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良凤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栓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水平
  • 1篇预后
  • 1篇正压通气
  • 1篇置管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方法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置管
  • 1篇衰竭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金良凤
  • 5篇陈敏
  • 2篇张军辉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05—2010-10收治的15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各50例,分别采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头孢唑肟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A有效率84.0%,观察组B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50.0%,观察组A、B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观察组B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4.6%、62.1%,对照组为55.4%,观察组A及观察组B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A及观察组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A并发症发生率14.0%,观察组4.0%,对照组12.0%,观察组B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陈敏金良凤张军辉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肺炎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92例,其中勺型组、非勺型组、超勺型组和反勺型组各48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并统计各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勺型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患者,且勺型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勺型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非勺型组(79.17%)和超勺型组(60.4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异常,其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
陈敏金良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压水平预后
周围静脉与深静脉置管两种溶栓方法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周围静脉与深静脉置管两种溶栓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计1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69例)与B组(101例),A组采用周围静脉溶栓法,B组采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法。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Porter评分、下肢消肿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静脉通畅率分别为33.33%和57.43%,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肢消肿情况比较、治疗前后Porte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率分别为17.39%和19.8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周围静脉与深静脉置管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二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大致相同,但深静脉置管有更好的静脉通畅率,更值得临床推广。
金良凤陈敏
关键词:周围静脉深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
两种不同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设计试验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改良叹气法的肺复张策略对患者实施肺复张,B组采用压力控制法的肺复张策略对患者实施肺复张。分别检测记录两组患者肺复张(RM)前后的各项呼吸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M前,两组患者的PaO2/FiO2及Cstat无显著性差异(P>0.05);RM 30,60min后,患者的PaO2/FiO2及Cstat均较RM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M 2h后,A组患者的PaO2/FiO2及Cstat的水平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M前,两组患者的HR、MAP、CV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M 5min后,两组患者的HR、MAP、CVP水平与RM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RM 10min后,A组患者的HR、MAP、CVP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与RM前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的HR、MAP、CVP水平仍与RM前有显著性差异;RM 20min后,两组患者的HR、MAP、CVP水平与RM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在肺复张后,床边正位胸片显示均未发生气胸、纵隔气肿,但A组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有2例,B组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有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改良叹气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肺复张,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敏金良凤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双水平正压通气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及其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及其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80例(CHF组)及健康体检者80例(健康对照组),以PCR-RFLP方法检测CYP11 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ELISA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 CHF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CHF组CC、CT、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T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0%、41.25%、51.25%、29.38%、70.6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75%、42.50%、43.75%、36.25%、63.75%,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无相关性,CYP1 1 B2基因-344T等位基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醛固酮分泌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
陈敏金良凤张军辉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CYP11B2基因多态性醛固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