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志军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瘤
  • 2篇抑瘤作用
  • 2篇小鼠
  • 1篇药理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改变
  • 1篇S180小鼠
  • 1篇SOD
  • 1篇MDA含量
  • 1篇不同器官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篇蒋志军
  • 2篇王勤
  • 2篇王芳
  • 1篇龚燕妮
  • 1篇肖杰

传媒

  • 2篇中国微循环

年份

  • 2篇200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六磷酸肌醇对S_(180)小鼠瘤体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探讨六磷酸肌醇对荷瘤小鼠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S180实验动物肿瘤模型 ,腹腔连续注射100mg/kg·d六磷酸肌醇10d ,计算抑瘤率。利用微循环图象分析仪观测肿瘤部位的血管分布及血液流速。结果药物治疗组小鼠较对照组瘤块明显变小 ,抑瘤率为58.11 % ;肿瘤表面血管密度降低 ,管径缩小52.16 % (P<0.01)、流速减慢68.80 % (P<0.01) ,血管形态也更加迂回 ,伸展不规则。结论六磷酸肌醇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活性。提示减少肿瘤血液供应可能为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王勤王芳蒋志军周其全龚燕妮肖杰
关键词:抑瘤作用药理
InsP_6诱导荷S_(180)小鼠不同器官中MDA含量和红细胞中SOD活性改变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观察InsP6 及Ins对荷瘤小鼠不同器官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从自由基角度探讨了其抑瘤机理。方法小鼠接种S180 细胞 ,次日腹腔连续注射不同剂量InsP6 及其与Ins的混合物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d后处死动物 ,计算抑瘤率 ;TBA法测量不同器官中MDA含量 ;NBT法测定红细胞中SOD活性。结果50mg/kg、100mg/kg、200mg/kgInsP6 抑瘤率分别为44.7 %、52.6 %、49.3 %。相应剂量的InsP6 和Ins的混合物(质量比1 :1)抑瘤率分别为28.1 %、36.5 %、22.1 %。药物治疗后 ,小鼠红细胞中被降低的SOD活性基本恢复至正常值 ,混合药物作用明显 ,其中50mg/kg、100mg/kg 剂量组较荷瘤对照分别增加了25.5 %、30.5 %。MDA含量的变化也因不同器官而异 :与荷瘤对照相比 ,给药后肿瘤内部MDA含量相对增高 ,InsP6 单独作用效果明显 ,100mg/kg剂量InsP6 使MDA含量增高48.1 %、脑组织中MDA含量变化不明显 ,荷瘤对照组胸腺中MDA与正常对照相比降低20.9 % ,治疗使MDA水平基本回升至正常。In sP6 作用显著 ,分别使其增高了33.5 %、30.3 %、37.2 %。结论InsP6 及其与Ins混合物能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使免疫祖细胞正常分化分裂 ,提高SOD活性 ,具剂量依赖关系。InsP6 具有最佳剂量100mg/kg 。
王芳王勤蒋志军
关键词:SOD抑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