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晓梁

作品数:16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小麦
  • 4篇玉米
  • 3篇冬小麦
  • 3篇院校
  • 3篇生物量
  • 3篇利用效率
  • 3篇根冠
  • 3篇春玉
  • 3篇春玉米
  • 2篇胆碱
  • 2篇氮素
  • 2篇生物量分配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农业院校
  • 2篇品种更替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外源

机构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金正大生态工...

作者

  • 16篇秦晓梁
  • 9篇廖允成
  • 6篇温晓霞
  • 2篇王庆
  • 2篇李雨泽
  • 2篇王雯
  • 2篇王昌江
  • 2篇陈婷
  • 2篇陈晓红
  • 1篇周朝昕
  • 1篇范学科
  • 1篇吴伟
  • 1篇郑爱泉
  • 1篇冯永忠
  • 1篇刘杨
  • 1篇董志强
  • 1篇冯帆
  • 1篇张磊
  • 1篇王庆
  • 1篇王庆

传媒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胆碱天冬氨酸在提高玉米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促进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外源胆碱天冬氨酸在提高玉米产量中的应用,胆碱天冬氨酸按照如下步骤制备:常温下将氢氧化胆碱水溶液与天冬氨酸混合,然后摇床反应48‑72h,摇床转速180‑220r/min,反应完成...
李亚君王雯温晓霞陈晓红秦晓梁秦淑芳陈温泉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芽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3
2016年
为探讨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与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关系,以小麦抗旱型品种长旱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漯麦18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1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长旱58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变化,漯麦18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下长旱58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干物质转移量显著大于漯麦18,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小于漯麦18,长旱58幼苗根、芽的长度和干重及总干重均显著高于漯麦18。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漯麦18幼苗根冠比,对长旱58萌发第五和第七天的幼苗根冠比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漯麦18幼苗叶绿素含量,对长旱58无显著影响。由于小麦萌发期幼苗干物质累积取决于种子中营养物质的转移和呼吸消耗,因此推测种子营养物质的快速转移和低呼吸消耗有助于提高小麦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促进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施成晓陈婷王昌江秦晓梁廖允成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种子萌发生物量分配根冠比干物质转移
阳离子介孔SiO_2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水中HPAM的吸附性能
2013年
以三嵌段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为模板合成了介孔SiO2,并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得到阳离子介孔SiO2。利用小角XRD和N2吸附-脱附分析了其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其孔形状及孔的有序度,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其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并研究了阳离子介孔SiO2对水中大量聚丙烯酰胺(HPAM)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介孔SiO2成功地实现了阳离子化,呈规则有序的二维六边形结构,BET比表面积为66.3m2/g,平均孔径为6.94nm;在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温度为50℃、阳离子介孔SiO2与HPAM水溶液的质量比为4∶1、溶液初始pH值为6.5时,阳离子介孔SiO2对水中HPAM的吸附量达到1 340mg/g。
王庆秦晓梁周朝昕
关键词:阳离子介孔SIO2聚丙烯酰胺
覆膜时期和方式对黄土高原春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黄土高原中南部水资源匮乏和降雨时空错位限制了该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提升,通过分析不同的覆膜时期和覆膜方式对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和春玉米生育期耗水特性、产量的影响,旨在提出适宜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春玉米高效用水的栽培模式。以‘先玉335'作为供试品种,采用覆膜时期和覆膜方式的双因素设计,随机区组排列,通过设置平地无覆盖(CK)、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AFF)、播前全膜双垄沟覆盖(SFF)、秋季半膜平铺覆盖(ASF)、播前半膜平铺覆盖(SSF)5种处理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覆膜时期和覆膜方式相结合下春玉米耗水规律,以及互作模式下耗水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AFF和SFF集雨、蓄水、保水能力显著高于半膜平铺和平地无覆盖,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和玉米生长吻合。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AFF)休闲期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露地减少53.82%,较秋季半膜平铺减少33.89%,最大程度保证春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为出苗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提高出苗率,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虽然生育期耗水量相比其他处理增加,但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2016年玉米收获季,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模式0~200cm各土层水分含量较低,但是,经过下一个休闲期处理,土壤含水量从总量上得到完全恢复,2017年播前,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模式0~200cm大多数土层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平地处理。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AFF)产量相比CK、SSF、ASF、SFF分别增产81.88%、34.01%、42.55%、20.60%,达到显著差异。在黄土高原中南部推广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韩云良胡迎春张宁宁李雨泽廖允成秦晓梁温晓霞
关键词:春玉米覆膜垄沟耗水特性
陕西省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演变规律被引量:2
2021年
以陕西省不同育成年代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陕西省冬小麦产量在品种更替中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相同趋势,而穗数无显著变化。对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千粒重。不同粒位粒数、粒重在品种更替中均显著增加,表现为GP1>GP2>GP3>GP4的规律。未来育种工作中应注重维持GP1、GP2位粒数和粒重,提升GP3、GP4位粒数和粒重,以进一步提升产量。
冯帆秦晓梁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更替粒位
农学院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被引量:12
2017年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前认识社会、走进农村并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及关键载体,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独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回顾我国开展"三下乡"背景来源,分析新时代加强农业大学"三下乡"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进行"三下乡"活动的有益经验,提出相应对策:"精英""普遍"两手抓,以点带面;校地企联动,建设好实践基地;实践与专业结合,内容多样化;健全保障机制,保护学生权益;结合新闻媒体扩大社会影响力;注重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取得育人实效。
秦晓梁李雨泽王庆廖允成
关键词:大学生
关中灌区冬小麦混种的产量及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明不同冬小麦品种混种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冬小麦西农979、小偃22、矮抗58和西农889,于2013—2014和2014—2015两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水平:单播(1L)、2个品种混种(2L)、3个品种混种(3L)和4个品种混种(4L),系统测定并比较不同混种水平群体生物量、子粒产量和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灌浆期的混种群体光截获率、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单作群体。混种群体子粒产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单作群体,子粒产量增幅随混种品种数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两年平均增幅为7.92%(2L)、7.15%(3L)和2.73%(4L),其中2L和3L达显著水平,地上生物量增幅随混种品种数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两年平均增幅为1.08%(2L)、4.78%(3L)和7.24%(4L),3L和4L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混播下子粒产量的增加得益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混种增加了群体浅层土壤含水量和深层土壤中的根系分布,显著降低群体耗水量,并显著提高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子粒WUE两年平均提高11.93%(2L)、12.39%(3L)和8.72%(4L),地上干物质WUE两年平均提高3.3%(2L)、8.66%(3L)和11.75%(4L)。不同品种冬小麦混种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子粒产量。
施成晓陈婷冯帆王昌江吕晓康张磊廖允成秦晓梁
关键词:冬小麦混种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
小麦多品种间作对群体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施成晓秦晓梁廖允成
关键词:小麦间作水分利用效率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实践被引量:10
2017年
高等农业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规范指导教师辅导制度、组织学生参与创新、设立创新创业专管机构、筹措孵化资金、建立孵化基地和开展学校企业地方三方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开端。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对创新创业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中普及面小;措施雷同,没有特色;部分高校受制于资源短缺,创业项目开展乏力。对此,国家和地区政府应当对各农业高校施以援手,从政策优待、资金优待、场地优待等多方面多角度为其提供资源。同时,各个高等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扬长补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秦晓梁李雨泽王庆廖允成
关键词:农业院校创新创业
尿素与缓释肥同一氮素水平下配施对黄土台塬区春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为解决中国黄土台塬地区地膜覆盖春玉米生产中速效肥单一施用及生长后期追肥难的问题,探讨尿素与缓释肥配施条件下春玉米水分利用率、土壤硝铵态氮含量、生长量及产量的变化,旨在为黄土台塬地区地膜覆盖春玉米高产平衡施肥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2015年在长武试验站以半膜覆盖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施氮量(225 kg/hm^2纯氮)的相同条件下,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N0)、100%尿素(U)、100%缓释肥(C)、50%尿素+50%缓释肥(U5C5)、30%尿素+70%缓释肥(U3C7)、70%尿素+30%缓释肥(U7C3)处理,其中不施肥(N0)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尿素与缓释肥不同比例配施可有效改善春玉米农艺性状,其中U3C7处理的株高、茎粗及叶绿素SPAD值均达到最大值;同时U3C7处理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较U5C5、U7C3和U处理增产5.6%、7.3%、9.9%。尿素与缓释肥配比为3∶7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较N0和U处理提高40.9%、11.8%。尿素与缓释肥配施能有效提高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开花期U3C7处理在0~10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最高,到成熟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说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氮素配施,可有效解决地膜覆盖春玉米单一施用速效肥而造成后期氮肥供应不足的问题。综上,尿素与缓释肥按3∶7配施可作为黄土台塬地区地膜覆盖春玉米的高效施肥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水分及养分,促进春玉米生长,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
张宁宁赵德强韩云良廖允成温晓霞秦晓梁
关键词:春玉米尿素缓释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