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学敏

作品数:29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淋巴
  • 21篇细胞
  • 21篇淋巴瘤
  • 13篇细胞淋巴瘤
  • 13篇病理
  • 12篇预后
  • 11篇临床病理
  • 9篇弥漫
  • 9篇病理学
  • 8篇临床病理学
  • 8篇免疫
  • 7篇B细胞
  • 6篇弥漫性大B细...
  • 5篇BCL-2
  • 4篇蛋白
  • 4篇预后意义
  • 4篇肿瘤
  • 4篇BCL-2蛋...
  • 4篇EB病毒
  • 3篇中国人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29篇薛学敏
  • 22篇高子芬
  • 19篇李敏
  • 16篇刘翠苓
  • 11篇黄欣
  • 8篇王小燕
  • 8篇何耀鑫
  • 7篇徐教生
  • 6篇尹文娟
  • 5篇孙琳
  • 5篇谷从友
  • 4篇段泽君
  • 4篇周春菊
  • 4篇黄远洁
  • 3篇张永红
  • 2篇李楠
  • 2篇王冰凝
  • 2篇赖玉梅
  • 2篇冯晓莉
  • 1篇吕宁

传媒

  • 8篇白血病.淋巴...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抗癌之窗
  • 1篇第二届中国女...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鲁海珍薛学敏邱田王冰凝刘秀云应建明吕宁
基于胃粘膜活检样本对相关病症进行区分的系统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疾病诊断和图像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胃粘膜活检样本对相关病症进行区分的系统和应用。该系统包括:图像收集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图像分类模块;整片结果确定模块。本发明提供了胃粘膜活检过程中几类临床常...
冯晓莉徐霁琛曹铮王晓军罗宜洋薛学敏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常规外检及会诊确诊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62例,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型分析,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EBV-EBER)的表达情况,并随访患者.结果 6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EBV-EBER阳性者26例(42%).EBV-EBER表达与患者年龄大于60岁以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P=0.025、0.049),而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临床B症状及Ann Arbor分期无关(均P>0.05).结论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不影响总体生存时间,但影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薛学敏高子芬王小燕谷从友李敏刘翠苓黄欣
关键词:EB病毒EBER预后
11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及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114例MCL患者标本进行检查,观察临床病理学及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特点,部分病例标本进行IgH及CCND1基因断裂以及IgH—CCND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11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56:1,中位年龄60(20—83岁)。发病部位累及淋巴结78例(68.42%),其中颈部49例(62.82%);累及结外36例(31.58%)。114例患者中累及骨髓23例(20.18%)。肿瘤细胞表达Ki-67(5%-90%),免疫表型CD3s、CD20、CD79a、PAX5、CD5、cyclinDl及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0%、99.12%、96.43%、97.56%、67.89%、100%及94.12%。FISH检查25例患者中20例(80%)检测到CCND1基因断裂,其中16例(80%)检测到IgH.CCND1融合基因;检查9例患者均检测到IgH基因断裂,其中1例未检测到CCNDl基因断裂及融合基因。75例患者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57个月,中位生存期40.78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4.13%、68.09%及37.50%。Ki-67阳性率〈40%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40%组明显延长(57个月对36个月,P=0.003)。13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与常规化疗方案联合化疗,7例(53.85%)完全缓解,3例(23.08%)部分缓解,未达中位生存期;44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化疗,11例(25.00%)完全缓解,9例(20.45%)部分缓解,中位生存期28个月;两组比较分析P=0.052。结论MCL多发于老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骨髓累及常见。临床生物学行为为侵袭性,预后较差,Ki-67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利妥昔单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肿瘤细胞具有涉及CCND1的特征性基因改变。
李敏王小燕薛学敏刘翠苓黄欣孙琳高子芬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分子生物学
EB病毒编码的小RNA检测在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活检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活检样本病理改变特点及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以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检测技术在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样本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EBER原位杂交技术,观察5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骨髓活检样本形态学改变及噬血现象,并检测EBV潜在膜蛋白1(LMP-1)、EBER及其他相关标志。结果5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49.0%(25/51)可见骨髓腔内造血细胞丰富,27.5%(14/51)各系造血细胞增生情况与本年龄段相符,23.5%(12/51)造血细胞减少和分布稀疏,较相同年龄患者应有的骨髓造血细胞减少明显。43.1%(22/51)可以见到噬血现象。91.4%(32/35)见增生细胞表达CD68/KP-1,89.5%(17/19)增生细胞表达CD。/PG.M1,提示单核细胞增生明显。所有病例进行EBER检测,51.0%(26/51)阳性,41例同时进行LMP-1和EBER检测,其中46.3%(19/41)EBER阳性,而LMP-1全部阴性(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0)。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骨髓活检组织可以见到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及噬血现象。病理形态学的噬血现象有时较难判定,借助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细胞的增生很有意义。同时,采用EBER检测EBV对诊断的意义大于检测LMP-1。
何耀鑫黄欣周春菊孙琳李敏薛学敏段泽君周莉高子芬
关键词:骨髓检查
美罗华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Bcl-2、CD10、BCL-6、和Mum-1等的表达情况。根据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应...
刘翠苓尹文娟薛学敏何耀鑫徐教生黄远洁李敏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BCL-2
文献传递
bcl-2蛋白对胃肠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以及原发结内DLBCL中的预后提示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血液病理研究室确诊为DLBCL,且非利妥昔单抗化疗的患者9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CD10、bcl-6、Mum-1表达情况。随访全部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资料行χ2检验、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原发于胃肠道DLBCL46例。bcl-2(+)病例26例,完全缓解(CR)8例;bcl.2(-)病例20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1852),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4663)。原发于淋巴结DLBCL47例。bcl-2(+)病例30例,CR8例;bcl.2(-)病例17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293),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470)。结论bcl-2蛋白对原发淋巴结内DLBCL有预后提示意义,而在原发胃肠道DLBCL中无预后提示意义。
薛学敏刘翠苓李敏尹文娟何耀鑫徐教生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BCL-2预后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预后相关指标。方法选取86例MALT淋巴瘤患者,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胃MALT淋巴瘤组(32例)和非胃MALT淋巴瘤组(54例)。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观察其病理学特点,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部分病例检测肿瘤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对病例进行临床随访。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病理学特点无明显差异。间期FISH检测结果显示t(11;181和t(14;18)发生率分别为12%(6/50)和9%(4/45)。胃MALT淋巴瘤组中20例获得随访,均接受单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bcl-10核表达阳性、存在t(11;18)病例的缓解率(20%、33%)显著低于阴性组(7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2,P=0.035;X2=4.639,P=0.031)。非胃MALT淋巴瘤组病例中35例获得随访,女性、年龄≤60岁患者的缓解率(60%、63%)显著高于男性、〉60岁患者(3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5,P=0.048;X2=7.373,P=0.007);临床I~Ⅱ期、t(14;18)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52%、75%)显著高于Ⅲ~Ⅳ期、t(14;18)阴性者(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07,P=0.040;X2=4.363,P=0.037)。结论MALT淋巴瘤是一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惰性淋巴瘤,预后较好,胃与非胃MALT淋巴瘤存在不同的治疗反应评估或预后预测指标。
王小燕黄欣李敏薛学敏孙琳赖玉梅刘翠苓高子芬
关键词:预后
原发胃肠道DLBCL的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胃肠道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提示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血液病理研究室1999-2007年间确诊为DLBCL,且未应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治疗的病例41例,...
薛学敏何耀鑫徐教生尹文娟黄远洁李敏刘翠苓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BCL-2胃肠道
文献传递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误诊为尤文肉瘤一例
2011年
患儿,女,6岁,因“肢痛1年10个月,发热2周”于2009年8月入院。患儿以左下肢疼痛和右上臂疼痛起病,伴局部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无发热,无贫血,外院诊断尤文肉瘤,化疗6疗程后评估为完全缓解。
吴诸丽张永红金玲金眉杨菁段彦龙李伟京薛学敏黄爽张蕊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尤文肉瘤左下肢疼痛误诊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