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幼冰
- 作品数:109 被引量:4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整合素α4β1及其配体与大鼠肝肿瘤周边肥大细胞募集的关系
- 2001年
- 目的:研究整合素α4β1(VLA-4)及其配体VCAM-1和FN与肝肿瘤周边肥大细胞(MC)募集的关系。方法:根据肝肿瘤周边肥大细胞数量,将18只雄性Wistar大鼠移植肝肿瘤模型进行分组,8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作对照。用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整合素VLA-4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研究肿瘤周边肝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窦内皮细胞表面VCAM-1和肿瘤周边FN的表达。结果:不同肝肿瘤大鼠肿瘤周边浸润肥大细胞数量有明显差异。各组大鼠腹腔MC表达整合素VLA-4分子均呈阳性,肿瘤周边肥大细胞浸润较多组,其整合素α4β1表达水平也较高。肿瘤周边血管内皮和窦内细胞表达VCAM-1阳性。肿瘤周边沉积大量呈阳性表达的FN与肥大细胞紧密相联。结论:整合素α4β1及其配体VCAM-1和FN在肝肿瘤周边肥大细胞募集中起重要作用,整合素α4β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周边MC数呈平行关系。
- 张志勇阮幼冰等
- 关键词:肝肿瘤肥大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纤维连结蛋白
- 一种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两种类型肥大细胞的形态定量分析
- 1990年
- 运用特殊抗体可以精确区分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和粘膜肥大细胞,但是,该种抗体制备极为困难,造价昂贵,一般实验室很难得到。本研究应用立体学定量分析方法,对两种类型肥大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及分泌颗粒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它们的核浆比、颗粒的数密度和颗粒的大小及颗粒的圆球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定量结果与我们对该细胞所作的组织化学反应结果一致,可作为区分这两类肥大细胞的主要形态学指标。
- 郑清平张春明阮幼冰武忠弼
- 关键词:肥大细胞显微镜检查
- 不同类型毛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和形态测量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运用电镜及形态测量技术对7例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标本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病例毛细胞的超微结构不全相同,根据其超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二类:典型Ⅰ型毛细胞白血病和Ⅱ型毛细胞白血病。在一例典型毛细胞白血病细胞胞浆中见有少数小的电子致密颗粒,其性质和意义尚不清楚。本文根据两类毛细胞白血病的细胞超微结构差异,对其不同来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 阮幼冰张春明
- 关键词:白血病毛细胞性超微结构
- 鼠双微粒体-2基因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鼠双微粒体 2 (murine double minute 2, MDM2) 基因和突变型 p53 基因表达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 TUNEL 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MDM2基因和突变型 p53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中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 并分析 MDM2 基因和 p53 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类型、增殖和凋亡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MDM2蛋白和mRNA 、p53蛋白和mRNA 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均P<0 .05); MDM2 mRNA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和类型无相关关系 (均P>0 05); p53 mRNA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关系 (P<0 .05)。②肝细胞癌组织中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阳性率分别为 100%和 50%, 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1); MDM2mRNA 和 p53 mRNA阳性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均具有相关关系 (均P<0. 05), 但与肝癌细胞凋亡均无相关关系 (均P>0. 05)。结论 MDM2 和 p53的蛋白和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状态, MDM2 基因和 p53基因过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 郑美蓉赵霞杨木兰阮幼冰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组织MDM2突变型P53肝癌细胞P53基因表达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0
- 1998年
-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的生成起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被认为是肿瘤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最主要的血管生长因子。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从蛋白质水平和RNA水平对VEGF在人原发...
- 郑世曦阮幼冰武忠弼汤健
-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转移血管内皮
- 遗传性贫血骨髓穿刺标本的电镜观察
- 2004年
- 对临床诊断的4例贫血患者骨髓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例1、例2分别为Ⅰ型及Ⅱ型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电镜下,Ⅰ型患者骨髓中幼红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核的变异,即形成典型的海绵状形态,Ⅱ型患者骨髓中幼红细胞核形态变化不及Ⅰ型明显,但可见双核及多核幼红细胞,并常见网状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病例3、4均为β 地中海贫血,电镜下见到幼红细胞胞浆内有电子致密包涵体。
- 阮幼冰官阳徐惠武忠弼杨木兰
- Chediak-Higashi综合征的骨髓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6
- 2004年
- 应用电镜对两例Chediak Higashi综合征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其典型异常改变为胞浆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电子致密颗粒,多较正常者大,其直径可达正常者的10倍以上。偶见吞噬体,胞浆内细胞器变性及大的泡状结构,内含絮状物。电镜的检查对该病的确诊有重要的意义。
- 胡群阮幼冰
- 关键词:CHEDIAK-HIGASHI综合征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电镜观察
- 异位化骨中的胶原和生长因子——非放射性原位杂交的经验
- 1996年
- 胶原及生长因子均属骨发生的组成部分。在生长因子中,特别是作为调节蛋白的 TGF-β在骨母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异位化骨中,目前尚无各种胶原及 TGF-β的 mRNA 的分布模式。本文拟在异位化骨早期形成期。
- A.BosseM.WulfT.WiethegeB.VossK.-M.Mller阮幼冰
- 关键词:胶原原位杂交
- Kupffer细胞对实验性肝癌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0年
- 对单纯用二乙基亚硝胺 (DENA)及氯化钆 (GC)或酵母多糖 (ZM)分别阻断或激活 Kupffer细胞后 ,同时给以 DENA所引起的大鼠肝癌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 bax、 p5 3蛋白的表达和肝癌细胞的凋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 TU NEL 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以探讨 Kupffer细胞在大鼠实验性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肝癌组织的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在 C组、 A组、 B组分别呈增高或降低趋势 ;bax、 p5 3阳性率在 C组明显高于 A组 (P<0 .0 5 ) ,同时 ,bax、p5 3蛋白的表达与凋亡指数存在正相关。结果提示 ,Kupffer细胞可能促进实验性肝癌细胞凋亡。
- 朱海珍阮幼冰武忠弼
- 关键词:肝肿瘤BAXP53KUPFFER细胞基因表达
- 凋落:Bcl-2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键蛋白被引量:8
- 1996年
- 凋落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一种有规律的细胞死亡形式,有别于激发性细胞死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细胞具如下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细胞膜呈典型的外突。在 DNA 水平上,通过 Mg2+/Ca2+相关的核酸内切酶,裂解为180个碱基对大小的若干片断。在无胞浆成分溢出的情况下。
- M.AmlingM.PslI.BslerG.Delling阮幼冰
- 关键词:凋落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