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诊
  • 3篇护理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院前
  • 2篇救护
  • 2篇急诊护理
  • 2篇急诊科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心室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管理
  • 1篇医用
  • 1篇医用高值耗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响因素与对...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室

机构

  • 8篇湖北省黄冈市...
  • 3篇黄冈市浠水县...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蒋彩霞
  • 3篇范学荣
  • 1篇李金莲
  • 1篇蓝春晗
  • 1篇贾赟丽
  • 1篇姜晓冬
  • 1篇陈清华
  • 1篇金献萍
  • 1篇刘志娟

传媒

  • 4篇临床合理用药...
  • 3篇国际护理学杂...
  • 2篇当代护士(中...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救护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探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院前救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50例入院急救前行院前救护作为观察组,22例未行院前救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后均立即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值。结果观察组50例中31例痊愈,占62%,28例好转,占56%,1例死亡,占2%,对照组22例中7例痊愈,占31.82%,9例好转,占40.91%,6例死亡,占27.2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5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救护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周细银张梓童蒋彩霞范学荣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救护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入院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将2012年11月-2014年5月入院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填写个人健康档案,并按照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进行电话随访,1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定量法评价两组患者前后两次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首次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次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较首次高,两次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冠脉狭窄发展程度慢,两次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延缓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发展。
金献萍贾赟丽姜晓冬刘志娟李金莲蒋彩霞蓝春晗
关键词:个性化健康教育冠状动脉病变
甲型H1N1流感的急诊护理管理
2011年
甲型H1N1流感属于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疾病可加重.2009年8月26日-9月25日我院接诊发热患者1357例,现将相关护理管理对策总结如下.
蒋彩霞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急诊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救接回或由外院转运至本院的危重患者共880例,其中340例接受传统转运护理作为对照组,540例接受安全管理转运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接到患者及家属投诉情况,意外发生率,以及常发生意外的类型。结果观察组540例接受院前转运患者有7例患者投诉,占1.30%,8例发生意外,占1.48%;对照组340例接受院前转运患者有67例患者投诉,占19.70%,73例发生意外,占21.47%,两组相比,观察组遭到投诉率与发生意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院前转运的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行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可以降低意外发生率,保障患者转运过程中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梓童周细银蒋彩霞范学荣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危重患者院前转运
急诊专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被引量:1
2011年
了解急诊科护士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学习需求,并对其加强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可使急诊工作更加顺利进行。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一些影响因素常导致专科培训效果不佳。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笔者总结经验,并制定出相应对策。
蒋彩霞
关键词:急诊科专科培训影响因素
双止血带留置针改良进针法的效果观察
2012年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性护理操作技术,留置针具有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优点,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就成为留置针应用中的重要操作内容。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是保持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我科采取双根止血带结扎,留置针改良进针法,这样明显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蒋彩霞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运用分类系统理论配备急诊科护士的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运用分类系统理论配备护士的效果。方法在运用分类系统理论前后分别评估急诊科护士月有效护理时间、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结果运用分类系统理论配备护士前后月有效护理平均时间无明显变化,但散点图表明护士月有效护理时间比较集中均等,护士与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类系统理论在急诊科护士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建议医院根据分类系统理论及自身科室状况对护士进行综合配制。
蒋彩滨蒋彩霞
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的体会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总结了2种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利弊,包括一级库房管理、二级库房管理。认为使用信息化的条形码管理,降低了植入类高值耗材信息记录、收费错误发生率,提升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率、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蒋彩霞陈清华
关键词:高值耗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42例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18例入院前未接受急诊护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马上送医就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接受的治疗基础上接受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率。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经过院前急诊护理、急诊抢救后38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占90.48%,4例转入ICU进行治疗,占9.52%,无死亡,抢救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1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后,11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占61.11%,6例转入ICU继续治疗,占33.33%,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占5.55%,两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进入ICU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接受入院治疗的临床效果,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蒋彩霞张梓童周细银范学荣曹幸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
右心室心肌梗死1例院前救护体会
2011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且多于院外突然发作。AMI患者早期处于高危状态,并发症多,易猝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相应改变,心血管疾病也呈增多趋势。
蒋彩霞
关键词:右心室心肌梗死院前急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