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爽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艺术
  • 1篇心理叙事
  • 1篇叙事
  • 1篇遗民
  • 1篇遮蔽
  • 1篇中国绘画
  • 1篇中国学派
  • 1篇少数民族题材
  • 1篇诗文
  • 1篇诗文集
  • 1篇他者
  • 1篇题材
  • 1篇偏见
  • 1篇强权
  • 1篇恽寿平
  • 1篇文人
  • 1篇文人心态
  • 1篇媒体
  • 1篇媒体艺术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郝爽
  • 1篇黄宗贤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美术观察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强权遮蔽下的文人心态——以恽寿平画作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由明入清,有着亡国遗民的身份。从其诗文集《瓯香馆集》中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反清思想,以及对隐逸的生活追求。而满清皇家鉴藏章的加盖,掩盖了恽寿平画面背后的画家真实的情感。论文以恽寿平诗画为例,简论鉴藏款印对画面原本意味及画家创作时的真实心境的影响,以及强权对文化的侵扰。中国古代有着悠久深厚的文人交游传统,雅集同游园、赏古等活动一样,体现了文人雅士对于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文人聚集在一起诗文唱和、操琴博弈、品茗弄画,来寻找互相之间相同的趣味与精神上的共鸣。历代书画很多内容都反映了交游及雅集的情景。北宋李公麟就曾创作过《西园雅集图》,到明代这一文人思想兴盛的时期,更是涌现许出雅集题材的作品。如沈周的《魏园雅集图》、李士达的《西园雅集图》、吴伟的《词林雅集图》以及陈洪绶的《雅集图》都是以雅集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除了画面内容直接表现交游雅集场景之外,画面上友人之间的相互题跋钤印更体现出文人间友情的往来,以及对思想共鸣的追求。在王朝交替的时代,隐逸田园,雅集交游是文人间寻找思想共鸣的疏解内心苦闷的重要方式。在由明入清的画家恽寿平身上就体现出了这种对交游雅集的精神依赖。恽寿平(1633-1690),号南田,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在恽寿平五十八年的人生中经历了家庭及王朝的剧烈变动。生于世家的恽寿平,幼年时期就受父辈和祖辈的熏陶,本应饱读诗书积极入世,却在十一岁时遭遇了明王朝的覆灭,与父亲背井离乡,一路躲避战乱侵袭,参加反清斗争,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俘及与家人失散的命运。在恽寿平的两首同题五绝《灵隐寺早起登岭上眺望》中写道:空楼眺春霁,远岛红霞�
郝爽
关键词:恽寿平文人心态遮蔽强权诗文集遗民
新媒体艺术--作为心理叙事的图像呈现
技术作为主要创作手段的新媒体艺术,体现出艺术创作在拟象时代的美学转变.在新媒体艺术中,图像不再以单一静态的方式等待着解读,而开始以交互的方式将人类拉入到完成叙事的过程之中.新媒体艺术便将叙事的重点依托于图像空间与观众之间...
郝爽
关键词:美术创作心理叙事新媒体
“他者”的偏见与“自我”的重构——略论中国绘画中少数民族形象的转换
2014年
本期刊发黄宗贤、郝爽《“他者”的偏见与“自我”的重构——略论中国绘画中少数民族形象的转换》,作者指出,20世纪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在中国美术现代化的进程中,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却显露出了与古代不同的价值取向,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呈现出积极饱满的正面形象。这种形象的转变与不同的时代诉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折射出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与作为表现对象的客体之间互为“他者”的关系重构。屈菁、屈健的《“中国学派”与民族风格动画的当代思考》认为,动画“中国学派”本质是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它对于民族风格的探索具有多向度的、多源性与包容性的特色,在题材、叙事方式、材料工艺、美术风格与表现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学派”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是动画业界和学术界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理清中国动画的创作思维以及它与国外动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快地融入国际先进的创作理念和技术,重新审视与完善当代审美意识下的民族性,立足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再度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才不至于使“中国学派”沦落为空头理论,才能够重铸“中国学派”的未来。
黄宗贤郝爽
关键词:民族形象中国绘画偏见少数民族题材中国学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