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宝祥

作品数:46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水稻
  • 25篇基因
  • 14篇分子标记
  • 10篇主效基因
  • 10篇褐飞虱
  • 10篇飞虱
  • 9篇育种
  • 9篇杂交
  • 8篇耐冷
  • 7篇野生
  • 7篇野生稻
  • 7篇抗性
  • 6篇稻褐飞虱
  • 6篇分子标记鉴定
  • 5篇抗褐飞虱
  • 5篇基因定位
  • 4篇性状
  • 4篇选择育种
  • 4篇育种进程
  • 4篇杂交转育

机构

  • 46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6篇覃宝祥
  • 41篇李容柏
  • 24篇邱永福
  • 22篇刘芳
  • 13篇刘芳
  • 12篇罗继景
  • 7篇薛艳霞
  • 6篇刘立龙
  • 6篇张月雄
  • 6篇韦政
  • 5篇刘驰
  • 5篇马增凤
  • 4篇陈保善
  • 4篇黄大辉
  • 4篇岑贞陆
  • 4篇杨萌
  • 3篇郑加兴
  • 3篇蒙姣荣
  • 3篇焦晓真
  • 3篇陈曙

传媒

  • 6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杂交水稻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创制新型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被引量:1
2023年
为迅速获得优良的温敏雄性核不育(TGMS)系,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一份优良的水稻品系GXU41的TMS5基因上2个靶点进行编辑,对编辑植株进行靶点突变检测,筛选无外源DNA的编辑TGMS系,并进行育性转换、农艺性状和米质分析评价。结果共获得12株T_(0)代转基因阳性植株,其中靶点1和靶点2的纯合突变率分别为50%和58.4%,一个或两个靶点为纯合突变占83.3%,双纯合突变率达到25%,在T_(1)代中筛选到无外源DNA的TGMS系。与野生型相比,编辑获得的TGMS系GXU41-5S随着温度升高小穗育性和花粉育性逐渐降低,在24℃时均表现完全不育;由于不育效应,GXU41-5S的株高增长和有效穗数增加显著,且GXU41-5S全部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一等大米的标准要求。本研究证明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是快速获得TGMS系有效途径,所创制的TGMS系对选育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覃玉芬廖山岳郭新颖周海房耀宇滕开冲刘芳覃宝祥庄楚雄李容柏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育性转换
水稻长芒基因LA1(Long Awn 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2020年
为研究水稻芒的遗传调控机制,本研究在‘日本晴’/‘93-11’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筛选出一个长芒材料‘CSSL14’,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长芒的遗传方式,并对长芒基因LA1进行了基因定位。结果表明‘CSSL14’的芒长、芒着生率、分蘖数和单株产量与‘93-11’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分别为‘93-11’的2.98倍、2.82倍、0.68倍和0.76倍。遗传分析表明‘CSSL14’的长芒表型受一对半显性基因LA1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LA1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标记M3和M4之间12.14 kb的范围内,该定位区间内只有1个预测的候选基因Os04g0518800,与已知的野生稻长芒基因An-2/LABA1等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A1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谢旭阳李允振徐一博袁睿智卢安泰刘芳邱永福李容柏覃宝祥
关键词:SATIVA基因定位
一个水稻芒基因AWN-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2023年
本研究利用无芒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 Kato)品种‘日本晴’作为受体亲本,短芒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 Kato)品种‘9311’作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119,初步定位了一个新的芒发育相关基因AWN-3。AWN-3被定位在2号染色体分子标记M4和M5之间的1.2 Mb范围内;与‘日本晴’相比,CSSL119的平均芒长、芒着生率、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增加;RT-qPCR结果表明,与‘日本晴’相比,CSSL119中OsCKX2、An-1和An-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OsRR2、OsRR4、OsRR7、OsRR11和GAD1的表达量则显著增加,这表明AWN-3可能参与OsRR2、OsRR4、OsRR7、OsRR11和OsCKX2的表达而增加穗粒数,而芒发育的促进可能与GAD1表达的增加相关。本研究结果为AWN-3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沈威谭文叶韩悦何娟徐一博黄红春周师旭覃宝祥覃宝祥李容柏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水稻抽穗期基因EHD8的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被引量:3
2017年
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挖掘特异等位变异形式的抽穗期相关基因,对于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通过EMS诱变籼稻品种931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早抽穗突变体ehd8。与野生型9311相比,ehd8在南宁自然长日照和南宁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分别提前抽穗6.7d和10.2d。此外,在南宁自然短日照条件下,ehd8的株高和每穗粒数比野生型9311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ehd8早抽穗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EHD8基因被定位在8号染色体短臂上17kb范围内。基因注释信息表明,该定位区间内只有1个预测的候选基因LOC_Os080174500与已知的抽穗期基因EF8等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野生型9311相比,ehd8突变体中LOC_Os080174500编码区的第11位碱基发生了G→T置换,造成其所编码蛋白的第四位氨基酸发生了精氨酸→蛋氨酸的置换。EHD8新等位基因的发掘对于丰富水稻特异种质资源以及促进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允振黄永禄谢旭阳李志华艾海粤刘芳刘芳邱永福罗继景李容柏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等位基因
一个水稻长芒基因AWN-2的定位与克隆被引量:9
2016年
本研究在以广西普通野生稻DP30为供体,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筛选鉴定出1份稳定遗传的具有长芒表型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利用该代换系与轮回亲本9311构建了BC5F2分离群体,对控制长芒表型的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该群体中长芒与短芒的单株分离比符合3:1的比例,表明该长芒性状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法,将目的基因精细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分子标记M7和M8之间的12.14 kb范围内,该区域只有一个候选基因即LOC_Os04g43840,测序分析发现与栽培稻日本晴、9311相比,CSSL5的LOC_Os04g43840基因在5'UTR区有29个碱基的缺失和2个碱基的置换,因此,推测LOC_Os04g43840可能为该长芒候选基因。
韦敏益吴子帅刘立龙李允振农春晓覃宝祥李容柏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克隆
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孕穗期耐冷性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为筛选出在苗期和孕穗期都具有强耐冷性的种质以供水稻耐冷研究与育种利用,本研究利用人工低温胁迫的方法,对20份苗期耐冷的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了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在20份代换系材料中,孕穗期耐冷性表现强(3级)、中(5级)和弱(7级)级别的材料为2份、15份和3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0%、75%和15%;(2)水稻苗期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所鉴定出的2份抗性3级材料(DC907和DC866)不但可以作为苗期耐冷性抗源,同时也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寒性抗源;(3)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各项生理指标与相对结实率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均不适宜作为孕穗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指标。
覃宝祥刘立龙韩飞怡陈霖李楠李楠李容柏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孕穗期耐冷性
玉米茎秆强度与维管束数目及纤维含量的关系和评价被引量:4
2022年
玉米茎秆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和机械化收获。本研究以11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包括茎秆强度、维管束数目和纤维含量等8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不同血缘种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弯折强度与穿刺强度、大维管束数目与小维管束数目、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与半纤维素具有协同作用;大维管束数目越多弯折强度越强,抗倒性越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越高弯折和穿刺强度越强,抗倒性越好;在广西南宁生态环境条件下,热带种质的茎秆强度较强、维管束数目较多、纤维含量较高,从中较易选育抗倒性强的优异种质资源。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抗倒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热带种质在玉米抗倒性方面的改良和利用提供借鉴。
周海宇江禹奉杨明冲程伟东覃兰秋谢小东谢和霞覃宝祥王令强
关键词:玉米抗倒性茎秆强度维管束纤维
广西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中心的确定与核心种质构建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确定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中心,构建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24对微卫星标记分析来自郁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南流江流域和桂北山区的普通野生稻623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逐步聚类法构建10%和5%的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结果】24个SSR位点总共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0 1,Shannon信息指数为1.180 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38 8。9个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为:邕宁居群>临桂居群>扶绥居群>容县居群>贵港居群>平南居群>古棚居群>五里塘居群>博白居群。4个区域的多样性指数为:郁江流域>桂北山区>南流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5%的核心样本共31份,其中邕宁居群有14份,扶绥居群有12份;邕宁居群和扶绥居群分别占本居群分析样本的5.76%和18.75%,是核心样本的主要来源。【结论】郁江流域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多样性中心;邕宁居群的普通野生稻地理分布广、种类丰富,而扶绥居群遗传多样性异常丰富,它们是核心样本的主要来源,也是值得特别关注和重点保护的重要区域。
薛艳霞梁燕理冯璇黄金艳刘芳覃宝祥邱永福李容柏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SSR核心种质
1个水稻紫叶基因pl41的遗传分析与定位
2018年
【目的】对水稻材料pl41的紫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为pl41基因的图位克隆、功能研究及其育种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紫叶籼稻品种‘Z3474’与绿叶粳稻品种‘日本晴’的杂交后代中,获得1个紫叶性状稳定遗传的材料pl41。观察pl41表型特征;配制pl41/日本晴杂交组合,利用F_1及F_2分离群体进行紫叶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pl41紫色性状首先出现在苗期的叶鞘、叶尖和叶缘处,在抽穗期,pl41植株地上部分组织均呈现较深的紫色。与‘日本晴’相比,pl41叶绿素含量在苗期显著高于‘日本晴’,在抽穗期显著低于‘日本晴’,在灌浆期无显著差异;pl41花青素含量在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极显著高于‘日本晴’。pl41紫叶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短臂289 kb范围内,对该区域5个预测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其编码区序列在pl41与‘日本晴’之间无差异。【结论】初步定位了水稻pl41紫叶基因的范围,其最终确定还需要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序列比对分析和转录水平分析。
刘立龙李允振谢旭阳徐一博李容柏覃宝祥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水稻褐飞虱主效基因qBph30(t)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qBph30(t)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通过将水稻抗虫品系05BPH16(♂)与抗蚊青占(♀)杂交获得的F<Sub>2</Sub>各单株的基因型,同时结合F<Sub>2:3</Sub>各家系...
李容柏邱永福覃宝祥焦晓真杨萌薛艳霞刘芳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