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海洋水文气象对广东沿海赤潮影响研究
- 根据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结果表明:棕襄藻(Phaecystis cf.globosa Scherffel)和三宅裸甲藻(Gynmodi...
- 吴迪生黎广媚赵雪冯伟忠马毅
- 关键词:赤潮海洋水文气象
- 文献传递
- 0801号台风“浣熊”的生成及强度特征被引量:6
- 2009年
-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in^o综合海温指数资料、海表面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通过分析大尺度气候背景、赤道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等的变化,对0801号台风"浣熊"生成时间偏早、快速加强、减弱迅速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8月爆发的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导致次年4月赤道西太平洋及南海南部海表面温度较多年平均偏高,南海南部上空对流活跃,强度偏强,副高也偏强、偏北,副高南侧的偏东流场和过赤道气流引起的西南流场形成的季风槽区极易产生扰动,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方面,"浣熊"在短短12 h内迅速完成3级跳,与弱冷空气影响有密切关系,但当"浣熊"移动至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后,陆地摩擦的增强和沿海海表面温度的降低导致了"浣熊"的迅速减弱。
- 赵雪俞胜斌邓文君杨凡宋萍萍
- 关键词:气候背景海表面温度弱冷空气
- 1997~1998年广东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被引量:7
- 2005年
- 根据1 997年1 0月~1 998年5月广东沿海大规模赤潮实况,分析了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对赤潮的诱发作用。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水温异常变化,导致中国东南沿海气温、相对湿度偏高,盐度偏低,风速偏弱,海水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多) ,对赤潮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 吴迪生黎广媚赵雪
- 关键词:赤潮海洋水文气象相对湿度盐度降水量
- 南海台风状况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研究
- 本文根据南海分局的Marex(马瑞克斯)数据浮标观测资料,南海断面线调查资料和西沙海洋站资料,计算了南中国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夏季还是秋季,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均非常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
- 吴迪生赵雪俞胜宾白毅平
- 关键词:台风热量交换
- 文献传递
- 南海灾害性土台风统计分析被引量:35
- 2005年
- 根据台风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南海热带气旋(指在南海海域生成的热带气旋、又称南海灾害性土台风、下面简称TC),TC数量逐年逐月变化较大,除3月没有TC出现外,其余月份均有TC出现,年生成最多的TC为11个,最少的为1个,年平均6.2个,月生成最多的TC为5个,最少的为零个。TC登陆最多的是8月,12月至翌年4月没有TC登陆中国大陆,登陆范围主要在汕头至海南岛之间。TC的持久期一般均在4~7天,最长亦有19天。南海上生成的TC只有15%能够加强为台风,均集中在水深超过150米的海域。南海是TC发生频繁、数量较多的海域。
- 吴迪生赵雪冯伟忠马毅
- 关键词:统计分析
- 利用水文气象要素因子的变化趋势预测南海区赤潮的发生被引量:34
- 2006年
- 有关文献指出:“赤潮发生起因因种而异……,但大体上气候气象条件诸如温度、风力、风向,季风转换、气-压等;海况、潮汐、流等以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盐度、营养元素等,这些皆会成为某种赤潮爆发的因子或诱导因素”。根据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分析: 在南海赤潮多发区,海水富营养化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气象、水文要素条件就成为赤潮爆发的重要启动因子,而大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决定了气象、水文要素因子的稳定与变化,然而根据赤潮生物培养试验,从初期繁殖到后期的爆发性繁殖,直至达到赤潮生物密度,这一过程一般都需要4-5d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近10a的赤潮发生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其生成前期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要素,分析出赤潮生成前期的环流模式和筛选出诱发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并以此来作为预报赤潮生成的方法。依照此方法对2003年的赤潮进行预报,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 张俊峰俞建良庞海龙邓文君吴迪生李华健赵雪陈惠君
- 关键词:赤潮气象条件大气环流
- 南海中北部上层水温与季风和广东旱涝
-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本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上层水温与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上层水温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上层水温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
- 吴迪生周水华冯伟忠赵雪杨凡黎广媚
- 关键词:夏季风
- 文献传递
- 21世纪格陵兰冰川融化速率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利用大洋环流模式POP研究RCP4.5情景下21世纪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速率对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率以每年1%增加时,全球大部分海域的动力和比容海平面变化基本不变,主要是由于格陵兰冰川在低速融化时并不会导致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当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率以每年3%和每年7%增加时,动力海平面在北大西洋副极地、大西洋热带、南大西洋副热带和北冰洋海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格陵兰冰川快速融化导致大量的淡水输入附近海域,造成该上层海洋层化加强和深对流减弱,导致大西洋经向翻转流显著减弱;与此同时,热比容海平面在北冰洋、格陵兰岛南部海域和大西洋副热带海域显著下降,而在热带大西洋和湾流海域明显上升;此时盐比容海平面的变化与热比容海平面是反相的,这是由于大量的低温低盐水的输入,造成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变冷变淡、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和热盐环流显著减弱,引起了太平洋向北冰洋的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减少,导致了北冰洋海水变冷变淡,同时热带大西洋滞留了更多的高温高盐水,随着湾流被带到北大西洋,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低温低盐的海水,被风生环流输运到副热带海域。
- 李娟左军成谭伟陈美香赵雪
-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
- 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亡。本文主要从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场及海水理化因子方面对这次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 赵雪杨凡郭娜李希茜宋萍萍
- 关键词:赤潮球形棕囊藻
- 南海区高分辨率非线性耦合作用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试验与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本文对适用于南海区多因素影响的二级粗细嵌套网格风暴潮模型进行开发研究,考虑目前计算条件限制和预报实际时效的需要,采用天文潮与风暴潮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二级模型进行风暴潮潮位实验研究。本文的研究改进现有风暴潮模式中仅考虑风与气压影响增减水的缺陷,考虑了天文潮的非线性影响风暴潮潮位等因素,预报出实时风暴潮潮位,与目前多因素海洋动力耦合模型有相似之处。更好地提高了风暴潮增减水及实时潮位的预报精度,给出直观的近岸海域风暴潮潮位时空分布。
- 李希茜林丽茹赵雪宋萍萍冯伟忠
- 关键词:台风风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