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录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丁螺环酮
  • 3篇血管
  • 3篇卒中后
  • 3篇疗法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出血
  • 3篇脑卒中后
  • 3篇活血
  • 3篇出血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清
  • 2篇益气
  • 2篇益气法
  • 2篇运动再学习
  • 2篇运动再学习疗...
  • 2篇针刺
  • 2篇针刺治疗

机构

  • 12篇温州市第三人...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3篇范录平
  • 5篇叶华
  • 4篇张有超
  • 4篇郭蕾
  • 3篇李育新
  • 3篇杨晓国
  • 3篇林一均
  • 2篇张宾辉
  • 2篇代建峰
  • 2篇王红艳
  • 2篇陈晓顶
  • 2篇杨晓凯
  • 2篇李冬约
  • 2篇汤海
  • 2篇王耀光
  • 2篇陈未来
  • 1篇朱文宗
  • 1篇周龙寿
  • 1篇黄国胜
  • 1篇胡万华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研究荟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益气法与活血祛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2003年
1.1动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320±30g。
范录平张宾辉代建峰王红艳
关键词: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血管性痴呆中医
添加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5-羟色胺_(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对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有共济失调症状的小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法评估,观察13周,对丁螺环酮治疗组与康复训练组进行比较。结果:添加丁螺环酮治疗的患者在步态、肢体共济失调、眼球运动和构音障碍方面与康复训练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丁螺环酮在短期内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症状。
叶华范录平郭蕾杨晓凯陈未来王耀光
关键词:丁螺环酮小脑性共济失调脑卒中
丁螺环酮提高脑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对改善脑血管意外(中风)后伴共济失调症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共济失调症状的中风患者30例,给予口服丁螺环酮治疗。评定治疗前后分别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济失调量表得分,并与未服丁螺环酮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济失调量表在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都有明显提高(<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丁螺环酮短期内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伴共济失调症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杨晓国范录平陈晓顶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药物疗法丁螺环酮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 ,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治疗后观察药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 1)统计学结果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2 )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有减轻缺血对海马CAI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 中药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有效方法 ,其中活血祛瘀法作用更显著。
范录平张宾辉代建峰王红艳
关键词: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PD患者按Hoehn&Yahr(H&Y)分级划分为2组:早期PD组49例(1~2.5级),晚期PD组31例(3~4级),在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bid,连续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Ⅰ~Ⅲ)评分和H&Y分级评定,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早期PD组在治疗后2,4,12周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H&Y分级显著下降(P〈0.01),晚期PD组UP—DRSⅠ~Ⅲ评分和H&.Y均无显著降低(P〉0.05);(2)治疗前后比较H&Y分级中1级患者显著增多(P〈0.01);(3)早期PD组治疗后12周多巴制剂用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P〈0.01),晚期PD组多巴制剂无调整;(4)依达拉奉治疗期间出现轻度恶心、食欲下降2例(2.5%),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1.25%),无其他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测肝功能、肾功能、白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短期内改善早期PD患者的症状,但对晚期PD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叶华郭蕾范录平杨晓凯陈未来王耀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依达拉奉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了采用治疗脑卒中的常规用药以外加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治疗脑卒中的常规用药,采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记录认知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按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法。结果两组MMSE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WMS评分高于治疗前WM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认知障碍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杨晓国林一均范录平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活血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活血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疗效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5例接受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汤剂,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腑法方药,每日1剂,均治疗3 d。于治疗后14 d和90 d观察临床综合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并于治疗后24 h,7、14和21 d检测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急性期(14 d)病死率为12.1%(4/33例),对照组急性期病死率为25.0%(8/32例),治疗后14 d和90 d两组存活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两组治疗后14 d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9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24 h,7、14和21 d血浆E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合用活血通腑法方药可以降低病死率,降低病残程度,提高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降低血浆ET水平,活血通腑法改善病情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浆ET起作用。
朱文宗周龙寿胡万华范录平林一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活血通腑法血肿微创清除术内皮素
纳洛酮对脑出血大鼠抓握能力的改善及血清S100B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脑出血大鼠抓握能力的改善及血清S100B水平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纳洛酮组、脑复康组,参照Rosenberg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后24h内测定大鼠抓握能力,用ELISA法检测造模后24h及48h血清S100B水平。结果:(1)纳洛酮组大鼠抓握能力明显好于手术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纳洛酮组大鼠血清S100B水平明显低于手术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纳洛酮能降低血清S100B水平,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抓握能力,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血清S100B浓度能够直观地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郭蕾范录平叶华张有超
关键词:脑出血纳洛酮S100B
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偏瘫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李育新范录平李冬约汤海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疗法针刺疗法偏瘫
卒中散对脑出血大鼠抓握能力的改善及血清S100B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卒中散对脑出血大鼠抓握能力的改善及血清S100B水平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卒中散组、脑复康组,参照Rosenberg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第2天测定大鼠抓握能力,用ELISA法检测造模后24h及48h血清S100B水平。结果:(1)卒中散组大鼠抓握能力明显好于手术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卒中散组大鼠血清S100B水平明显低于手术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卒中散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抓握能力,降低血清S100B水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范录平叶华郭蕾张有超
关键词:脑出血动物模型S100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