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国平

作品数:73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8篇文学
  • 12篇诗歌
  • 10篇文学批评
  • 9篇诗品
  • 9篇《诗品》
  • 7篇钟嵘《诗品》
  • 6篇诗学
  • 5篇国文
  • 4篇批评史
  • 4篇钱谦益
  • 4篇文学批评史
  • 3篇代文
  • 3篇中国文学
  • 3篇中国文学批评
  • 3篇神韵
  • 3篇诗话
  • 3篇释义
  • 3篇王士祯
  • 3篇古代文学
  • 3篇国文学

机构

  • 6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3篇邬国平
  • 1篇叶佳声

传媒

  • 5篇中国文学研究...
  • 4篇文艺研究
  • 4篇许昌学院学报
  • 3篇文学遗产
  • 3篇文史知识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学术月刊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语文学习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文献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顾炎武、方苞文论的一个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顾炎武学问渊博,富有思想,对文学批评也有重要建树,历来受到高度评价。以前人们主要重视他有关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方面的主张,这集中反映在大力肯定他“文须有益于天下”的著名观点。后来,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他提出“韵律之道,疏密适中为上”,是对诗歌形式的一种突破性意见,其中包含某种形式自由、诗体解放的思想,应当在文学批评史上大书一笔。
邬国平
关键词:文学批评史文论社会功能诗歌形式诗体解放
常州词派关于词与读者接受的思考被引量:5
1992年
常州词派为古代词学理论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是,他们比较自觉地论及读者和批评者能动性因素对选择、界定词旨所起的作用,对词在被理解过程中词义的岐异、差殊现象作了探讨和说明,从而从词学的角度补充和丰富了古代接受文学批评的理论,而他们在具体鉴赏批评中存在的一些缺点、误失,又为后人提供了教训。
邬国平
关键词:常州词派词学理论文学批评鉴赏批评能动性批评者
上海图书馆未著录书徐振芳《徐太拙诗稿》清抄本
2019年
徐振芳是明清之际诗人,著有《徐太拙诗稿》。上海图书馆存有该诗集清抄本一部,它被作为另一种线装书的衬纸幸运地保存下来。此书既不同于邓之诚先生旧藏、被误著录为清抄本的同名诗稿,也不同于民国刻本《徐太拙先生遗集》,收录于此清抄本的某些作品经过一定修改,可作校勘之用。徐振芳文章存世甚少,他为范良诗集所撰《幽草轩诗序》是一篇有特色的诗论,有助于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当时的诗风发生转化,故于此文一并加以介绍。
邬国平
关键词:清初诗学
钱谦益、朱鹤龄注杜之争及二人的关系
2001年
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集辑注》是清初杜诗研究中较有成就的两部注书,在清代杜学史上有比较突出的地位。钱、朱二人曾在各自已有的初稿基础上,一度合作对杜诗作笺注,由朱鹤龄具体执笔,然而二人后来由此发生纠葛而失和。由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者又引申出了朱鹤龄鄙薄钱谦益人品的结论。这些问题均有进一步弄清楚的必要。
邬国平
关键词:总目纠葛初稿笺注
从香奁诗到神韵说——王士祯诗学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王士祯早年爱好与人唱和香奁诗,有明确记载他曾撰香奁体五十二首,实际上数量可能还不止这些,这构成他早年诗歌创作醒目的一部分。后来他不再撰写香奁诗,在他所编的《落笺堂集》、《渔洋诗集》,只保留香奁诗三十三首,《渔洋山人精华录》对此更是一首不录,将香奁诗完全置于"精华"之外。与此同时,王士祯诗歌理论和创作转向神韵说。本文通过考察上述现象得出结论,王士祯诗学曾发生从延续晚明以后的重情说到转向神韵说、从赏俗到趋雅的变化,这对于认识明清之际的诗学思想是有意义的。
邬国平
关键词:王士祯唱和香奁诗神韵说
文学训诂与自由释义——以李善注《文选》作为考察对象被引量:2
2012年
李善注《文选》以训诂实证的卓异成就在学术史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形成一种看法,以为它代表了注释学和文学释义中客观性解释的路数,不染任何自由理解色彩,与随意性解释完全背道而驰。然而若联系李善注全部的丰富内容,以及他灵活运用多种注释手段来看这个问题,则会得出一些重要的不同结论。通过对李善注《文选》在客观注释与自由理解之间的关系作重新思考,从其训诂涉及作品的多义性问题、在训释词语典实和解释作品旨趣两方面都存在个人主观偏重等,可证李善在注重客观注释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自由释义倾向,而且这种自由释义具有他的一部分自觉意识。即使他是作单纯的词义训诂,也只表示为理解划出底线,而将进一步理解、鉴赏作品或更多的释义权利留给读者,并非阻止对作品作进一步释义的可能。训诂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释义方法,对形成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具有深远重大的影响,深刻地左右着读者的阅读和接受。通过分析李善注《文选》的例子,明了以训诂求释义其实也是能够接纳自由理解的,二者可以相容,这无疑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自由释义传统的认识。
邬国平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训诂文学批评
论中国文学批评中的类比性释义——以《诗经》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唐人孔颖达发现,汉代经学家对《毛诗》的解释存在"于经无所当"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承认,在《诗经》解释中不免存在自由释义的倾向,解释者参与了《诗经》意义的创造。这与解释者采用比兴的方法说《诗经》有很大关系,他们通过将诗歌描写的此物、此义与未出现在作品中的彼物、彼义进行类比,促使作品的篇内之旨向篇外之旨转换,从而实现对作品的意义极大的跳跃和扬升。如此解释《诗经》的意义可以称为类比性释义。这与诗人是否运用比兴手法写诗无关,因为即使用赋体写作,解释者照样可以将作品看成是以叙述形式出现的类比某种意义的一种载体。当解释者跨过宽阔的意义空间,从诗歌作品的此义跳跃到它所比喻或象征的彼义时,随意性不仅难以避免,而且还会被解释者充分利用,辗转得出他们所期待的结论,导致作品经过解释环节意义发生明显变形。这样的释义方法不仅运用于《诗经》的解释活动中,而且也被长期、广泛运用于中国古代各体文学批评之中,韵文体如诗、词批评借重这种方法尤其显著。所以,考察类比性释义方法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认识。
邬国平
论梁代诗人萧综被引量:1
2009年
萧综名义上是梁武帝次子,其实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这种特殊的身份,迫使萧综长大以后选择了一条叛逃梁朝的道路。他内心充满仇恨,需要通过反抗来安抚心灵,而性格中又不失单纯、纤柔的一面,一旦感动又转而追悔自己的卤莽。在萧氏家族中,萧综是独特的一员。从他敏感的心理萌芽的诗歌充满对身世和家国透彻骨髓、深切入微的感受,它们仿佛是诗人从灵魂里发出来的声音,而这在萧氏家族其他诗人的作品中,是读不到的,在南朝诗苑它们也堪称别具一格。本文通过辨析史书对萧综生平和诗歌的记载,勾勒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异的诗人类型。
邬国平
传记性释义——对《楚辞》释义的考察
2009年
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一方面受到《诗经》解释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因其在解释中密切联系作者传记性材料而形成新的阐释方式和特点,同样表现出了自由释义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后来又借助于《楚辞》的传播广被文学批评的其他领域。所谓传记性释义,是指利用作者的传记资料,或者利用有关作者传记的研究成果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解释的方法,它以作者的个性和生平为作品释义的钥匙。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中,这种方法长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集中探讨释义者的随意性倾向,指出传记性释义与所谓解释的客观性,并不是一回事。鉴于中国文学批评受《楚辞》这种释义方法影响很深,相信上述考察有助于揭示和认识中国文学批评自由释义的传统。
邬国平
关键词:《楚辞》
读《宿甘露僧舍》
2018年
宋人曾公亮,不以诗名,流传后世的诗作很少。他的七绝《宿甘露僧舍》从前流传并不广,现代以来,尤其是此诗被编进中学语文教材后,影响才扩大,解说也见增多。然而如何解读这首诗,仍有可商讨之处。
邬国平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诗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