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世俊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低密度聚乙烯
  • 1篇乙烯
  • 1篇增韧
  • 1篇稳定性
  • 1篇线性低密度
  • 1篇线性低密度聚...
  • 1篇接枝
  • 1篇聚乙烯
  • 1篇交联
  • 1篇交联剂
  • 1篇共混
  • 1篇共混体
  • 1篇共混体系
  • 1篇共混增韧
  • 1篇硅烷
  • 1篇硅烷接枝
  • 1篇PS
  • 1篇SBS
  • 1篇DDM
  • 1篇EP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利科技集团...

作者

  • 2篇杨其
  • 2篇朱家玉
  • 2篇蒋世俊
  • 1篇黄亚江
  • 1篇牛鹏飞
  • 1篇王孝军
  • 1篇张尔梅

传媒

  • 1篇塑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SBS/EP共混体系改性PS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不同配比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EP(环氧树脂)共混体系改性了PS(聚苯乙烯),研究结果表明:当SBS的加入量为15份,EP加入量为3份,DDM(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为EP质量含量的25%时能使PS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改性PS的冲击强度由1.61 kJ/m2提高5.15 kJ/m2,冲击强度提高320%;拉伸强度由44.94 MPa变为46.64 MPa,略有上升。
蒋世俊杨其朱家玉黄亚江
关键词:PSSBSEPDDM共混增韧
不同抗预交联剂对硅烷接枝聚乙烯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6101与218W为基体,将不饱和硅烷接枝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链上,并通过加入苯乙烯及已内酰胺来考察两种抗预交联剂对不饱和硅烷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推测了以上两种抗预交联剂参与反应的机理,利用动态频率扫描研究了不同配方体系的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抗预交联剂均有一定的阻聚作用,其中聚苯乙烯的效果更明显。根据对各体系的反应机理讨论可知,苯乙烯中的共轭作用对硅烷接枝聚乙烯稳定性的影响更明显。对各体系的流变测试结果也验证了以上结论。
朱家玉牛鹏飞蒋世俊张尔梅王孝军杨其
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硅烷接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