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类延斌

作品数:21 被引量:34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4篇气候
  • 4篇湖泊
  • 4篇湖泊沉积
  • 3篇同位素
  • 3篇盆地
  • 3篇剖面
  • 3篇青藏高原中部
  • 3篇湖泊沉积物
  • 3篇环境意义
  • 3篇冰川
  • 3篇冰期
  • 3篇柴达木盆地
  • 3篇沉积物
  • 2篇东北部
  • 2篇氧同位素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昌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临沂市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1篇类延斌
  • 11篇张虎才
  • 11篇雷国良
  • 9篇张文翔
  • 9篇杨伦庆
  • 7篇常凤琴
  • 6篇蒲阳
  • 4篇姚檀栋
  • 4篇杨明生
  • 3篇尚华明
  • 3篇余武生
  • 3篇杨威
  • 3篇庞有智
  • 3篇张国庆
  • 2篇李世杰
  • 2篇樊红芳
  • 2篇李生海
  • 2篇徐柏青
  • 2篇李春海
  • 2篇王伟财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湖泊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科学观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羌塘高原湖水δ^(13)C_(DIC)值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湖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是研究湖泊碳循环的有效手段,其影响因素分析是古湖沼学中重建过去环境的理论基础,但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却还相对较少.本文研究了羌塘高原24个湖泊水体δ13CDIC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选湖泊水体δ13CDIC值在-15.0‰至3.2‰之间,平均值为-1.2‰,表现出较高的同位素特征,部分湖泊δ13CDIC值甚至高于水体与大气CO2交换平衡时的同位素值.羌塘高原湖水普遍显碱性并具有较高的碱度,大部分咸水湖泊溶解CO2呈逸出状态,仅有少数淡水或微咸水湖泊以溶解大气CO2为主要特征.封闭湖泊水体DIC浓度和δ13CDIC值要明显高于入流河水,而外流湖泊与河水较为接近.湖水与大气CO2交换程度决定了羌塘高原封闭湖泊δ13CDIC值的高低.由于封闭湖泊DIC滞留时间长,湖水与大气CO2交换程度高,湖水δ13CDIC值比较接近平衡状态.本研究对认识羌塘高原封闭湖泊碳循环过程及沉积物中无机碳同位素环境意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类延斌姚檀栋张恩楼Sheng Yongwei王伟财李均力王翔
关键词:羌塘高原溶解无机碳
江河源区希门错岩芯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
近几十年来,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干旱化加剧,地下水位下降,水面减少,湿地退化,河流径流量减小,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等。搞清楚江河源区环境变化的原因对于政府科学决策无疑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门错位于青海省久治县年保玉...
类延斌
关键词:江河源末次冰期环境变化粒度分析
文献传递
兹格塘错过去3000年流域气候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模拟
针对不同学者在兹格塘错地区的研究成果,评述了过去5KaBP以来兹格塘错地区的气候变化历史,及相应的兹格塘错湖湖面及水位变化总体情况。结果表明兹格塘错在过去的5KaBP以来,气候干湿冷暖交替变化,引起湖泊水位相应地发生变化...
沈华东类延斌于革
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沉积物中厌氧光合细菌叶绿素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兹格塘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典型半混合型湖泊之一,其稳定的分层特征使水生生态系统中出现若干相对独立的微生物群落.兹格塘错表层沉积物中发现的细菌脱镁叶绿素a(bacteriophaeophytin a,Bph-a)证实了厌氧光合细菌(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PB)群落的存在.研究指出,该细菌群落主要集中分布在永滞层顶部至化跃层底部的狭窄范围内,形成APB薄层,是细菌叶绿素a(bacteriochlorophyll a,Bchl-a)的主要生产区域.厌氧光合细菌死亡后在湖底经变质作用,Bchl-a脱镁(Mg^(2+))形成Bph-a.APB总生产力高低主要受光照度控制,因此,沉积物中Bph-a高值对应化跃层变浅的暖期,低值对应冷期,而零值则表示湖泊半混合状态消失,水体完全混合,对应极端寒冷的气候或湖泊水位大幅降低的时期.利用沉积物中Bph-a含量变化,可以重建兹格塘错湖泊分层及区域气候变化历史.在湖泊现代过程、重建气温-湖泊分层-APB生产量-沉积物Bph-a含量变化四者关系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定量重建古气温的潜力.
李华勇张虎才常凤琴郑茜张文翔雷国良类延斌蒲阳季峻峰
关键词:青藏高原温跃层
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1970年来的湖面变化及原因初探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受人类活动影响微弱的兹格塘错1970—2006年湖面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1970年的地形图,1977年MSS影像,1992年TM影像和2001年ETM+影像中提取的湖泊面积显示,湖泊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999年8月和2006年9月水深2 m处湖水中稳定离子K+和Cl-的浓度对比表明,湖水体积在这期间是增大的.近年来湖面持续上涨也得到了1998年8月,2002年8月和2006年9月野外实地考察的证实.通过分析兹格塘错附近那曲、班戈、安多气象站的记录发现,该区温度自196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在夏季(5—10月)和冬季(11月到次年4月)温度均有明显增高,冬季温度增幅更大.该区1965年来降水量也有增加的趋势,表现在夏季和冬季降水均有增加,但是夏季降水量增加幅度更明显.结合青藏高原1970年来最大蒸散和干燥度的变化,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下降是导致兹格塘错湖面增大、湖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
类延斌张虎才王甡李世杰樊红芳雷国良杨伦庆
关键词:湖面变化气候变化遥感影像
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对沉积相的指示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指标、分布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剖面中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稀土元素丰度均值为7.24μg/g(不包括Y),其中LREE含量占稀土总量的88.67%;且各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适度富集缓右倾斜型、Eu呈负异常模式,但各相位地层的LREE富集程度与分配模式存在差异。由于小狐山剖面中沉积地层的自身岩性、沉积粒径、矿物结构组成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REE分异。因此,通过δCe-∑REE图并结合三次回归曲线,可以很好地将不同沉积相得物质有效的区分开来。小狐山剖面除极少数的几个样品(水下沉积砂)之外,其余的均落在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上部;而风成砂层则几乎全部落在回归曲线之下;此外,对于风沙-河流作用下的混合样品也有较好识别,河流过渡相的样品则分布在曲线上或与之相邻近。此研究结果得到了柴达木贝壳堤沉积物的REE数据的验证,运用此方法可以为直观的判别剖面中的不同沉积相,并为定量化划分地层提供依据。
张文翔张虎才雷国良杨伦庆类延斌常凤琴蒲阳庞有智
关键词:稀土元素
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古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MIS3晚期气候变化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泊贝壳堤剖面254cm湖相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析,结合现有的湖相记录资料,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39.7~17.514CkaBP(校正年代为43.5~22.4cal.kaBP,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之间湖泊演化规律.在湖泊演化的不同阶段,正构烷烃呈现了不同的分布模式,体现了研究区植被变化及水文条件的改变.正构烷烃代用指标(CPIh,ACLh和Paq)与同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一致,揭示了夏季太阳辐射是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间接影响了湖泊的演化.另一方面CPIh,ACLh与孢粉总浓度以及格陵兰冰芯气泡甲烷浓度变化趋势吻合,响应了气候快速变化的Dansgaard-Oeschger(DO)旋回,说明MIS3晚期察尔汗湖区气候相对暖湿阶段具有不稳定性.本次研究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来自古湖泊沉积物分子化石的最新证据.
蒲阳张虎才雷国良常凤琴杨明生张文翔类延斌杨伦庆庞有智
关键词:分子化石正构烷烃古气候太阳辐射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被引量:51
2019年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邬光剑姚檀栋王伟财王伟财王伟财赵华标杨威杨威张国庆张国庆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暖灾害风险
中国新疆博斯腾湖全新世沉积环境年代学特征被引量:33
2004年
通过对博斯腾湖沉积物湖芯样品进行13 7Cs,14 C -AMS测年分析 ,湖芯剖面上有明显的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蓄积峰 ,以及 1975年和 196 3年次蓄积峰 ,这些13 7Cs蓄积峰对博斯腾湖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通过质量深度与年代分析 ,博斯腾湖的沉积速率相对稳定 ,平均沉积速率为 0 .13± 0 .0 1g/cm2 .a。与14 C年代获得的中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 0 .13± 0 .0 3cm/a和 0 .12± 0 .0 5cm/a相似 ,表明博斯腾湖中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较稳定 ,并且也说明14 C -AMS测年分析所得的结果较为可靠 ,可以利用博斯腾湖沉积物样品测定的14 C年代进行线性回归作年代校正 ,由于湖泊沉积物中老碳效应的影响 ,博斯腾湖沉积物有机质14 C测年偏老约 6 5 0a左右。
张成君曹洁类延斌尚华明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环境地质年代学沉积速率
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现代过程研究及过去800年来湖泊演化
湖泊现代过程研究对于通过湖泊沉积物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兹格塘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半混合型湖泊,本文将其作为研究点来研究青藏高原典型咸水湖中现代过程特征,内容包括:1970年来湖泊湖水水位波动与气候变...
类延斌
关键词:青藏高原小冰期湖面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