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哮喘
  • 2篇诱导痰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哮喘诊断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
  • 2篇过敏
  • 2篇过敏性
  • 2篇肺疾病
  • 2篇ECP
  • 1篇蛋白
  • 1篇丁胺
  • 1篇心率
  • 1篇性细胞
  • 1篇阳离子蛋白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沙丁胺醇

机构

  • 6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郭沪婴
  • 3篇高晓华
  • 2篇张洪熹
  • 2篇俞烽
  • 2篇王志勇
  • 2篇杭晶卿
  • 2篇周春平
  • 2篇潘雷达
  • 2篇孙碧雄
  • 1篇邓伟
  • 1篇沈策
  • 1篇蔡映云
  • 1篇修清玉
  • 1篇万欢英
  • 1篇施永美
  • 1篇林建海
  • 1篇张锋英
  • 1篇李强

传媒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年份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爱莎吸乐与喘乐宁气雾剂对哮喘疗效比较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比较70例哮喘病人单次吸入爱莎吸乐气雾剂(A组)和喘乐宁气雾剂(B组)的疗效。方珐: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两组哮喘病人分别单次吸入爱莎吸乐或喘乐宁气雾剂后心率、呼吸频率、哮鸣音评分、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峰值呼气流速(PEFR)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率(MMEF)动态变化情况,并计算吸药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与吸药前比较的变化率。结果:用药前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呼吸频率、哮鸣音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R和MM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吸药后各时间点FVC、FEV1、FEV1/FVC、PEFR和MMEF均较吸药前增高(P<0.05或P<0.01)。吸药后两组相应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和哮鸣音评分的变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爱莎吸乐组吸药后多个时间点FVC、FEV1、FEV1/FVC、PEFR和MMEF增值率高于喘乐宁组。结论:与吸入喘乐宁气雾剂相比,哮喘病人吸入爱莎吸乐气雾剂后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较为明显。
蔡映云万欢英修清玉李强林建海沈策郭沪婴张爱莉邓伟
关键词:沙丁胺醇喘乐宁气雾剂哮喘多中心研究心率
诱导痰EOS及ECP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雾化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 (EOS)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30例过敏性哮喘和 1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雾化诱导 ,挑取痰栓 ,进行嗜酸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上清液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无嗜酸性细胞出现 ,在过敏性哮喘组有 6 6 .7%出现嗜酸性细胞 (P<0 .0 1) ;健康组 ECP为 138.6± 6 8.9ng/ml,哮喘组 ECP为 10 6 5 .2± 112 4.1ng/ ml,有显著差异性 (P<0 .0 1)。在过敏性哮喘组中对 17例患者 ,诱导痰中 EOS阳性率为70 .6 % ,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阳性率为 11.8% (P<0 .0 1)。结论 诱导痰方法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EOS在诱导痰中更易检出 ,比外周血更敏感 。
周春平杭晶卿潘雷达孙碧雄郭沪婴张洪熹
关键词:诱导痰嗜酸性细胞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过敏性哮喘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研究无创 Bi- 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方法  6 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 ,持续 Bi- PAP呼吸机治疗 ;对照组 2 5例 ,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同时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血气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 7日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其 p H、Pa CO2 、Pa O2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 Bi- PAP呼吸机治疗 ,对低氧血症和 CO2 潴留改善明显 。
高晓华俞烽张锋英王志勇郭沪婴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诱导痰中ECP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EOS)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5%的高渗盐水诱导方法对30例过敏性哮喘和1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雾化诱导,挑取痰栓,经0.1%的二硫苏糖...
周春平杭晶卿潘雷达孙碧雄郭沪婴张洪熹
文献传递
斯奇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观察斯奇康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年龄在50岁以上,过去一年至有三次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64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抗生素+斯奇康)。斯奇康1m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三周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对照组(单用抗生素组)。用药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的急性发作情况。结果:用药前后两组患者IgG,IgA,IgM水平无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未见改变,治疗组CD3^+和CD4^+细胞百分率升高,CD8^+下降,CD4^+/CD8^+细胞比值转为正常,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1-6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与感染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结论:斯奇康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和减轻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频率,缩短感染持续时间。
郭沪婴高晓华
关键词:斯奇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COPD免疫调节剂
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12
2004年
王志勇俞烽高晓华施永美郭沪婴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耐药性呼吸道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