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红云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1~2005年南京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发病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近5年来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1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HAV-IgM、HBVM、抗-HCV、抗-HEV IgM/IgG,对其中的戊型肝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11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占54.98%(171/311),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分别占15.11%(47/311)、28.94%(90/311)、0.96%(3/311)。2001-2005年戊型肝炎分别占散发性急性肝炎的26.92%、33.33%、54.69%、75.32%和70.15%。12月份至次年5月份戊型肝炎发病人数占戊型肝炎总病例数的78.36%。戊型肝炎中5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甲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χ2=16.78、χ2=16.97,P均<0.01),戊型肝炎男女性别比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003、χ2=0.098,P均>0.05)。结论近5年来,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居首位,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戊型肝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年龄及性别分布。对戊型肝炎的预防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 孟运运王耀峰种红云
- 关键词:肝炎急性戊型肝炎
- 218例散发性急性甲、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了解近5年来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甲型和戊型肝炎的流行状况及特征。[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南京军区肝病研究所收治的311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11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47例,占15.11%,戊型肝炎171例,占54.98%,戊型肝炎在4种病毒性肝炎中居首位。2001~2005年,甲型肝炎在4种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分别为34.62%、23.53%、10.94%、7.79%、5.97%;戊型肝炎在4种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分别为和26.92%、33.33%、54.69%、75.32%、70.15%。甲、戊型肝炎均全年散发,甲型肝炎春季发病人数最高占38.29%;12月份至次年5月份为戊型肝炎发病高峰占78.36%。甲、戊型肝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7.04岁和5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戊型肝炎中50岁以上者多于甲型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戊型肝炎男女性比例分别为3.70︰1和3.62︰1。[结论]2001~2005年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约一半以上为戊型肝炎,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甲型肝炎发病人数逐年下降。甲、戊型肝炎发病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性特征。对戊型肝炎的预防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 孟运运种红云王耀峰
- 关键词:肝炎急性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流行病学
- 单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4
- 2008年
- 杨志国种红云汪茂荣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序贯治疗拉米夫定单用血清HBVDNA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型占24.29%%,BC型占5.71%,未发现A、D、E、F、G基因型。HCC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B患者(P<0.05),B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HB患者(P<0.05)。B基因型HCC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e抗原阳性率、e抗体阳性率、e系统阴性(HBeAg-、HBeAb-)率及HBVDNA水平与C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C型为南京地区HCC的主要基因型。HCC患者的年龄、性别、e抗原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与基因型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 孟运运种红云王耀峰
-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母乳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母乳性黄疸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母乳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BMJ)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4例BMJ患儿停母乳,改配方乳喂养3 d,后继续哺煮沸后母乳(灭活乳)3 d。于哺配方奶前、哺配方奶3 d末、哺灭活乳3 d末,分别采集不同乳类和粪便,测定-βGD活性,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1.母乳-βGD活性为(87.60±44.67)U/mL,配方乳为(2.99±2.67)U/mL,灭活乳为(2.76±2.03)U/mL;母乳-βGD活性与配方乳和灭活乳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均<0.001);配方乳β-GD活性与灭活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于哺配方乳前、哺配方乳3 d末、哺灭活乳3 d末,测定粪便-βGD活性分别为(310.12±131.98)、(326.86±138.26)和(337.91±143.21)U/g,组间无显著差异(F=0.033 P>0.05)。3.继续哺灭活乳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持续下降,无1例出现反弹。结论1.母乳-βGD不是肠道内-βGD的主要来源,可能与BMJ发生关系不大。2.母乳中的一些加热可灭活因子可能与BMJ发生有关。
- 孙雨种红云缪东幸江淑芳赵永辉谭宁宁杨瑞宁颜世军胡青华
- 关键词:婴儿黄疸Β-葡萄糖醛酸苷酶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