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瑞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透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关系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 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ICD)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 ,按有无 ICD并发症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ICD)组(31例 )和无 ICD组 (30例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血浆 t Hcy水平。结果 :ICD组平均血浆 t Hcy水平明显高于无 ICD组 (P<0 .0 5 ) ;多因素逐步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浆 t Hcy浓度升高 (>36 .91μmol/ L)使血透患者发生 ICD的危险增加。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血透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鄂瑞芳
-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总同型半胱氨酸维持性血透患者THCYICD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①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早期治疗与预后。②方法对3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DEACMP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以痴呆、二便失禁、智能障碍为主。CT和MRI提示,脑内白质的对称性类圆形低密度影。DEACMP的预后与高压氧治疗时间不少于1个月和早期应用激素相关。④结论对DEACMP患者进行规范的高压氧、早期激素应用和改善脑供血、改善脑代谢等综合治疗,其预后良好。
- 鄂瑞芳赵琨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
- 脑缺血再灌注对大脑皮层及海马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自由基代谢和兴奋性氨基酸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脑缺血 3 0min再灌注 60min手术组与假手术组鼠大脑皮层及海马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变化 ;谷氨酸 (GLU)、γ -氨基丁酸 (GABA)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发生再灌注损伤时 ,手术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MDA、N0水平和NOS活力均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 ;SOD、GSH -Px活性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5 ) ,GLU和GABA的比例与假手术组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过程中 ,自由基过量生成 ,GLU/GABA比例严重失调。以上两方面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鄂瑞芳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氨基酸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的毒性作用,为探寻缺血性脑血管病新的致病危险因素提供实验依据...
- 鄂瑞芳
-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症脑血管内皮细胞丙二醛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鄂瑞芳赵琨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多发性神经病自主神经障碍
- 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注射用腺苷钴胺,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巴氯芬片,初始剂量为5 mg/次,3次/d,每4天增加5 mg,直至所需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疼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和95.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行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增高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结论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鄂瑞芳王宝占赵琨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生活质量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醋氮酰胺治疗脑干梗死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应用研究
- 苏红军赵琨尔兆娟齐金龙何振芬郎素芝鄂瑞芳王路荣艳红张洪秀
- 本研究自2007年1至2008年3月,共收集脑干梗塞后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40~69岁,平均54岁。呃逆病程3~14天,频率每分钟12次以上,均为首次发病。入选病例根据住院号的单双号...
- 关键词:
- 关键词:醋氮酰胺顽固性呃逆脑干梗死女性
- 黄体酮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IL-6、IgG、C3、TNF-α、LP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补体3(complement 3,C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血浆溶血磷酯酸(plasma hemolysis phosphate ester acid,LPA)水平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对脑梗死患者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损伤的抑制效果,分析黄体酮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IL-6、Ig G、C3、TNF-α及血浆LPA水平的变化。结果 29例脑梗死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g G、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观察组TNF-α表达水平治疗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的血浆LP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LPA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干预治疗能够延迟胶质细胞的活化时间,有效降低脑梗死对患者脑部屏障的破坏程度,更好地促进神经元的恢复。
- 鄂瑞芳赵琨
- 关键词:黄体酮神经血管单元脑梗死
- 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病变部位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①目的探讨脑梗塞后抑郁与病变部位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②方法经影像学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试,据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③结果病灶位于内囊-基底节区的脑梗塞患者HAMD评分(17.1±3.5)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者(10.2±5.9)(t=5.436,P<0.01)。脑梗塞后抑郁组患者组血浆Hcy水平(24.5±7.9)μmol/L显著高于非抑郁组(11.2±5.9)μmol/L(t=9.684,P<0.01)。④结论内囊-基底节梗塞病变者更易患卒中后抑郁。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升高,提示Hcy可能在引发脑梗塞后抑郁症中起重要作用。
- 鄂瑞芳赵琨
- 关键词:脑梗塞病变部位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