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文斐

作品数:26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端元
  • 12篇图像
  • 11篇遥感
  • 8篇光谱
  • 8篇高光谱遥感
  • 5篇端元提取
  • 4篇遥感图像
  • 4篇北京一号小卫...
  • 3篇在轨测试
  • 3篇图像质量
  • 3篇图像质量评价
  • 3篇卫星
  • 3篇像元
  • 3篇小卫星
  • 3篇混合像元
  • 3篇光谱图像
  • 3篇高光谱遥感图...
  • 3篇差分
  • 2篇植被
  • 2篇像元分解

机构

  • 18篇华南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宇视蓝图...
  • 1篇广东水利电力...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6篇罗文斐
  • 9篇张兵
  • 7篇钟亮
  • 6篇刘翔
  • 5篇张靓
  • 5篇陈正超
  • 3篇李俊生
  • 3篇高连如
  • 3篇张浩
  • 3篇张锐豪
  • 2篇张浩
  • 2篇张黎明
  • 2篇胡方超
  • 2篇杨斌
  • 2篇李岩
  • 1篇赵耀龙
  • 1篇王小铭
  • 1篇罗寿枚
  • 1篇吴智刚
  • 1篇易维宁

传媒

  • 8篇遥感学报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宇航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微计算机应用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1号小卫星遥感器性能在轨测试被引量:8
2008年
北京1号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也是"国际灾难监测星座(DMC)"的第五颗星,该卫星于2005年10月27日在俄罗斯发射成功,设计寿命5年。在北京1号小卫星发射成功后,中英双方开始对卫星进行在轨测控和调试。在分析光学遥感器成像模型基础上,参考国际典型卫星在轨测试内容和北京1号卫星的特点,提出了北京1号小卫星在轨测试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全面评价了北京1号小卫星的辐射性能、几何性能、光谱性能和图像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1号小卫星具有良好的性能。
陈正超张兵罗文斐胡方超李俊生刘翔张靓张浩张黎明迟耀斌
关键词:小卫星在轨测试图像质量评价
知识图谱嵌入的光谱解混算法
2024年
在光谱解混过程中,在端元集合中选择有效的端元子集进行解混是至关重要的,但端元子集选择会受到端元光谱变异性的影响,导致选择的结果以及解混精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知识图谱嵌入的光谱解混算法KGESU (Knowledge Graph Embedding Spectral Unmixing),在利用光谱特征进行解混的同时,引入一定的先验知识来进一步提高端元选择的可靠性,从而提升解混的精度。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地学知识图谱的嵌入,二是引入先验的光谱解混。前者借助了TransE模型来实现对地学知识图谱的图嵌入训练;后者则在知识图谱嵌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推理,并把推理结果融入到光谱解混的过程,从而实现了一个引入先验知识的光谱解混算法。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通过高分五号高光谱相机所采集的真实图像进行实验,与其他经典算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具有更好的解混效果,证明了在光谱解混过程中使用一定的地学先验知识有助于提升解混精度,KGESU算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吴瑞罗文斐陈江浩
关键词:遥感知识图谱
基于平滑渐进图像镶嵌的新算法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在虚拟现实应用当中,基于伯恩斯坦多项式的渐入渐出算法是全景图拼接的经典方法,然而,该算法在实践中证实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该文通过对该算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正弦函数形式的渐进图像镶嵌算法,使之具有实用性和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可在遥感、虚拟现实、艺术图像融合等应用中体现出它的特色。与此同时,为了使这些改进算法在实际软件开发中能够成为通用工具,又在综合应用新算法的理念引导下,对其进行了实用性扩展,提出渐变的图像融合法和多图像镶嵌法,并使之成为使用便捷、灵活的图像镶嵌工具。
罗文斐李岩王小铭
关键词:图像镶嵌图像融合
多源数据结合的高分一号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多时相的GF-1数据获取NDVI时序变化、NDWI和MNDVI等指数图像数据,辅以Landsat8卫星OLI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得到了不同地物在光谱、时相和形状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分析各种地物类型在这些特征上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物的特征提取规则,构建了一种基于GF-1数据在地物复杂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并以广州市为实验区,运用该方法、最大似然法和最小距离法进行了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及其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GF-1数据在地物复杂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5.86%(部分地物分类精度达到95%以上),与最大似然法及最小距离法相比,其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4.62%和12.24%,说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GF-1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中的实际应用潜力,且有效提高了各种土地利用/覆盖地物类别的分类精度.
欧健滨罗文斐刘畅
北京一号小卫星在轨测试总结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4m)和宽覆盖(600km)组合成像,星上搭1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相机和6 个宽覆盖多光谱相机(三个波段,每个波段由两台相机成像构成)。...
陈正超张兵张黎明易维宁迟耀斌李俊生胡方超罗文斐刘翔张靓张浩
关键词:小卫星在轨测试图像质量评价
FAN模型的双种群差分进化光谱解混算法被引量:3
2017年
双线性混合模型是近年来非线性光谱解混的研究重点之一,其克服了线性混合模型无法描述地物多重散射作用的缺陷,能够更精确地还原真实的地物光谱混合过程。然而,限于模型的复杂性,目前在缺乏准确的端元先验知识的条件下进行双线性光谱解混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差分进化算法(DE)是一种具有良好全局搜索能力的群智能优化算法,其优化求解过程无需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为双线性光谱解混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为此,本文以FAN双线性混合模型为例,提出了一种双种群机制的差分进化算法(记为DEFAN),实现非监督双线性光谱解混。DE-FAN算法通过建立端元与丰度两个种群的交替进化机制寻找最优解,同时在迭代中引入自适应重构策略增强种群多样性,降低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风险,最终实现端元与丰度的同时估计。通过模拟图像及真实图像的解混实验进行算法检验,证明DE-FAN算法较之传统非线性解混算法具有更高的解混精度及解混效率。
张锐豪罗文斐钟亮覃事银李倩倩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差分进化算法
面向空间数据仓库的集成系统研究
空间数据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其难以直接应用传统的数据仓库的解决方案.在整个体系结构环境中,空间数据的集成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在集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源环境中的空间数据模型异构问题、空间数据的参考系、尺度、精度,以及空间数据的转换...
罗文斐
关键词: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仓库
约束非负矩阵分解框架下高维自适应粒子群端元提取被引量:4
2015年
传统基于约束非负矩阵分解NMF(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高光谱端元提取算法一般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以固定惩罚系数方法处理端元提取的约束优化问题,难以较好权衡目标项与约束项间的关系,影响提取效果;另一方面,求解过程通常基于梯度算法,依赖于初始值和步长的设定,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约束NMF框架下高维自适应粒子群端元提取算法HAPSO(High-dimension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该算法在端元距离最小约束的NMF框架下,利用粒子群算法PSO替代原梯度算法以增强全局搜索能力;采用高维PSO方法解决了多波段高维问题,并结合种群信息构建自适应惩罚机制以实现端元提取中目标与约束的合理权衡。通过模拟影像和真实影像的实验,证实该算法与传统的NMF端元提取算法相比能够更合理地权衡约束和避免局部最优,具有较好的端元提取效果。
杨斌罗文斐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端元非负矩阵分解粒子群算法
基于零空间最大距离的高光谱图像端元提取算法被引量:4
2008年
端元提取是高光谱图像分析中的一项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是解决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分解最关键的步骤.文中给出了基于零空间的距离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零空间最大距离算法快速地提取端元.利用零空间与端元所张子空间之间正交补的关系,在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当数据完全符合单形体条件时,算法能够准确地提取所有的端元,为基于最大距离的端元提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算法通过了真实高光谱图像的检验,实验结果表明,零空间最大距离算法具有较好的端元提取效果.
罗文斐钟亮刘翔张兵
关键词:零空间混合像元端元
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器交叉定标被引量:22
2008年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小卫星。针对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器缺乏完整的光谱响应函数这一问题,改进了常规的'反射率法'交叉定标,在没有遥感器光谱响应函数的情况下提出一种较实用的光谱匹配因子计算方法。使用SPOT4/HRVIR2,Landsat5/TM和Terra/MODIS三种卫星遥感器共5组图像对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器进行交叉定标,初次得到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器的绝对辐射定标系数。通过对定标结果的误差分析,交叉辐射定标结果的误差约为8%~9%,略低于基于一般辐射定标5%~7%的定标要求,考虑到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器没有完整的光谱响应函数,定标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陈正超刘翔李俊生罗文斐张靓张浩张霞张兵
关键词:小卫星交叉定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