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赫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早期培养”科学探索系列活动为例被引量:6
- 2023年
- 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以高端科技资源转化为主要特征,研学线路选择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级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台站为核心,以提高中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开展实施。探讨了多年来国家级科研院所利用丰富的科技资源开展中学科普研学活动的基础路径和实施效果,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 季慧季慧付雷贺赫贺赫
- 关键词:科教融合
- 公众对植物园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的初步调查被引量:9
- 2010年
-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机构,植物园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来发挥作用,而公众对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将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作者分别选择1个研究型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和1个城市植物园(杭州植物园)为研究对象,同时以版纳植物园同域分布的西双版纳野象谷森林公园(简称野象谷)为对照,调查公众对上述3个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研究结果表明:(1)在功能定位方面,参观两个植物园的游客对植物园是"物种收集和保存的机构"、"开展公众教育,提高环境意识的机构"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机构"三个方面有显著的认同度;对版纳植物园是"科学研究的机构"、"培养训练专业人才的机构"和"提供相关专业资讯和咨询的机构"三个方面也有显著的认同度;(2)同域分布的版纳植物园和野象谷相比,公众对二者的大多数功能定位认知存在显著差异;(3)在形象认知方面,公众对3个机构"空气新鲜,环境宜人"、"具有外面看不到的动植物"、"景色优美,赏心悦目"以及"是回归自然的地方"认可度显著;对版纳植物园"是增长科学知识的地方"的认可度最高,而野象谷的公众对此认可度最低。调查结果可为植物园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改善形象以及提高公众服务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 严海陈进贺赫
- 关键词:问卷调查植物园公众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公园
- 中国植物园游客游览动机及满意度调查被引量:13
- 2011年
- 植物园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是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重要场所。了解游客参观植物园的动机以及游览后的满意度,对植物园的运营及科普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作者选择厦门园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北京市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5个植物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向游览后即将离园的游客发放问卷,调查游客的游览动机和满意度,分析了其社会学因素,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不同植物园的游客参观植物园的动机不尽相同。"亲近自然"是游客游览植物园的普遍动机,其次是"放松身心"和"欣赏美景"。在厦门植物园,"与亲人或朋友在一起"也是游客的游览动机之一。(2)"增长相关的知识"作为游览动机没有得到显著的支持。(3)游客对5个植物园的游览基本上是满意的。文中讨论了植物园应该如何根据游客的游览动机更好地经营植物园,同时发挥植物园的科普及环境教育功能。
- 贺赫陈进
- 关键词:植物园满意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
- 用“方法—目的链”理论探究植物园夜游环境教育效果被引量:4
- 2019年
- 植物园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并肩负着环境教育的责任。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教育形式,夜游在国内多家植物园中开展。然而,关于夜游教育效果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夜游活动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对30位夜游活动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本文通过建构环境教育效果的属性-结果-价值层级,还原夜游活动过程,分析夜游实现环境教育功能与影响参与者个人价值的情况。研究表明,参与者自报夜游包含动物、植物、领队及同伴等产品属性,认为夜游可以增加他们的动植物知识和新奇感,使他们达到"自我满足""个人提升"等个人价值,并增加"保护"意识的环境教育价值。与此同时,领队的作用、充分动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以及夜游途中遇到多样新奇动植物等因素,会显著提升夜游的效果并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因此,植物园夜游是一种良好的"寓教于乐"环境教育活动。
- 马明乐王雪琦吴蒙刘光裕贺赫王西敏陈进
- 关键词: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