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红兵

作品数:2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图像论
  • 4篇文学
  • 4篇教学
  • 3篇语文
  • 3篇小说
  • 2篇学语
  • 2篇诗词
  • 2篇诗歌
  • 2篇诗歌教学
  • 2篇朱次琦
  • 2篇维特根斯坦
  • 2篇古典
  • 2篇古典诗词
  • 1篇大学语文
  • 1篇代文
  • 1篇雕龙
  • 1篇独白
  • 1篇性别
  • 1篇性别意识
  • 1篇修辞策略

机构

  • 14篇黔南民族师范...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2篇白红兵
  • 3篇唐棱棱
  • 1篇曾晓文

传媒

  • 8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安顺学院学报
  • 1篇作家
  • 1篇语文建设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 1篇“双三角论坛...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梁启超言论“流质易变”的表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
2015年
梁启超思想之"善变"令人瞠目,被康有为斥为"流质易变",革命派报刊《民报》更指其为"蝙蝠名士,反复小人"。既有的研究成果多将其"善变"缘由归结为康有为的制约和他自身的个性因素,实际上这是强调当时变化万千的社会政治环境在梁启超身上的折射。文章立足史料梳理,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和梁启超自身性格,分析梁启超一生之变及其内在脉络,进而揭示梁启超"流质易变"的内在根源在于其始终不变的救国热忱之上,再加上黄遵宪的规劝和他本人极富感情的人格特征。
白红兵
关键词:黄遵宪
被误解的“浪漫”
2014年
浪漫主义是最知名的文学流派之一,它的产生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背景,是西方反抗科技与智(理)性对人的侵蚀,倡导回归人的自然本性的结果。文章从浪漫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运用中西文化比较方法,分析中国近代以来对这个重要文学流派误读的表现及原因。
白红兵
关键词:浪漫主义人性
质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与屈光先生商榷
2003年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流派,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二者产生的时间、地域、文化心理背景截然不同,应无什么联系。但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屈光先生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的文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时代就存在(成熟的)意识流作品。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屈光先生商榷。
白红兵
关键词:意识流无意识自由联想内心独白
论晚清小说兴起的内在理路被引量:1
2008年
晚清是中国近代小说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创造了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公共话语空间",①用以宣传启蒙价值。文学之"美"在商业之"利"和启蒙之"用"的夹击下被消解殆尽的同时,却也一并"塑造"了晚清小说的基本面貌,而它们的共同指向只有一个——读者。
白红兵
关键词:小说语言启蒙公共话语空间
近代岭南学术与中原学术的离合关系——以朱次琦与阮元为中心被引量:1
2013年
近代岭南文化大爆发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想转型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一般认为这一局面在西方文化刺激下形成,却往往忽略传统文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这也是传统文化内部交锋的结果。文章选择以白沙学派为代表的岭南本土学术和以考据训诂为核心的清学主流(朴学)间的交流与碰撞作为考察中心,以晚清岭南传统学术的标志性人物朱次琦与越华书院和清代朴学大师阮元与学海堂这两对个案为对象,以朱次琦坚辞学海堂学长为切入角度,辅之以陈澧、顾炎武等学者学行,深入剖析近代岭南学术与中原学术的离合关系。
白红兵
关键词:朱次琦学海堂朴学
略论“风骨”的美学意蕴
2006年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们品评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其典型代表“建安风骨”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刘勰对“风”的具体要求应是“刚健、充实、真挚”,对“骨”的要求则是“端正、精当、劲健”。只有在“风力遒”的同时做到“骨髓峻”,才是其理想的审美范型。
白红兵
关键词:风骨《文心雕龙》人物品藻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塑造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也是形成人的性别认同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性别认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化现象及影响,思考如何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观。
曾晓文白红兵
关键词:高中语文性别
戊戌变法败因新探——以“七上清帝书”的修辞策略为考察中心
2009年
戊戌变法无疑成就了康有为的历史地位,但在"七上清帝书"和变法过程中,作为大清子民的康有为却在"师"与"臣"的双重身份之间摇摆不定,加上他对当时高层权力格局的极度失察却也葬送了戊戌变法成功的最后希望。而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在"七上清帝书"修辞策略的选择上。
白红兵
关键词:戊戌变法修辞策略
“一生为故国招魂”——钱穆“文化文学观”研究
钱穆的学术贡献和地位早已为人所知,但他的文学观点却长期以来未曾予以足够的关注,甚至在香港中文大学为他百年诞辰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所提交的论文也只字不提他的文学思想。本文认为,在钱穆的话语系统中,文学是维护传统文化以及“文化...
白红兵
关键词:钱穆终极关怀文化救国文学思想
文献传递
《康子内外篇》、《实理公法》中的康有为早期思想
2013年
康有为初次震动学术界,是几部"修正"儒家传统著作。离开其师朱次琦前接受正统儒学教育,此后便开始寻找一种迥异于传统的学问路径。他用既有的儒学知识和"成圣"心态统摄进入视野中的佛学、西学知识,与他早年对大家族生活的不良记忆一同构成其早期①思想的知识背景。当然对其早期思想的探讨不能过分倚重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而存在疏漏乃至错误的康有为传记资料,在他最早的两部著作《康子内外篇》和《实理公法》中也暗含着他早期思想的形成线索。
白红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