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增
- 作品数:39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论争评述被引量:6
- 2000年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狭义 )分为四个步骤完成 ,首先把一个完整的商品分割为两个部分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把一个完整的劳动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三步把以被分割两部分的劳动和商品 ,建立起一种定向的对应关系 ,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论分析的宗旨在于说明商品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劳动一个源泉 ,这样资本和土地就绝对地排除在外了 ,它们对任何价值部分的占有就是剥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面临着各种挑战与论争。对马克思主义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 赵学增
- 关键词:劳动生产力劳动价值理论
- 资本作用的再认识被引量:11
- 2001年
- 一、资本的特征、职能与地位 1.资本的特征。资本的特征分为其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表达资本本质的应该是其内部特征。马克思曾有一个被大家认同的权威性的表述,那就是价值增殖与运动。“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它是一个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资本论》第2卷第122页)。
- 赵学增
- 关键词:资本经济增长
- 自由是干预的目的——重温李斯特的国家干预理论被引量:4
- 2008年
- 干预的制度前提是国家立足于自由经济机制的社会根基,国家能够自觉职守社会公共利益,保持高尚的理性道德身份,拥有高于社会或个人的理性与能力;或能够接受法律对自身的约束,使其能以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行为约束底线。国家经济运作的模式是社会掌控物资资本,国家掌控精神资本,前者生产物质,后者生产生产力,精神资本决定物质资本,精神资本在国家生产力中居于绝对超越物质资本的优胜地位。自由与生产事业两者总是分不开的,干预必须限定在实现自由目标的框架内,干预是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是干预的目的。
- 赵学增
- 关键词:国家干预
- 和谐社会中的农村和农民
- 和谐社会的观察标准是从政府角度俯视社会各层面的运行秩序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所表达的理性程度,还是从社会底层的民众角度来观察和评价这个社会所给予他们日常生活的安全、幸福、信赖、尊重和利益的保护?和谐社会的判断标准
- 赵学增
- 文献传递
- 旅游与文化消费被引量:1
- 1997年
- 赵学增
- 关键词:社会角色旅游目的地旅游景观旅游活动旅游项目旅游文化
- 强政府和政府基本职能:从斯密的国家建制模式谈起被引量:9
- 2006年
- 斯密的国家建制模式应该是大社会+强政府。脱离公共利益渠道和社会的政府,虽然拥有强悍的外表但却没有强悍的真正的政府职能。强政府是基本职能十分出色和廉价的政府。强政府的标志不是强权和体积,而是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自觉约束和克制,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自觉职守,是政府对自己社会神圣角色的定位,是热衷于公共事业的自我献身,是戒除不自觉进入功利角色的巨大决心,是政府自行克制权利和职位市场化的制度革新。
- 赵学增
- 关键词:大社会公共利益廉价政府
- 论制度设定的基础被引量:2
- 1996年
- 论制度设定的基础赵学增制度是由人们创造的、用以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它”本身显然是已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许多次经济变革的产物,是一系列陈旧的社会生产形态灭亡的产物”①。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的...
- 赵学增
- 关键词:纳什均衡集体行动理论《资本论》经济增长集体行动的逻辑经济发展
- 贫困与制度
- 2005年
- 导致贫困的制度因素有三个:劳动资料的权利剥夺、小块土地制度和歧视性隔离制度。为此要建立一个能从经济成果充分体现出劳动者对劳动资料整体所有的新型国有企业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坚持土地公有化方向不动摇,在土地国家所有基础上通过合作化的渠道逐步实行工厂制度,开创企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新时代;通过制度创新使国家制度能够融进人格平等的穷人利益、要求和呼声,使制度对穷人的道德关怀转化为经济和政治的全面关怀。
- 赵学增
- 关键词:贫困
- “公有制”经典理论评说
- 1998年
- 本文就公有制的定义、公有制建立的基础和公有制的远景素描等三个方面问题追朔历史,从跨世纪的角度较全面地介绍经典作家对公有制的种种精辟论述.它或许能对长期困惑着我们思维与视野的这一个普通的经济学范畴,打开一个新的理解方法与视角.
- 赵学增
- 关键词:乌托邦自由人联合体
- 必须重视和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圈地依赖问题被引量:1
- 2011年
- 欧洲商业城市源于商业复兴,大工业城市源于工业化。欧洲城市化的两次高峰期均与圈地运动没有任何关联。从世界城市化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从来没有以圈地途径来获得它所需要的土地,也没有以房地产业来推动城市化。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把城市化途径紧紧地捆绑在圈地上,而不是以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因此,必须重视和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圈地依赖问题,当务之急是打破政府对城市化的垄断地位,保持和强化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者的职能,隔断城市化与圈地的紧密联系,明确城市化的有效路径只能是依赖工业化,尤其是改变通过房地产业发展来带动城市化的思维方式。
- 赵学增
-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