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恂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术式探讨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并随访4个月~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术后3~7d,便屁分离;7~10d,大便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每日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家镇赵元恂魏成刚任明扬庞屏张应宏
- 关键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 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微创美容价值。方法对523例阑尾炎患者采用经脐入路,用腹腔镜探查,并拉盲肠、阑尾于脐外,再行阑尾切除术。结果523例阑尾炎患者,采用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具有科学、微创、美容的特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赵元恂周家镇段文涛王德荣任明扬
- 关键词:阑尾炎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保留全直肠肌鞘的意义与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保留全直肠肌鞘的意义与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方法分析23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的效果,并探讨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结果23例FPC患者均完整剥离直肠粘膜,直肠肌鞘内不遗留残膜,无手术失败病例,无近期感染病例,无息肉复发,近期与远期疗效均满意。结论对FPC患者手术中实施旋转剥离直肠粘膜方法,可完整剥离直肠粘膜,保留全直肠肌鞘,从而就保存了储便排便的肌性器官及附着的骶神经丛,使患者术后大便正常,小便及性功能亦未受损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赵元恂周家镇任明扬张军
- 关键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治疗的新方法
- 2007年
-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评价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到三个医院接受这一新型外科手术的1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中,12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24~36岁.先后按照如下手术步骤接受了这种新型手术:①左侧中下腹直肌作切口入腹;②保留大网膜,切除全大肠;③在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游离直肠肌鞘0.5 cm,四周固定,旋转剥离直肠黏膜,暴露出黏膜滋养动、静脉,逐一钳扎、切断,逐渐递进,直至齿状线;④在右结肠动脉下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⑤作回肠N形造袋;⑥在全直肠肌鞘内,作回肠袋-肛管吻合术.袋后置管引流;⑦将小肠系膜固定于右后腹,右铺小肠,将其系膜覆盖在结肠床的粗面上;⑧左下腹置血浆管,术后2 d作负压吸引,配合香烟引流,消除盆腔积液;⑨关腹结束手术.结果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术后3~7 d,便屁分离;7~10 d,大便成形.患者食欲好.11例随访3~16年,大便每天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5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患者术后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均正常,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了以前该病手术治疗后遗留的问题.
- 赵元恂胡先典金家贵庞屏
- 关键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