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的乳腺巨大幼年性纤维腺瘤的诊断治疗、诊治经验及临床观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青少年女性的临床病例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预后结果。结果:31例乳腺巨大肿物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治疗,术后乳腺外形恢复基本良好,术后随访1-3年,均无一例复发。但乳腺的哺乳功能个别丧失。结论:青少年女性乳腺巨大幼年性纤维腺瘤临床比较少见,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生长速度较快,应及时尽早治疗,选择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同时尽量保持乳腺的外观及日后哺乳的功能。
闫伟涛马振峰张卓奇问明崔乃鹏陈保平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青少年
PDGF-BB对SK-BR-3乳腺癌细胞迁移、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乳腺癌SK-BR-3细胞迁移、增殖的促进作用。方法分别以0.5、1、2、4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干预对数期SK-BR-3乳腺癌细胞,细胞计数法和內盐法(MTS)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未加入任何药物的SK-BR-3乳腺癌细胞相比,4 ng/mL的PDGF-BB对SK-BR-3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促进作用与药物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PDGF-BB能明显促进人源性SK-BR-3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步玉辉史建红崔乃鹏何欢王冰陈保平
关键词:细胞迁移细胞增殖
Y-盒结合蛋白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检测Y-盒结合蛋白1(YB-1)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9月至11月期间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均为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组织中YB-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YB-1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细胞中无表达或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0%,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B-1在Ⅰ期乳腺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显著低于Ⅱ期乳腺癌组织(2.6±1.511 vs.4.2±1.182,P<0.05)。YB-1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2.8±1.15 vs.5.1±0.74,P<0.05)。结论 YB-1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史建红王伟森步玉辉崔乃鹏王娅南马振峰秦岩陈保平
关键词:肿瘤转移
钛铝钒合金根桩设计与抗力研究
宋永生赵蒙陈保平梁建国于森
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uppel样因子(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KLF4和KLF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LF4和KLF5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和KLF5的表达与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无关(P>0.05),而KLF5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P<0.05)。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356,P=0.053)。结论 KLF4和KLF5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评价指标之一。
崔乃鹏闫伟涛刘彩云史建红问明马振峰王娅南陈保平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右侧盆壁囊状淋巴管瘤1例被引量:1
2015年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的良性肿瘤,属先天性疾病,以婴幼儿多见,好发于颈、腋窝,盆壁淋巴管瘤少见[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于2014年6月收治盆壁囊状淋巴管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已婚,绝经,体检发现盆腔包块20年。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查体:全腹平软,未见明显肿块,无压痛、反跳痛。
马飞龙陈保平
关键词:囊状淋巴管瘤成年女性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OTU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OTU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OTUB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该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OTU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52/7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 (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1,P=0.001).OTUB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x2=5.029,P=0.025)、术后分期(x2=4.478,P=0.034)、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x2=8.775,P=0.003)、P53表达(x2 =4.708,P=0.030)、雌激素受体(ER)表达(,=10.364,P=0.001)、分子分型(x2=10.934,P=0.012)有关,而与年龄(x2=2.194,P=0.139)、绝经状态(x2=1.843,P=0.175)、肿瘤大小(x2=0.643,P=0.423)、组织学分级(x2=3.580,P =0.167)、孕激素受体(PR)表达(x2=3.371,P=0.066)及Ki-67表达(x2=1.345,P=0.246)无关.结论 OTU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HER-2、P53、ER表达及分子分型有关,提示OTUB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相关.
段菲张金玉刘静马振峰崔乃鹏刘现义陈保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2008年
患者女,48岁,因腹胀6个月,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于2007年10月21日入院。6个月来腹胀,偶有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偶有上腹疼痛及后背痛,入院前1个月腹胀加重,无法进食,皮肤发黄,大便偶尔发黑,无白陶土样便。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腹部无阳性体征。MRI提示十二指肠占位。胃镜证实十二指肠降段占位,病变几乎完全阻塞十二指肠,活检为神经内分泌癌。遂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向内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切除,行内引流术,术后黄疸消退,可以正常进食。术后病理: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3级。
张涛陈保平许秀峰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巩膜黄染剖腹探查术周围淋巴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