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证据图系统描述和评价术前睡眠剥夺导致术后疼痛敏化的临床研究,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8月,获取术前睡眠剥夺导致术后疼痛敏化的干预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对其研究特征、方法学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分别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AMSTAR-2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对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展示。结果最终纳入35项观察性研究(31项队列研究、4项病例对照研究)、15项随机对照试验和4项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发文量方面,2018年以后迅速增加,并于2022年达到峰值,且该领域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较少。证据图结果显示,22项研究为“高质量”,24项研究为“中等质量”,8项研究为“低质量”,多数(30项)研究结果表明术前睡眠剥夺可诱导术后疼痛敏化,仅2项研究认为睡眠障碍与术后疼痛敏化无明显关联,10项研究不确定睡眠剥夺可诱导术后疼痛敏化。结论整体证据表明,术前睡眠剥夺可诱导术后疼痛敏化,但评价维度单一且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建议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规范化的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目的分析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CBM和CNKI数据库,获取从建库至2019年5月收录的相关文献。结果纳入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RCT文献共198篇,研究者主要来自中国(66.7%),多分布于麻醉科(30.3%)、针灸科(12.9%)、肛肠科(6.5%)。电针(46.5%)最为常用,针刺穴位多选用合谷(30.3%)、足三里(25.3%)和内关(18.7%)。92.4%的研究证实针刺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仅8.6%的研究提及试验注册;37.4%的研究提及针刺操作者资质。电针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率高于手捻针,而在减少镇痛药用量、延缓首次用药时间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其有效率均低于手捻针。73.7%的研究因样本量估算不达标而被评估为高偏倚风险。结论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RCT在试验注册、操作者资质、针刺操作细节等方面报告率较低,不同针刺技术缓解术后疼痛各具优劣,后续研究可参考CONSORT 2010和STRICTA提高证据报告质量,同时开展不同针刺技术的疗效比较研究,以寻找最佳镇痛方案。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老年大鼠心肌组织NF-κB及IκB-α的影响。方法:健康Wi st ar老年大鼠30只,18月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I/R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R后心肌组织细胞中NF-κB及IκB-α蛋白表达;通过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F-κB表达明显增加(P<0.05),IκB-α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附组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5),IκB-α表达明显增加(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参附组心肌组织细胞结构受损明显减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增加心肌组织中IκB-α的水平,减弱其降解作用,通过抑制NF-κB活性,从而阻断NF-κB调控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对I/R后心肌组织损伤起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