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钢

作品数:6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理学
  • 9篇核科学技术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天体
  • 28篇天体物理
  • 15篇核天体物理
  • 12篇角分布
  • 11篇N
  • 9篇P
  • 8篇谱因子
  • 8篇加速器
  • 7篇中子
  • 7篇次级
  • 6篇地核
  • 5篇实验室
  • 5篇冷却介质
  • 5篇核合成
  • 4篇质子
  • 4篇恒星
  • 4篇反应截面
  • 3篇地电位
  • 3篇输运
  • 3篇衰变

机构

  • 59篇中国原子能科...
  • 10篇中国科学院近...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深圳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方科技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大阪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明尼苏达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九州大学

作者

  • 59篇连钢
  • 55篇柳卫平
  • 49篇李志宏
  • 48篇曾晟
  • 44篇郭冰
  • 43篇颜胜权
  • 40篇王友宝
  • 35篇苏俊
  • 32篇白希祥
  • 31篇李云居
  • 24篇王宝祥
  • 16篇李二涛
  • 13篇崔保群
  • 11篇甘林
  • 10篇金孙均
  • 9篇樊启文
  • 9篇刘建成
  • 8篇马鹰俊
  • 8篇唐兵
  • 8篇陈立华

传媒

  • 19篇原子能科学技...
  • 12篇原子核物理评...
  • 3篇核技术
  • 3篇二O一一年全...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2005年全...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2013年全...
  • 1篇二〇〇九全国...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GB星主中子源反应13C(α,n)16O的间接测量
中子慢速俘获过程(s过程)是恒星演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核合成过程之一,铁以上的核素中有大约一半是通过s过程产生的,渐进巨支(AGB)星是s过程最可能发生的天体物理环境之一。s过程核合成需要的中子主要由13C(α,n)16O反...
郭冰李二涛李志常连钢刘鑫刘建成王友宝曾晟柳卫平李志宏李云居苏俊颜胜权王宝祥白希祥樊启文金孙均
关键词:AGB角分布
12C(p,γ)13N重要核天体物理反应研究
在串列加速器的Q3D磁谱仪上测量了C(Li,He)N单质子转移反应的角分布。并利用He(d,n)Li实验导出的Li基态质子谱因子,结合DWBA分析手段拟合出了N的质子谱因子。进一步由R—矩阵理论间接确定了C(p,γ)N重...
李志宏苏俊郭冰李志常白希祥刘建成李云居颜胜权王宝祥王友宝连钢曾晟李二涛方晓柳卫平陈永寿舒能川樊启文
关键词:核天体物理天文观测
文献传递
次级束共振散射反应的厚靶实验方法
天体环境下的爆发性氢燃烧过程涉及大量不稳定核。作为天体物理模型的关键输入量,其反应率对于反应网络计算关系重大。在天体温度相对应的能量区间,氢燃烧主要以质子辐射俘获的方式,即A(p,γ)B反应进行。反应率主要由布居末态核基...
王友宝柳卫平李志宏白希祥连钢王宝祥曾晟颜胜权苏俊
关键词:共振散射
文献传递
恒星中子源13C(a,n)160反应的研究
郭冰陈永寿樊启文金孙均A.I.Karakas李二涛李志常连钢刘建成刘鑫施建荣李志宏舒能川王宝祥王友宝曾晟柳卫平M.LugaroJ.Buntain庞丹阳李云居苏俊颜胜权白希祥
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低能核物理是核能开发与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与基础支撑,在国民经济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等国内外核科学装置,在关键天体核反应的间接测量、天体物理圣杯反应12 C(α,γ)16 O、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和颈部参数对裂变的影响等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取得突破,获得一些创新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团队在低能核物理基础研究方向上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志宏林承键郑云高早春王友宝张英逊李聪博顾建中吴晓光杨磊谌阳平颜胜权赵凯田源贾会明李云居曾晟连钢闫玉良马南茹杨峰温培威崔莹连占江张焕乔柳卫平
关键词:核理论
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的核结构研究
利用北京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产生的放射性离子束开展了核结构和核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在晕核、核谱因子和辐射俘获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要概述了基于该束流线的核结构实验研究.
李志宏苏俊柳卫平白希祥连钢王友宝郭冰曾晟颜胜权王宝祥
关键词:核结构晕核
文献传递
大尺寸BGO晶体的温度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实验项目将在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开展恒星平稳氦燃烧阶段关键的(α,γ)和(α,n)反应以及恒星平稳氢燃烧阶段关键的(p,γ)和(p,α)反应的直接测量。该项目计划研制一套锗酸铋(BGO)探测器阵列用于(α,γ)和(p,γ)反应的γ射线探测。由于BGO晶体的光产额对温度敏感,温度的变化会导致γ能谱峰位的漂移和能量分辨率的变化。本文使用制冷系统对尺寸为6cm×8cm×25cm的BGO晶体进行降温,利用^(137)Cs源测量了其γ能谱峰位和能量分辨率,对BGO探测器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22.1℃温度区间内,BGO探测器的γ能谱峰位与温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能量分辨率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
裴常进苏俊李志宏赵维娟李云居王友宝郭冰曾晟连钢颜胜权甘林谌阳平马田丽韩治宇李鑫悦周勇苏毅李东辉柳卫平
关键词:能量分辨率核天体物理
基于塑料闪烁探测器的飞行时间系统被引量:1
2008年
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的次级放射性核束装置上,为有效鉴别、监督次级束并确定其能量,建立了一套基于塑料闪烁探测器的飞行时间系统。结合次级束共振散射反应1H(17F,p)17F的厚靶实验,对该套飞行时间系统予以描述,并对其性能进行讨论。
秦星王友宝王宝祥白希祥郭冰李志宏连钢柳卫平苏俊颜胜权曾晟
关键词:塑料闪烁探测器
6He(d,n)7Li反应的角分布和7Li的质子谱因子
利用36.4 MeV的He次级束分别轰击(CD)_n和C靶,首次测量了H(He,Li)n和C(He,Li)B反应的角分布,并用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做了计算。通过DWBA计算与实验数据归一导出的Li基态质子谱因子为0...
李志宏李二涛郭冰白希祥李云居颜胜权王友宝连钢苏俊王宝祥曾晟方晓柳卫平
关键词:天体物理
文献传递
^8Li次级束的产生被引量:5
2002年
在北京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通过2 H(7Li,8Li) 1H逆运动学反应产生了用于核天体物理研究的8Li次级束。准直后的次级束纯度达到 80 %以上 ,对于 44MeV的7Li强度约为 3 0s- 1·pnA- 1,可以用来进行逆几何转移反应的实验测量。
曾晟柳卫平李志宏白希祥连钢李志常符长波
关键词:宇宙大爆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