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
- 作品数:69 被引量:47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学更多>>
- 察举制之变迁
- 阎步克
- 关键词:察举制
-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中)──《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被引量:10
- 2006年
- 阎步克
- 关键词:《周礼》复古宗经尊君兴衰礼制
- 北大竹书《周驯》简介被引量:10
- 2011年
- 《周驯》现存整简,加上经缀合之后的残简,约210枚。《周驯》的初步整理由韩巍承担,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对这部新见古书的基本认识。
- 阎步克
- 关键词:竹书北大缀合
- 仕途视角中的南朝西省被引量:9
- 2000年
- “西省”是南朝宋、齐、梁、陈朝廷中的一个机构,其中容纳了一批侍从军校。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东省”,它容纳了一批文职散官。二者一“武”一“文”,两相辉映。本文的目的,便是对南朝“西省”之仕途、候选以至位阶意义做一番叙述考察。
- 阎步克
- 关键词:南朝仕途朝廷军校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质文论被引量:4
- 1999年
- 阎步克
- 关键词:南北朝时代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宇文泰道武帝文论
- 分等分类视角中的汉、唐冠服体制变迁被引量:14
- 2008年
- 所谓中国古代"冠服体制"的变迁,主要是指其分等分类样式及其在历代的变化。根据研究需要可以将其设定为"自然分类"、"职事分类"、"场合分等"、"级别分等"等概念,以此为工具来分析历朝冠服及服饰元素的不同排列组合样式以及冠服体制的表述形式。其结论是:周朝冠服体制特点,主要是"自然分类"和"级别分等"的结合。汉代冠服体制的特点,是其"自然分类"和"职事分类"相对突出;其时冠服的分类功能强于前朝后世,其分等功能弱于前朝后世。魏晋以后,冠服体制的重心日益向"级别分等"和"场合分等"偏转,服饰元素的等级规划日趋繁密。越是到历史后期,冠服之分等的功能越强。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意义,由此种视角的研究可以提供初步的解释。
- 阎步克
- 关键词:服饰
- 族群互动与中国制度史
- 2018年
- 中国制度在几千年来呈现了巨大的连续性,无与伦比的连续性。比如说,先秦的爵名、官名,可以一直用到清代。再找不出这么一个国家,其官制有如此的连续性。在一个个王朝更替的历程中,又存在着若干由少数民族入主而建立的王朝。这些王朝在制度史上,有什么特殊意义呢?除了造成了一些民族管理、身份管理方面的特殊制度外,从宏观上看,它们在制度史上还留下了一些影响,就不能简单地用“汉化”来概括,而是涉及政治体制、历史方向的。
- 阎步克
- 关键词:制度史族群互动王朝更替连续性民族管理身份管理
- 官僚制概念
- 1989年
-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便有“官僚”一词。学者一般认为官僚制度萌于战国,秦统一时初具规模。在此,官僚指由国家或君主雇用、领取俸禄、可以任免升迁的官员’他们不同于此前世袭制下的贵族。但人们使用“官僚制”一词时,又常常含有贬义。
- 阎步克
- 关键词:官僚制度世袭制俸禄官员任免
-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被引量:12
- 2006年
- 阎步克
- 关键词:《周礼》宗经尊君复古兴衰隋朝
- 秦政、汉政与文吏、儒生被引量:16
- 1986年
-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官僚专制体制,创始于秦,完善于汉.秦政、汉政之间的社会政治变迁,史家已多有精辟阐述.但在这一变迁中,我们还可以发见文吏与儒生之间各自地位、功能与素质的变化.这种种变化,不仅涉及封建体制的许多本质方面的问题,更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历史演进趋势.文吏,或称文法之吏,是官僚体制中的行政人员;儒生群体,则属于知识分子范畴.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所谓知识分子应当是指从事文化的创造、传播与实践,居于社会文化层次顶端,并具有特定心理素质的社会角色,简要地说。
- 阎步克
- 关键词:古代知识分子儒生知识分子群体官僚体制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