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芹
- 作品数:98 被引量:2,470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被引量:74
- 2015年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我国典型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其油藏呈现出储层致密、储集砂体预测难度大、成藏机理复杂等特征。目前,根据勘探开发实践,长庆油田成功实现对渗透率大于0.3×10-3μm2油藏的开发,目前正在开展渗透率为(0.1~0.3)×10-3μm2致密砂岩储层的技术攻关。笔者结合国外最新致密油气资源研究成果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从延长组致密油分布、致密油流体特征、赋存状态、储集体和致密油形成的控制因素入手,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形成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延长组致密油形成的控制因素:1长7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广,生烃强度大,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供给和资源基础;2大面积广泛展布的复合叠加的碎屑岩储集体,为致密油藏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3油页岩与致密砂岩互层共生,形成了近源成藏的有利配置关系;4成藏期生烃增压,致密储层石油充注程度高,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运移动力。
- 姚泾利赵彦德邓秀芹郭正权罗安湘楚美娟
- 关键词:延长组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北侧马五_4~1储层膏模孔类型及充填过程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利用岩芯和薄片资料,通过薄片孔隙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等方法,在对研究区马五14储层孔隙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详细划分了膏模孔充填类型,并对其充填过程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4储层主要发育溶蚀孔(膏模孔和其他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微裂缝4种类型的孔隙,且以膏模孔为主。通过镜下薄片对膏模孔内不同充填物观察发现,充填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硬石膏,其中半充填的膏模孔中主要充填物为白云岩粉砂、白云岩粉砂+石英、白云岩粉砂+铁白云石3种类型,而全充填的膏模孔中主要充填物为白云岩粉砂+方解石、白云岩粉砂+石英+方解石、白云岩粉砂+硬石膏3种类型。综合分析认为膏模孔是含膏云岩中石膏等易溶晶体溶蚀后,晶体轮廓保留而形成的,首先裸露风化壳期先充填白云岩粉砂和深灰色方解石,其次深埋藏期充填自生石英、白色亮晶方解石、铁白云石及硬石膏。
- 刘新社漆亚玲李树同邓秀芹王琪张文选牟炜卫闫灿灿李阳
- 关键词:孔隙类型方解石马家沟组
- 一种基于矿化度演化分析地层水与油藏耦合关系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中的油气成藏分析与模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矿化度演化分析地层水与油藏耦合关系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沉积期原始地层水古盐度恢复、成岩期水岩离子交换分析、成藏期包裹体盐度分析、分析后期调整改造的影响...
- 周新平刘显阳李士祥邓秀芹张文选左静李涛涛廖永乐刘江艳郭雯韩天佑
-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和姬塬油田长8_1段低渗透储层迥异性被引量:13
- 2018年
- 利用岩芯、薄片、测井等资料,从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角度对比分析了西峰和姬塬油田长8_1低渗透储层的迥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区长8_1储层的共性为:1)储层砂体为浅水三角洲前缘的多期叠加的水下分流河道厚层砂体,且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连续性;2)砂体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属于细砂岩和极细砂岩,分选以较好为主;3)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原始孔隙度约38%,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孔隙损失率约35%,最终储层孔隙度约7%。两地区长8_1储层存在以下差异:1)姬塬地区长8_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期次不明显,为"连续退积式"沉积模式,而西峰地区具有明显的垂向加积特征,为"顶牛"沉积模式;2)粒间孔、岩屑溶孔、晶间孔姬塬地区低于西峰地区,而溶蚀孔姬塬地区高于西峰地区;3)储层后期成岩演化过程中,姬塬和西峰地区长8_1砂体平均胶结孔隙度损失率为13.87%和11.99%,姬塬地区胶结孔隙度损失程度高于西峰地区,而溶蚀增孔率分别为3.71%和2.79%,姬塬地区溶蚀增孔率高于西峰地区。
- 李树同时孜伟牟炜卫罗安湘王琪邓秀芹张文选李阳闫灿灿
- 关键词:低渗透水下分流河道孔隙演化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 2023年
-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测试数据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9段(简称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长9段存在地震、重力流、火山、缺氧等4类9亚类事件沉积。通过对不同类型事件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提出不同类型的事件沉积普遍存在共生或伴生关系,具有内在成因联系和分布规律。识别出事件沉积较发育的5种沉积(微)相,建立了事件沉积成因模式。震积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幕式扩张的湖侵期,常见液化流动、重力作用及脆性剪切变形;重力流主要分布在高水位期,夹于前三角洲或半深湖细粒沉积中,形成条带状、朵状的滑塌浊积扇,震积岩层段之上相对发育;火山事件沉积见于长9段下部,呈顶、底突变接触,可反映同期火山活动;缺氧沉积一般形成于湖侵后期至高水位期。长9段高位期发育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期事件沉积有利于形成油气潜在储集层。
- 王子野毛治国袁选俊袁选俊惠潇邓秀芹惠潇
- 关键词:震积岩重力流沉积缺氧事件三叠系延长组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古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聚被引量:24
- 2014年
- 通过地层异常压力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可以了解油气的成藏过程,但目前缺乏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的定量研究。依据研究区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资料以及岩石与流体的物理数据,利用等效深度法和构造抬升剥蚀后地层流体压力的定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该盆地陇东地区在早白垩世末期最大埋深时地层压力和现今地层压力,确定了这2个重要时期地层压力变化特征;采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不同地史时期古地层压力值,利用这些古地层压力值恢复了地史时期地层压力的演化规律。资料显示早白垩世末期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普遍存在剩余压力,长7油层组剩余压力最高,可达到14.50MPa;构造抬升剥蚀后,除长7油层组在部分地区仍然保留了异常高压外,研究层位普遍形成了异常低压,一般分布在-9.42^-2.25MPa之间。地层异常压力发育和演化经历了高压原始积累、高压消失和低压形成3个阶段,这种地层异常压力演化与该盆地中生界埋藏演化史、生烃史相一致。异常高压是油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陇东大部分地区都满足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8段储层排烃的动力条件;长8段地层剩余压力较低区为油气运移成藏的指向地区。
- 姚泾利段毅徐丽罗安湘邓秀芹赵彦德吴应忠赵阳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运聚
- 北疆地区陆相侏罗系的划分与对比及孢粉学特征与古气候演变的关系
- 邓秀芹
- 关键词:北疆侏罗纪孢粉
- 新疆吐鲁番桃树园晚二叠世双壳类化石及其时代被引量:2
- 1997年
- 系统研究了新疆吐鲁番桃树园晚二叠世梧桐沟组双壳动物化石,讨论了化石组合特点及地质时代。根据化石组合内容、岩性和沉积特征,以及剖面结构。
- 符俊辉邓秀芹
- 关键词:晚二叠世双壳类化石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低孔渗大型岩性油藏。近几年,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西峰、姬塬、华庆大油田及塔儿湾、合水含油富集区。目前已形成了东北、西南、西北和湖盆中部4大富油区的石油分布格局。其中湖盆中部以发育大型超低渗...
- 邓秀芹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油藏成藏机理成藏规律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0-长8段沉积演化特征
- 2024年
-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长8段沉积期地层发育特征、碎屑充填结构变化、沉积相展布,并结合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提出受秦岭造山作用的影响,长10—长8段沉积期为鄂尔多斯盆地强烈沉降成盆期、台-盆发展转换期、气候环境转折期:①明确长10段沉积期发生了显著的沉降作用,沉降中心位于盆地西南环县—镇原—正宁一带,不对称性显著,粗碎屑快速充填,厚度巨大,长9段、长8段沉积期是构造平稳阶段气候控制为主的沉积,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②提出长10期沉降作用结束了晚古生代稳定的地台性质的沉积,开始了内陆盆地演化阶段,在碎屑沉积物的成熟度、供屑原岩特征等方面均留下了造山带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台-盆转化与盆地演化的示踪信息;③长10段沉积期结束了晚二叠世以来长期的干旱炎热的气候,经历了半干旱、半潮湿向温暖湿润气候转变;④长10—长8段构成了延长组下部沉降-充填旋回,该旋回在沉降中心厚1000~1550 m,具有粗碎屑快速充填、颗粒向上变细的特点。本研究深化了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的认识。
- 邓秀芹庞锦莲孙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