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梦珺

作品数:37 被引量:261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1篇土壤
  • 10篇环境演变
  • 8篇共和盆地
  • 7篇沙漠化
  • 7篇土地沙漠化
  • 7篇黄土丘陵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全新世
  • 4篇地理
  • 4篇丘陵
  • 4篇丘陵沟壑区
  • 4篇林地
  • 4篇黄土丘陵沟壑...
  • 4篇沟壑
  • 4篇古土壤
  • 4篇风成砂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机构

  • 32篇西北师范大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兰州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作者

  • 37篇胡梦珺
  • 7篇刘文兆
  • 7篇李向锋
  • 5篇张登山
  • 4篇左海玲
  • 3篇田丽慧
  • 2篇李凤民
  • 2篇侯喜禄
  • 2篇李森
  • 2篇高尚玉
  • 2篇鲁瑞洁
  • 2篇赵姚阳
  • 1篇王俊
  • 1篇陈杰
  • 1篇陈来生
  • 1篇郭胜利
  • 1篇马利邦
  • 1篇陈斌
  • 1篇彭秀科
  • 1篇刘素英

传媒

  • 9篇中国沙漠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甘肃教育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地理教学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地理教育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4
  • 5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晚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化学风化过程演变被引量:10
2016年
在对玛曲高原东南部具有代表性的黄土-古土壤-风成砂沉积剖面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及地球化学风化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4 C测年结果,探讨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化学风化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地化学元素在剖面中的化学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常量元素Ca、Si、Na以强烈迁移淋失为主,Fe、Mg则表现为明显富集;元素活动性及迁移顺序为Ca〉Si〉Na〉Al〉K〉Fe〉Mg;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表明玛曲高原处于脱Ca、Na的初期化学风化阶段;微量元素除Sr迁移淋失显著外,Cu、Mn、Zn均呈现出强富集特征。(2)根据典型地化学元素记录的冷干-凉润-凉干-温湿的气候变化过程,结合化学风化指标将玛曲高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化学风化过程划分为3.8ka BP以前的风化较弱期、3.8~3.5ka BP风化较强期、3.5~1.6ka BP风化减弱期和1.6ka BP以来的风化增强期4个阶段。
胡梦珺左海玲潘宁惠李向锋
关键词:化学风化中晚全新世
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演变被引量:1
2023年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泽库剖面(ZK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进行分析,结合14C测年,揭示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剖面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SiO2、Al2O3、CaO为主,其中SiO2和CaO的标准差较高,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2)自剖面底部向上SiO2含量和残积系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高值指示冷干的气候意义,CaO含量和退碱系数则相反,高值指示温湿的气候意义。(3)9.4 ka BP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气候经历了由温湿向冷干的转变过程,可划分为9.4~4.2 ka BP气候温湿期和4.2 ka BP至今气候冷干期;其中在6.6~6.2 ka BP、2.4~2.0 ka BP和1.7~1.5 ka BP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
胡梦珺庄静孙文丽郑登友吉天琪许澳康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演变青藏高原东北部
共和盆地黄河阶地砾石组构特征与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对共和盆地12级阶地砾石层组构进行数理统计,计算各砾石层砾度、砾态、砾向等参数,分析砾石组构特征并探讨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各阶地砾石成分复杂,以砂岩和石英岩为主;(2)砾石形态以扁球体为主,磨圆度中等,风化程度较低;(3)砾石层形成时流水作用强弱为T8>T7>T5>T4>T10>T2>T9>T1>T3>T6>T11>T12,其中T1、T3、T4、T7、T8和T11为稳定河流成因,T2、T5、T6、T9、T10和T12为流水冲积成因;(4)各砾石层主要来向和古水流流向与野外观察一致,T1、T2、T5、T6和T10砾石来向与古水流流向复杂,而T3、T4、T7、T8、T9、T11和T12砾石来向与古水流流向简单。研究结果反映的环境意义虽简单,但可与阶地年代数据相结合进一步揭示各阶地形成时的气候环境特征与地面抬升状况。
胡梦珺冯淑琴李向锋潘宁惠
关键词:共和盆地砾石层组构分析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养分生态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的关系
<正>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养分生态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的关系。在半干旱甘肃榆中北部中连川流域取一横断面,由地形部位与利用条件选取5个位置,由不同深度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与养分含量...
刘文兆郭胜利李凤民胡梦珺
文献传递
基于时空耦合思想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研学为例
2023年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文章基于时空耦合思想,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为例,设计了以“环境演化,生命回响”为主题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该课程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从古环境感应体入手,应用全球变化研究方法,从环境演化视角进行整体设计,以期唤醒地理教师的时空观,弥补地理教学重空间维度、轻时间维度的缺陷,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胡梦珺刘薇马昕梅马秀英
关键词:环境演化
1976—2007年青海省刚察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沿岸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选取青海湖北岸的刚察气象站1958—2007年的气象数据和刚察县1976—2007年的社会经济资料,对近30年来刚察县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07年,刚察县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以年平均风速和耕地面积变量的贡献率最大。刚察县沙漠化土地的扩张在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因素不同。1976—1987年,沙漠化面积的扩张是气温逐渐回暖、降水回升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1987—1995年,沙漠化土地增加了17.28km2,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的结果,以自然因素为主导,人为因素起加剧的效果;1995—2007年,在暖湿、风速降低的气候环境下,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的结果。沙漠化扩张过程是高寒脆弱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气候干湿波动、人类活动与沙漠化土地之间复杂的相互反馈作用下形成的。
田丽慧张登山胡梦珺鲁瑞洁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化
青海湖湖东地区近32 ka BP以来风沙沉积的粒度端元特征及环境意义
2024年
青海湖湖东地区出露典型的风成沉积,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为古气候环境的重建提供了良好研究窗口。本文选取湖东地区厚度10 m的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为对象,运用端元分析模型对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的粒级组分,进一步结合粒度组分、磁化率指标,阐释各端元指示的环境意义以及近32 ka BP以来青海湖湖东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大水塘剖面粒度组成以砂粒物质为主,粉砂次之,黏粒最少。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可分解为3个端元:EM1是受冬季风影响的敏感粒径,指示冬季风的强弱变化;EM2指示的是区域环境受风沙作用的强弱,与EM1指示相反,但共同反映冬季风的强弱;EM3指示受区域性低空风系的影响,以尘暴的形式搬运沉积。青海湖湖东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1)末次冰期间冰阶阶段(32~23.2 ka BP),气候整体较湿润,风沙活动较弱;(2)末次冰期冰盛期阶段(23.2~15.8 ka BP),气候冷偏干,风沙活动增强;(3)末次冰期冰消期阶段(15.8~9.5 ka BP),气候仍以冷偏干为主,冷暖波动,但存在小幅度升温;(4)全新世阶段(9.5 ka BP以来),早期转暖、中期最暖、晚期转凉,气候波动显著。
胡梦珺许澳康孙文丽庄静
关键词:风成砂环境演变
主题式地理研学实践课程设计——以张掖市为例
2024年
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地理实践力,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薄弱环节。主题式地理研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发展,全面提升其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本文以河西走廊的张掖市为研学地,依据课标和研学地实际确定“探索区域地理”“传承红色精神”“理解生态保护”“弘扬传统文化”4个研学主题,围绕主题从研学目标、路线、任务、活动及评价等进行系统设计。旨在强化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多维认知,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深入探究张掖的自然、生态、文化等多重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区域地理现象的系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
王祥马利邦白静胡梦珺
关键词:主题实践
基于RS和GIS的玛曲高原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基于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玛曲高原多期Landsat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监测分析了1977—2014年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来玛曲高原的土地沙漠化经历了迅速发展—缓慢发展—急速逆转—缓慢逆转—快速逆转的变化过程。1977—1995年玛曲高原沙漠化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年均扩张速率为3.01%;1995—2014年沙漠化扩张趋势出现逆转,年均逆转速率为4.14%。沙漠化土地的发展和逆转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欧拉秀玛乡和尼玛乡黄河沿岸、东南部采日玛乡和曼日玛乡沼泽区、西南部齐哈玛乡和中部阿万仓乡黄河支流两岸。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发展和逆转过程并非逐级递增或递减,而是在15—20年内交替出现,不同等级沙漠化土地之间的转移也存在明显的跃变。从整体来看,玛曲高原土地沙漠化呈现逆转趋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胡梦珺潘宁惠左海玲李向锋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转移矩阵动态度
1964-2014年玛曲高原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定量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玛曲高原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为黄河上游地区沙化草地恢复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多期玛曲高原遥感数据和近50a气象及社会经济资料为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964—2014年,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综合贡献率高达57.18%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段,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扩张的驱动因素不同;1964—1980年,沙漠化土地的扩张以自然因素为基础,人为因素为主导,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33.95%和47.66%;1981—1997年,玛曲高原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是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综合贡献率为42.75%;1998—2014年,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逆转以人为因素为主导,其贡献率为44.97%。[结论]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演化是在高寒脆弱不稳定的大自然背景下,人为因素尤其是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辗转变化的产物。人为因素在短期内对区域沙漠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决定着沙漠化的演变方向。
胡梦珺潘宁惠李向锋左海玲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化驱动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