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晶

作品数:4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入侵
  • 2篇生理生化
  • 2篇菊科
  • 2篇黄酮
  • 1篇英文
  • 1篇有害植物
  • 1篇有性繁殖
  • 1篇植物入侵
  • 1篇入侵性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发育过程
  • 1篇生活史
  • 1篇生理生化特征
  • 1篇生理生化指标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学
  • 1篇生态学
  • 1篇种子形态
  • 1篇紫茎泽兰

机构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贾晶
  • 3篇王文杰
  • 3篇陈华峰
  • 3篇张乃静
  • 3篇祖元刚
  • 2篇杨逢建
  • 1篇张衷华
  • 1篇朱磊
  • 1篇关宇

传媒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假苍耳的生活史进程中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20
2006年
本文试图从生理生化的角度对假苍耳(Iva xanthifolia)生活史进程中可溶性糖类、赤霉素、单宁以及黄酮的变化进行探讨。通过对假苍耳在生长发育期间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假苍耳生活史进程的不同阶段,其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基本都在种子或芽阶段具有最高含量。此外,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芽>花序>苗>成株>种子。除在花序和苗阶段没有测到海藻糖,其他各阶段海藻糖的含量变化如下:芽>成株>种子。另外,只有在种子阶段检测到棉子糖,其含量为15.43 mg·g^(-1)。赤霉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如下:种子>芽≈苗≈花序>成株。单宁含量的变化趋势:种子>成株>苗>芽>花序。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种子>芽>成株≈花序>苗。值得注意的是,当单宁/黄酮的比值接近1时,植物体内需要的单宁和黄酮的含量则相对较低;相反,当单宁/黄酮的比值接近0时,植物体内需要的单宁和黄酮的含量则较高。
祖元刚贾晶王文杰杨逢建陈华峰张乃静
关键词:赤霉素黄酮可溶性糖
紫茎泽兰生长发育过程中糖、激素、单宁、黄酮的变化(英文)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高效液相和分光光度法对紫茎泽兰不同发育阶段(种子,芽,幼苗和成株)糖、激素、单宁及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糖类的变化。紫茎泽兰的葡萄糖含量以芽最高,为6.93%;而种子(0.16%)、幼苗(1.27%)、成株(1.07%)均明显低于芽阶段;同样,紫茎泽兰中蔗糖含量芽较高,为2.68%,而种子(0.32%)、幼苗(0.52%)、成株(0.09%)均明显低于芽阶段。果糖含量的变化,最大值也是在芽阶段(3.28%),其次为种子阶段(2.56%),而种子和成株阶段均很低(0.14%和0.55%)。测定中,海藻糖、棉子糖、甘露糖的含量差别很大,仅种子阶段测定出3种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差别不大,依次为0.04%、0.04%、0.03%。激素类的变化。在不同发育阶段,紫茎泽兰芽阶段吲哚乙酸(IAA)含量较高,达到14.20μg.g-1Dw,比种子阶段高1.25μg.g-1Dw,是幼苗的1.63倍,成株阶段的5.55倍。紫茎泽兰赤霉素(GA)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种子的GA含量(901.11μg.g-1Dw)明显高于芽、幼苗和成株阶段,而以芽和幼苗阶段含量最低,分别为97.35和84.29μg.g-1Dw,成株阶段略高于芽和幼苗阶段,为280.50μg.g-1Dw。单宁类的变化:紫茎泽兰单宁变化差异明显,紫茎泽兰种子中单宁含量为1.98%,明显高于芽、幼苗和成株阶段(<0.30%);总黄酮类的变化:紫茎泽兰总黄酮含量在发育过程中呈不断上升趋势。紫茎泽兰种子中总黄酮含量很微弱,为0.04%,而芽、幼苗和成株阶段的紫茎泽兰总黄酮含量均明显高于种子阶段,并且这3个阶段之间含量差别不大,分别为(0.60%、0.64%、0.62%)。这些结果说明,糖、激素、单宁及总黄酮含量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代谢过程的调控密切相关。
祖元刚陈华峰王文杰贾晶朱磊张乃静
关键词:紫茎泽兰激素黄酮
林业有害植物假苍耳的入侵特性研究
假苍耳是菊科假苍耳属的一年生植物。拉丁学名:Iva xanthifolia Nutt.,英文俗名: Giant sumpweed。生长于农田内外、路旁、村落和荒地,分布于我国东北以及北美和欧洲,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性杂草,经...
贾晶
关键词:林业有害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入侵菊科
文献传递
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被引量:53
2007年
种子繁殖是菊科植物延续后代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菊科植物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害入侵植物,有鉴于此,选择典型的6种入侵植物和2种非入侵植物对其种子表面形态特征、种子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种子激素和单宁等代谢产物进行测定,试图对这些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原因进行探讨。所选择的植物包括:取种于温带的入侵植物假苍耳(Ira xanthifolia Nutt)、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irla L.)和非入侵植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亚热带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L.)R.M、Kingand H.Robinson、)和非入侵植物金光菊(Rudbeckiaserotina(syn、R.hirta))。结果表明,在传播方式上,入侵植物比非入侵植物传播方式较为高等且多样化,薇甘菊、飞机草、紫茎泽兰均具有冠毛且种子轻小,适于风力传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钩刺,易被人或动物携带;假苍耳种子较小且容易和北方的谷类等作物种子混杂,增加了人类活动传播的机会;而非入侵种金光菊和波斯菊种子较大,主要靠重力传播。在种子萌发率上,出现了南高北低的现象,这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种子萌发速率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平均为3d,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种子生理生化特性上,种子GA和LAA含量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区别不大,平均值分别在0.9~5wg/g和0.079~0.3μg/g之间;单宁含量出现南高北低现象,但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之间没有规律。所以在简单的风干种子的激素和单宁含量、种子萌发速率上并不能揭示出入侵种的快速占领新生境的能力。
杨逢建张衷华王文杰祖元刚陈华峰贾晶关宇张乃静
关键词:入侵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