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晓冬

作品数:102 被引量:571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71篇建筑科学
  • 17篇经济管理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1篇城市
  • 27篇地下空间
  • 14篇地下空间开发
  • 12篇城市规划
  • 11篇地下空间开发...
  • 7篇都市
  • 7篇城乡
  • 6篇都市圈
  • 6篇京城
  • 6篇城市建设
  • 5篇北京城市总体...
  • 5篇城市地下空间
  • 5篇城市发展
  • 4篇人口
  • 4篇可持续发展
  • 4篇规划建设
  • 4篇城市更新
  • 4篇城市群
  • 3篇地铁
  • 3篇一体化

机构

  • 93篇北京市城市规...
  • 8篇清华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工程院
  • 3篇马里兰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国家基础地理...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北京市规划委...
  • 2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95篇石晓冬
  • 10篇杨明
  • 8篇陈珺
  • 6篇伍毅敏
  • 5篇和朝东
  • 5篇王亮
  • 5篇陈军
  • 5篇吴克捷
  • 5篇黄钟
  • 4篇徐勤政
  • 4篇何永
  • 4篇廖正昕
  • 3篇黄晓春
  • 3篇叶楠
  • 3篇丁成日
  • 3篇杜立群
  • 3篇高雅
  • 3篇王亮
  • 3篇赵怡婷
  • 2篇吴立新

传媒

  • 23篇北京规划建设
  • 13篇城市规划
  • 4篇地下空间与工...
  • 4篇城乡规划
  • 4篇2006年国...
  • 3篇科技导报
  • 3篇隧道建设(中...
  • 2篇规划师
  • 2篇前线
  • 2篇地下空间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世界建筑
  • 1篇城乡建设
  • 1篇民防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城市开发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人类居住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城市管理与科...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实施管理的北京城市开发边界规划被引量:4
2019年
划定三条控制线是确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基准线,对发挥空间规划刚性管控与战略引领作用意义重大。相比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更多地体现出难以预期的发展理性和管制弹性,因此在制度设计和现实应用方面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北京市以全域空间管制和减量发展为基本理念,基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应用导向开展了“两线三区”规划,集中建设区突出简明导控,限制建设区立足包容生长,生态控制区强调法定规范。探索实践认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仅仅是厘清开发保护边界和府际权责边界的第一步,未来仍需以完善城乡公共政策体系为中心,深化相关工作,特别是要以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为参照,调整边界管控的目标,同时建立自下而上维护“三条控制线”的社会响应机制,以减轻政府公共治理的负担。
徐勤政石晓冬杨明何永甘霖宋建
关键词:公共政策
首都功能核心区在保护更新中发展被引量:1
2021年
政务保障、老城保护与民生改善是城市总体规划赋予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三大核心任务,核心区控规把突出政治中心服务保障和突出民生改善工作两条最重要的要求有机统筹起来,并充分把握北京老城保护更新的特点,构建起政务保障、老城保护与民生改善三位一体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新发展格局。
石晓冬廖正昕廖正昕
关键词:核心区老城保护
存量空间视角下北京市创新空间增长机制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存量空间用地为视角,搭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生态创新环境,修齐短板,提升长板,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创新资本融入、创新空间供给、创新制度保障四大创新战略,培育多元共享的低成本创新空间,推动创新与金融空间互融互通,调整优化创新空间结构布局,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圈,构建存量更新创新空间新机制。
陈军石晓冬王亮袁晓辉朱洁
从市域到区域:北京推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思考被引量:3
2018年
功能过度集聚造成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城市问题与区域问题联动并日趋严峻。新时期,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呈现的新特征要求北京由"关注市域"到"面向区域"。研究指出,北京必须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首要任务,通过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实现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的有序对接。在空间上,发挥北京的"一核"引领作用,在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三个尺度开展空间体系构建。并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并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管控,实现交界地区的有效治理。
王亮石晓冬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
面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被引量:62
2014年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圆满落幕。会议期间共举办了12场自由论坛,来自城市规划领域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等出席论坛做精彩发言,并与听众互动交流。会后,由各论坛主持人执笔,根据嘉宾发言,整理并提炼出了与其论坛主旨相关的政策建言,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献计献策。本刊将选择其中部分自由论坛嘉宾发言及政策建言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施卫良邹兵金忠民石晓冬丁成日王凯赵燕菁郑皓林坚石楠
关键词:城市规划互动交流主持人
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被引量:40
2014年
大数据是当前最热的话题之一,大数据是一场革命,将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鉴于大数据潜在的巨大影响,很多国家都将大数据视作战略资源,并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与大数据几乎同时出现的“智慧城市”概念则是当下另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人们谈到智慧城市经常会提及大数据。如何让大数据为我所用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命题,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基石,而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则是智慧城市的信息引擎。
石晓冬
关键词:城市城乡规划思维方式战略资源
石晓冬:规划让城市更健康被引量:1
2020年
记者: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城市这种大规模人口密集区均被视作传染病快速蔓延的传染源和疫区,以至出现据此控制城市规模的观点。请问今后是否需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石晓冬:城市规模与基础设施、城市产出分别呈次线性和超线性关系,城市人口规模每增加一倍,只需要增加0.85倍的基础设施,而产出却增加1.15倍。
石晓冬张晓莉伍毅敏王雅捷文爱平
关键词:基础设施人口密集区城市人口规模传染病超线性传染源
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单位座谈会”被引量:1
2021年
6月15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组织各省(区、市)召开"规划编制单位座谈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多规合一"改革精神,推动专业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高质量完成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由国土空间规划局张兵局长主持,邀请全国十家规划编制单位代表座谈交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土地学会代表参加会议并作发言,自然资源部庄少勤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通过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主会场设在部机关会议室,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规划编制单位代表、相关学会和协会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分会场设在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自然资源部主管部门,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有关行业学会和协会、规划编制单位代表等约1200余人在分会场参会。《城乡规划》受邀在上海分会场聆听了会议内容,并获得会议组织方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授权刊发会议发言。因此,本期笔谈栏目全文刊出本次会议上的发言,以便与广大读者分享。
高黄根梅耀林石晓冬邓兴栋暴婕王富海袁昕张尚武施海涛黄春晓
关键词:城乡规划
回顾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 推动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2023年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内容和必经阶段。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要求尽快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如何从历史的角度,以综合的思维、统筹的观点,认识首都都市圈的空间发展成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石晓冬黄晓春和朝东杨明伍毅敏
关键词:世界级城市群首都经济圈都市圈一体化
面向首都综合治理的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2020年
空间规划改革是规划逻辑与空间秩序的根本性、转折性变革,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基本成型之后,需要地方上及时反馈自下而上的实践成效。近几年,北京市“剥洋葱式”地开展了一系列规划实践,对应中央近期关于“规划编审、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为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架构,本文对北京市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提出三个观点:①改善城乡关系、创新城镇化发展路径是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根本“初心”;②国土空间规划融合的焦点和难点在于发挥原土规、城规等规划的各自优势,以新的价值伦理、政策法规契合国家意志和基层社会的不同需求;③打破传统规划体系的制度“瓶颈”,需要及时反馈地方实践和规划实施的绩效,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徐勤政杨浚石晓冬
关键词:城乡关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