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媛
- 作品数:1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新型内镜微生物样品杯
- 本发明属于样品杯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内镜微生物样品杯,包括杯体,其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杯体底部固定安装有杯座,底座,其螺纹连接于杯座底部,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滤膜,所述底座下端开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孔外壁套设有第...
- 生媛宋培新蔡越李阳李雯蔡薇宋涵林京勇林小燕
- 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及肾脏损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骨桥蛋白(OPN)水平,并探讨OPN在SLE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8例SLE患者与19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OPN水平;按照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36例住院患者分为稳定组(≤9分)和活动组(>9分),另根据肾功能、尿液分析及肾活检结果将住院患者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比较不同组之间血浆OPN水平的差异。结果:SLE患者外周血血浆中OPN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血浆OPN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1);而合并肾炎的SLE患者血浆中OPN的表达水平也高于非肾炎组(P<0.01)。结论:SLE患者的血浆OPN水平显著升高,OPN可能在SLE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胡伟生媛徐学静周辉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骨桥蛋白肾脏损伤
- 不同清洗剂对术后内镜清洗效果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不同清洗剂对使用后医用内镜预处理及清洗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不同清洗剂清洗使用内镜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种清洗剂对内镜表面进行手工清洗,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均为100%。3种清洗剂对内镜管腔内壁手工清洗后无残留血迹,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多酶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清洗合格率均为75.00%,生物膜清洗剂清洗合格率为45.00%。结论内镜管腔内壁的清洗难度较大,用多酶清洗剂效果较好;碱性清洗剂适用于预处理。
- 陈依莹生媛马莉肖玉霞徐桂芳李雯
- 关键词:医用内镜清洗剂
- 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消毒频率研究
- 2024年
- 目的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探究内镜中心终末漂洗水的最佳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消毒频率。方法监测江苏省某院内镜中心内镜终末漂洗水不同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细菌菌落数。对内镜室2个终末漂洗水采样端口排放0、1、3、5、7 min后分别取水样(各100 mL,连续监测35 d,每时间组各70份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探究最佳排放时间。根据确定的最佳晨间排放时间,探究纯化水管路消毒的最佳频率。管路消毒后每日从2个采样口采样2份,连续监测5周,共70份标本。结果终末漂洗水不同晨间排放时间点采样监测,0、1、3、5、7 min组的菌落中位数分别为745.00(373.00,1452.50)、150.00(96.75,235.75)、44.00(38.00,48.00)、12.00(5.00,18.00)、6.00(4.00,9.00)CFU/100 mL。除5 min组与7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1、3、5 min组的中位数>10 CFU/100 mL,而7 min组的中位数<10 CFU/100 mL,达到合格范围,确定排放时间为7 min。管路消毒后不同时间点(消毒后1、2、3、4、5周)采样,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平均值分别为(4.21±0.86)、(4.43±0.71)、(6.00±0.56)、(6.43±0.45)、(13.57±1.03)CFU/100 mL,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100%、28.57%。纯化水管路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纯化水管路消毒后1、2、3、4周与5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化水管路最佳消毒频率为每4周一次。结论残留在末端管路内的终末漂洗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建议晨间排放7 min后再开始用水工作,每隔4周对纯化水管路进行消毒。
- 宋涵生媛李雯吴兆荣田恬蔡薇蔡培
- 关键词:内镜微生物消毒
- 某医院内镜终末漂洗水槽的消毒时机及消毒方法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医院内镜终末漂洗水槽的清洁质量和消毒方法,降低污染风险。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终末漂洗不同数量内镜后水槽的RLU值,选择适合的水槽补充消毒时机,并比较3种消毒方法对水槽的消毒效果。结果内镜漂洗数量为10、20、30、40条时,终末漂洗水槽RLU值中位数分别为26.5、188.0、701.0和4741.0;内镜数量为10条时,水槽槽壁合格率为79.17%;≥20条时,水槽槽壁合格率均为0.00%。采用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500 mg/L)浸泡30 min、2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擦拭和75%乙醇擦拭3种方法,对漂洗20条内镜后的水槽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6.4%、89.3%和85.7%。结论建议白天工作期间对终末漂洗水槽补充消毒的时机选择在漂洗10条内镜后,采用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或75%乙醇擦拭消毒,晚上停止工作后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消毒。
- 宋涵生媛李冰如余莉莉姜金鹏李雯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探讨
- 目的探讨尿液中草酸钙结晶、细菌、酵母菌及非晶型尿酸盐结晶和磷酸盐结晶等颗粒性物质对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记数的干扰。方法对显微镜镜检尿红细胞为阴性而UF-100检测尿红细胞为阳性的标本进行复检。结果草酸钙结...
- 顾平生媛
- 关键词:尿红细胞
- 文献传递
- 1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成熟红细胞参数对缺铁性贫血鉴别的符合性分析。方法用Green和King、Ricerca等、Sirdah等、Ehsani等提出的公式,对113例缺铁性贫血成熟红细胞参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四个公式判断缺铁性贫血阳性例数分别为113、91、113和106例,敏感度分别为100%、80.5%、100%和93.8%。结论 Green和King、Ricerca等、Sirdah等、Ehsani等提出的公式,可作为临床缺铁性贫血辅助性筛查指标。
- 生媛胡伟王贤张葵
-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
- 多中心耐利奈唑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利奈唑胺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菌株流行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江苏省3家三级医院临床和环境分离利奈唑胺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38株(头状葡萄球菌32株、人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和缓慢葡萄球菌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E-test试验检测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检测cfr、optrA、23S rRNA第V功能区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大于95%;38株菌株中检出cfr基因31株;23S rRNAⅤ功能区检出G2576T突变35株,其中2株人葡萄球菌同时检出C2319T突变,另检出C2319T突变人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ptrA基因;32株头状葡萄球菌PFGE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为同一个克隆株;4株人葡萄球菌为同一克隆株。结论:江苏地区流行的耐利奈唑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是由cfr基因和23S rRNAⅤ功能区基因突变造成,并存在头状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的克隆播散。
- 周万青宋熙晶生媛姜飞徐杰张之烽沈瀚
-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利奈唑胺耐药基因
- 574例血小板减少标本人工复检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推片法在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复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常规人工推片法和改良人工推片法,分别对我院住院患者仪器测定血小板计数≤60×109L-1的574例标本进行复检并分析。结果:574例标本中,检出血小板聚集阳性标本常规人工推片法为21例,改良人工推片法为24例,3例血小板大量聚集成团分布的标本不能用常规法而可以经改良法检出。结论:改良人工推片法可降低血小板大量聚集标本的漏检率。
- 生媛胡伟魏红霞张葵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聚集
- 人外周血IL-35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中IL-35的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可能原因。方法随访400名按标准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 Ab),随机选取无应答、弱应答组和中、强应答组各8人,分离PBMC,并提取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构成IL-35的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IL-12p35 mRNA表达水平;随机选取无应答、弱应答者和中、高应答者各40名,ELISA检测、比较2组人群血清中IL-35的含量,并与HBs A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中、强应答组PBMC中EBI3和IL-12p35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无应答、低应答组,分别是无应答、低应答组的(12.73±2.26)倍和(7.93±1.06)倍;另外,中、强应答组人群血清中IL-35平均含量为(111.50±49.53)ng/L,显著高于无应答、弱应答组的(15.01±12.82)ng/L;血清HBs Ab水平与IL-35含量呈正相关(r=0.84)。结论外周血中IL-35水平与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关,IL-35水平低下可能是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弱应答发生的原因或机制之一。
- 生媛陈军浩王庆飞张家方荣海聂锡华张立平顾光煜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