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涵怡
-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Apelin水平联合CVI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爱帕琳肽(Apelin)水平联合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CRVO患者123例(观察组)、体检健康的志愿者45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pelin。同时,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脉络膜基质面积和脉络膜管腔面积,计算CVI。CRVO患者均接受2次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末次治疗后随访1年,按最佳矫正视力评估视力预后情况,其中视力预后良好(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2)86例、视力预后不良(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2)37例。收集CRVO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对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视力预后不良者年龄、CRVO病程、合并高血压比例、非缺血型CRVO比例、持续黄斑水肿比例以及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均高于视力预后良好者,而基线最佳矫正视力、基线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CMT)均低于视力预后良好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elin水平和CVI是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基线CMT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pelin水平、CVI单独和联合预测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0.757、0.882,血清Apelin水平和CVI联合预测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CRVO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和CVI显著升高;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均可作为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二者联合�
- 包欣臧涵怡林菁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力
- 靴带式连续缝合结膜瓣切口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浅前房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中相采用靴带式连续缝合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切口预防术后早期浅前房的作用.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双眼原发性青光眼,并先后行双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41例8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作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切口行小梁切除术,随机选一眼为观察组,关闭结膜瓣切口时采用靴带式连续缝合将结膜瓣缝合在对应的角膜面上,以覆盖巩膜瓣根部两侧切口为度;同一患者另一眼为对照组,关闭结膜瓣切口时将结膜瓣间断缝合.观察术后3d、1周及1月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3d眼压完全成功控制38只眼,条件成功控制3只眼,无失败眼,有效率100%;术后1周及1月眼压完全成功控制37只眼,条件成功控制3只眼,失败1只眼,有效率均为97.56%;对照组术后3d眼压完全成功控制39只眼,条件成功控制2只眼,无失败眼,有效率100%;术后1周眼压完全成功控制38只眼,条件成功控制2只眼,失败1只眼,有效率97.56%;术后1月眼压完全成功控制37只眼,条件成功控制2只眼,失败2只眼,有效率95.1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发生浅前房共6只眼,均为I级浅前房,发生率为14.63%,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周前房深度恢复,术后1月复查稳定;对照组术后3d发生浅前房共12例,发生率为29.26%,显著高于观察组(X^22=18.76 P<0.01);其中I级浅前房7例,Ⅱ级浅前房4例,Ⅲ级浅前房1例,Ⅱ级+ⅡⅢ级浅前房眼发生率(5/41 12.19%)显著高于对照组(0/41) (x2=24.4 P<0.01).其中I级浅前房未予特殊处理,术后l周内前房深度恢复,Ⅱ及Ⅲ级浅前房患眼予放瞳、加压包扎、限制活动等处理,术后1~2周前房深度恢复,术后1月复查稳定.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相采用靴带式连续缝合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切口对预防
- 陆融林菁臧涵怡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前房
- 雷珠单抗1+PRN和3+PRN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1+按需治疗方案(PRN)和3+PRN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52例(152眼)湿性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1+PRN组(77例77眼)和3+PRN组(75例75眼)。1+PRN组患者在基线治疗期(第0个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在第1~12个月采用PRN;3+PRN组患者在核心治疗期(第0、1、2个月)给予玻璃体内注射0.5 mg雷珠单抗(共3次),在延长治疗期采用PRN。统计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平均病灶隆起最高点视网膜厚度(HLT)、平均病灶中央视网膜厚度(CLT),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查,统计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a波、b波潜时及波幅,记录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P100波的潜时及波幅;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1+PRN组、3+PRN组患者核心治疗期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分别为(2.40±0.70)次、3.00次;随访12个月内注药次数分别为(6.22±2.01)次、(6.33±2.01)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注药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MT、HLT、CLT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RG a波、b波及PVEP P100波的潜时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FERG a波、b波及PVEP P100波、FVEP P100波的波幅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全身及眼部不良反应。结论雷珠单抗1+PRN及3+PRN治疗湿性AMD疗效相似,临床上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臧涵怡包欣赵伟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觉电生理
- 晶状体半脱位针头固定手术方法的探讨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应用针头固定脱位晶状体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无锡人民医院眼科的晶状体核硬度〈HI级、脱位范围在1-3个象限的晶状体半脱位者48例(48只眼),经睫状体平坦部应用针头固定脱位晶状体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后,观察术后视力、IOL的位置和手术并发症。结果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45例(93.75%)。所有患者IOL位置稳定,47只眼IOL襻均位于睫状沟内,并与虹膜后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虹膜无摩擦和损伤,1只眼的上襻扭曲致部分虹膜后被牵拉。18只眼术后发生角膜轻度水肿,3只眼前房内残留少许黏弹剂,致术后眼压增高,2天后恢复正常。2只眼瞳孔轻度上移;瞳孔变形3只眼。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应用针头固定脱位晶状体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方法。
- 殷丽孙超臧涵怡朱靖姚勇
- 关键词: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注射器针头
- 多波长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DME患者25例(46眼)。光凝分4次完成,随访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光凝前及光凝后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论光凝术前与光凝术后3个月BCVA比较,总计79.3%的患眼视力提高或稳定。患者光凝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C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黄光+多点扫描激光可有效地减轻DME,不良反应少,对控制和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 臧涵怡包欣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临床特点及特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双手切线轮转"削梨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对27例(27只眼),对玻璃体切除手术8~27个月后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0.5~0.8)者15只眼(55.6%),后囊破裂率3.7%。结论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行"削梨法"超声乳化摘除,眼内组织损伤小,后囊膜破损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 赵伟孙建初臧涵怡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 婴幼儿淋菌性结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傅东红林菁臧涵怡张自音
- 关键词:淋菌结膜炎婴幼儿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早期干预价值
- 2011年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而导致婴幼儿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低体重的早产儿。
- 臧涵怡赵伟张自音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婴幼儿低体重
- 前房角分离术中Volk前房角镜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Volk前房角镜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中应用Volk前房角镜440例(558眼),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角状态、中央前房深度、并发症等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97.67%的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前用药后眼压(25.36±2.79)mmHg,术后降至(13.02±3.86)mmHg,(1mmHg=0.13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6,P〈0.05)。术前前房角关闭的象限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原先粘连的前房角已分离。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11±0.53)mm,术后增加至(3.02±0.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9眼(1.6%)术中发生后囊破裂,但均未发生晶状体核脱落于玻璃体腔等严重并发症。72眼(12.9%)术后轻度角膜水肿,经保守治疗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PACG伴白内障,且前房角关闭〈180。的患者,超声乳化联合Volk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打开关闭的前房角,加深前房,控制眼压,手术针对性强,前房角分离效果观察及时,而且并发症少。
- 鲍迅臧涵怡孙超姚勇
-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闭角型原发性超声乳化吸出术
-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23G玻璃体切除系统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23G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晶状体及前段玻璃体对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年龄0.5~2岁44例(71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白内障摘出+后囊环形撕囊+前段玻璃体切除;B组(观察组):23G玻璃体切除系统行晶状体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程度优于A组(t=2.334,P〈0.05)。结论应用23G玻璃体切除系统行晶状体吸出及前段玻切手术,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操作容易控制,术后炎症反应轻,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 殷丽孙超臧涵怡朱靖姚勇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后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