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宵爽

作品数:45 被引量:318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混凝土
  • 17篇地聚物
  • 12篇粉煤灰
  • 10篇再生混凝土
  • 9篇粉煤灰基
  • 8篇骨料
  • 7篇地质聚合物
  • 6篇压强度
  • 6篇抗压
  • 6篇抗压强度
  • 5篇钢管
  • 4篇载力
  • 4篇再生骨料
  • 4篇承载力
  • 3篇弹性模量
  • 3篇动弹性模量
  • 3篇有限元
  • 3篇再生粗骨料
  • 3篇隧道
  • 3篇碳化

机构

  • 44篇四川大学
  • 4篇成都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建筑第四...
  • 1篇莫纳什大学

作者

  • 44篇石宵爽
  • 34篇王清远
  • 8篇唐灵
  • 8篇黄琪
  • 7篇曾祥国
  • 7篇张红恩
  • 5篇龙涛
  • 4篇赵师平
  • 4篇邱慈长
  • 4篇李浪
  • 3篇董江峰
  • 3篇何东
  • 3篇姚安林
  • 3篇姜丰
  • 3篇欧阳雯欣
  • 3篇杨富花
  • 2篇李碧雄
  • 2篇许书生
  • 2篇刘永杰
  • 2篇张洪恩

传媒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四川建筑科学...
  • 4篇材料导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2014年全...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混凝土
  • 1篇四川水泥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四川省力学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荷载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concrete,GRC)是一种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利用粉煤灰激发的碱溶液完全代替水泥,同时利用再生粗骨料完全或部分代替天然粗骨料制作而成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可以用在钢管结构中,称为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构件。该文对12根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短柱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设计主要考虑了2种不同钢管界面尺寸、不同混凝土类型(普通再生混凝土、地聚物再生混凝土)以及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50%、100%)。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构件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应变关系,对比分析了各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失效机理,并且通过延性指标(DI)对比分析了各个钢管短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延性行为表现。结果表明,随着钢管核心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的增多,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和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随之降低。再生粗骨料的含量对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力学行为表现影响更大。最后,依照各规程的理论计算方法对本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探讨了各规程对计算钢管再生混凝土和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柱承载力的适用性。
石宵爽王清远龙涛李浪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承载力延性
纤维对地聚物复合材料弯曲疲劳行为的影响
地聚物混凝土是在强度和耐久性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掺加纤维后的地聚物复合材料可以克服地聚物混凝土韧性差的缺点,但目前对其疲劳性能和疲劳损伤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制备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1.0 kg/m
石宵爽李智王凯王清远
关键词:地聚物聚丙烯纤维抗折强度S-N曲线
文献传递
第三方载荷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1
2009年
强夯是导致埋地输气管道第三方破坏的主要载荷形式之一。强夯下埋地输气管道动力响应问题的本质是夯锤—土—埋地管道组成的体系在冲击荷载下的整体动力响应。利用LS-DYNA有限元商业软件,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动态算法,在半无限土介质中,通过对动力参数和接触参数的合理设置,在验证某工程实例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本构关系,从夯击能量的大小、夯锤和管道之间的间距和管道表面复土深度三个方面对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埋地输气管道在夯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的动力响应是可行的,其计算结果对埋地输气管道的风险评估、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师平曾祥国姚安林王清远石宵爽邢义峰
关键词:埋地输气管道数值模拟
超前开挖距离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小净距双孔隧道开挖过程中两孔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是施工过程十分关心的问题,其相互影响与围岩类别、隧道跨度、隧道间距、开挖和支护方式有关。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重庆花土岗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在两孔开挖方向上相距分别为10 m,30 m,50 m时,开挖对地表沉降、围岩变形和围岩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先行洞超前开挖距离的增大有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对本隧道采用超前开挖30 m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基于ANSYS有限元对开挖过程的数值分析结果,指出小净距双孔隧道施工过程中重点监控与关注的位置。本文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对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宵爽曾祥国赵师平刘永杰王清远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单元生死
多因素对再生复合掺料基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负担,本工作利用建筑废弃物制备而成的再生复合掺料替代地聚物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以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试验研究了养护条件、氢氧化钠浓度以及再生复合掺料替代率对再生复合掺料基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SEM对混凝土微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复合掺料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和易性有不利影响,但与基准混凝土相比,替代率为20%~60%(质量分数,下同)的再生复合掺料基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高温养护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常温养护相比,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98.5%、104.0%和52.6%。氢氧化钠浓度对不同替代率的再生复合掺料基地聚物混凝土的影响不同,在低替代率(0%~4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氢氧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替代率(60%~10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氢氧化钠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因此再生复合掺料应用于地聚物混凝土中部分替代粉煤灰是可行的。
代金芯石宵爽王清远王清远栾晨晨张红恩杨富花
关键词:粉煤灰抗压强度
粉煤灰基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
试验设计了6组掺合不同再生骨料比例(0%,50%和100%)的粉煤灰基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和普通再生混凝土的配比方案。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采用强碱激发的粉煤灰溶液作为混凝土凝胶材料。测试了6组混凝土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
石宵爽王清远
关键词:再生骨料微观结构界面过渡区力学性能
不同净距下小净距隧道开挖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
目前,在我国小净距公路隧道已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实际工程中,双洞小净距的开挖有着相互的影响作用,并且随着两洞净距的不同,其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分析其影响规律,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净距下,采用上下台...
石宵爽王清远曾祥国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
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实验研究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concrete,GRC)是一种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利用粉煤灰激发的碱溶液完全代替水泥,同时利用再生粗骨料完全或部分代替天然粗骨料制作而成的...
石宵爽龙涛李浪王清远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延性
文献传递
一种粉煤灰基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煤灰基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质量百分比为1%~9%的水泥和91%~99%的粉煤灰混合均匀,得到粉料;(2)将骨料加入搅拌器内搅拌1~2分钟,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粉料加入到搅拌器...
王清远张红恩石宵爽唐灵张宁黄琪姜丰
文献传递
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的碳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试验分别设计了碱激发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方案。依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中的碳化试验方法,使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分别测试了试件在碳化3d、7d、14d和28d时的碳化深度。测试和对比了两种混凝土在不同碳化时间的抗压强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对试件的研磨处理,进一步测试了试件表面pH值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混凝土碳化反应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分析测定了碳化前后元素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普通混凝土,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受碳化影响后期抗压强度变化不大,pH值变化较缓和,碳化前后元素相对含量差别不大,微观结构更均匀密实,因此其抗碳化性能更佳。
黄琪石宵爽王清远唐灵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碳化抗压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