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志勇
- 作品数:204 被引量:1,365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抗黄矮病小麦品系RAPD标记的研究
- 由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附加系Z1、Z2、Z6、代换系ZD28,它们均含有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以这些小麦品系作供试,感病小麦亲本为阴性对照,中间偃麦草为阳性对照,从3...
- 王丽丽张增艳辛志勇
- 关键词:大麦黄矮病毒中间偃麦草RAPD
- 文献传递
- 植物抗黄矮病关键蛋白TiRB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抗黄矮病关键蛋白TiRB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
- 张增艳汪信东徐惠君杜丽璞辛志勇
- 一种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培养基及其根癌农杆菌转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本发明所提供的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小麦种子灭菌后在无菌水中浸泡15-18小时,将浸泡后的小麦种...
- 叶兴国殷桂香王艳丽陶丽莉徐明星徐惠君杜丽璞王道文辛志勇
- 文献传递
-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白粉病、条锈病、黄矮病小麦新种质被引量:33
- 2005年
- 选育和推广多抗、兼抗型小麦品种是今后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回交,将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Pm4+Pm13+PmV、抗条锈病基因YrX(源自YW243)、抗黄矮病基因Bdv2向优异农艺亲本转育。利用抗病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聚合了3~5个抗病基因的兼抗白粉、条锈和黄矮病的冬性小麦新种质和春性小麦新种质,其中聚合Pm4+Pm13+PmV+YrX+Bdv2等5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材料1株,聚合Pm4+Pm13+YrX+Bdv2d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2株、3株,聚合Pm4+PmV+YrX+Bdv2等4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6株和18株,聚合Pm13+YrX+Bdv2、PmV+YrX+Bdv2等3个抗病基因的春性材料分别为7株和46株。本研究可为小麦多抗、兼抗育种提供遗传组成明确的丰富抗源和快捷的选择方法。
- 曾祥艳张增艳杜丽璞辛志勇陈孝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黄矮病基因聚合分子标记
- 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4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被引量:11
- 2000年
-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附加系L1衍生抗病系PP9-1为抗源,与小麦推广品种陕7859、丰抗8号杂交并自交,在F6代中选到农艺性状优良的高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3。对YW443及其亲本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YW443高抗大麦黄矮病毒GPV、GAV株系。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RFLP分析和RAPD分析,研究YW43的遗传构成及其抗病基因染色体归属。结果表明:YW443(2n=42)的遗传构成为40条(20对)小麦染色体和2条(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易位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较小,属于St基因组,小麦染色体7D长臂末端片段被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St长臂末端片段取代,小麦新品系YW443为小麦-中间偃麦草7DS·7DL-7StL易位系,其抗病基因位于7StL末端。筛选出的特异RAPD标记OPR19-900,能检测出L1及其衍生抗病系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StL片段,可作为鉴定抗黄矮病易位系的1个标记。
- 张增艳辛志勇陈孝钱幼亭林志珊徐惠君马有志
-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抗病品系
- 小麦反转录转座子家族鉴定及其转录活性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根据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区域序列特征, 研究了小麦基因组中反转录转座子家族构成及其进化关系. 根据反转录转座子RT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RTPCR从接种白粉病菌的小麦品系Pm97034的cDNA中扩增了一批RT片段. 对51个随机克隆(RT1~51)的测序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具有高度异质性, 核苷酸的同源性在75.4%~97.9%. 结合已报道的7个小麦反转录转座子家族(family 1~7)的代表序列, 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发现3个新的家族, 分别命名为family 8, family 9和family 10. 其中, family 8是发生Pooideae亚族分化之前, 是一类古老的反转录转座子家族. 另外, family 4和family 7这2个家族中某些成员具有转录活性, 并以高拷贝的形式存在于小麦及其近缘属的基因组中.
- 唐益苗马有志李连城辛志勇
- 关键词:反转录转座子家族进化关系小麦品系白粉病菌近缘属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小冰麦异附加系TAI-27的变异被引量:9
- 1998年
- 常规染色体观察表明 :原初的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为 2n =44,其中所有的染色体都是中部或近中着丝点染色体 .但后来发现有 2种植株形态不同的后代均有 1对染色体变成小染色体 .经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 tion ,FISH)检测发现 ,一种变异类型的 1对小染色体是来自冰草 ,另一种变异类型除变异的 1对小染色体来自冰草 ,还有 1对冰草染色体代换了小麦染色体形成异附加代换系 .TAI 2 7及其变异类型均表现高抗大麦黄矮病 (barleyyellowdwarfvirus ,BYDV) .
- 韩方普张相歧卜秀玲何孟元郝水马有志辛志勇
- 关键词:小麦冰草异附加系育种小冰麦荧光原位杂交
- 应用GISH与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毒病是一个严重病害,至今在小麦属内还没有发现抗源。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携带1个高抗黄矮病基因,对该基因的染色体臂定位将为制定抗病基因向小麦转移策略,筛选、开发特定的、与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由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附加系Z6衍生的3个抗黄矮病端体系进行鉴定,通过分析端体的遗传构成、筛选与端体共分离的STS标记以确定端体在遗传上的染色体臂归属,从而明确BYDV抗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以拟鹅冠草基因组[Pseudoroegneria strigosa(M.Bieb.).L.o.ve,St]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TriticumaestivumL.,ABD)DNA作封阻分别对抗病亲本Z6及抗病端体系N530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N530体细胞中有2个端体显示出与Z6中外源染色体2Ai-2短臂相似,而与长臂不同的杂交信号。以小麦第2同源群的5个RFLP探针的DNA序列为基础,设计了6对PCR引物,对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二体代换系和端体系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基于短臂探针psr126,psr131序列设计的2对引物,可在含有2Ai-2染色体及端体的抗黄矮病材料中特异扩增,而基于长臂探针psr112序列设计的1对引物,可在含有2Ai-2染色体的抗黄矮病材料中特异扩增,但不能在端体系进行特异扩增,证明外源端体为2Ai-2染色体的短臂。本研究不仅将黄矮病抗性基因定位于2Ai-2染色体的短臂上,而且由RFLP探针psr126、psr131和psr112序列转化的标记STS126(sequence tagged site)STS131和STS112还可分别作为追踪2Ai-2染色体短臂和长臂的分子标记,用于抗病易位系辅助选择。
-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卢勤
- 关键词:STS标记小麦黄矮病中间偃麦草
- 选育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黄矮病小麦种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育多基因聚合的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黄矮病小麦种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Pm4的STS标记检测待测小麦中有无抗白粉病基因Pm4a,利用Pm13的SCAR标记待测小麦中有无抗白粉病基因Pm13,利用Pm21的S...
- 张增艳辛志勇陈孝林志珊曾祥艳徐惠君杜丽璞
- 文献传递
- 中间偃麦草ERF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偃麦草ERF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该中间偃麦草ERF转录因子,是具有下述氨基酸残基序列之一的蛋白质:1)序列表中的SEQ ID №:2;2)将序列表中SEQ ID №: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
- 张增艳姚乌兰辛志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