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达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CD34+细胞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行骨髓穿刺术,收集31例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的骨髓液,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液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并比较随肝脏储备功能不同的ChildA、ChildB、ChildC级患者,其骨髓CD34+细胞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骨髓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0%和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6,P<0.05).随肝脏储备功能不同的ChildA、ChildB、ChildC级患者,其骨髓CD34+细胞表达率分别为7.01%±2.1%、4.58%±2.56%、7.72%±1.4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86,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骨髓CD34+干细胞细胞增加,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不同CD34+干细胞表达无差异,CD34+增加可能对肝硬化的病情有积极的作用.
- 刘拉羊王顺达党双锁程延安周芙玲高宁贾晓黎张欣
- 关键词:肝硬化CD34+造血干细胞CHILD-PUGH分级
- 肝炎肝硬化脾肿大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脾大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肝炎肝硬化脾亢患者,回顾性分析行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肝功能、骨髓涂片等结果。结果按Child-Pugh分级的A、B、C三组肝硬化患者中,切脾后血小板回升到正常的比例分别是97.6%(40/41)、79.2%(19/24)和60%(3/5);肝功能分级与术后的血小板数量恢复相关,肝功能损害越轻,血小板恢复越理想(P<0.05);血小板恢复高低与术前骨髓增生情况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脾切除术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有效方法,术前肝功能整体评价可以帮助预测切脾后血小板的恢复状况。
- 党双锁王顺达王文俊周芙玲高宁赵文学贾晓黎
-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脾切除术
- 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TPO、GM-CSF表达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内环境造血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液中的表达及其与外周血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晨起空腹采血、检测血常规、肝脏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并行骨髓穿刺术,取骨髓液、离心分离,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骨髓液中TPO、GM-CSF浓度。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液TPO浓度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96,P<0.05)。骨髓液TPO的浓度在肝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756±30.92)pg/ml、(118.414±49.232)pg/ml,二者之间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功能按照Child-Pugh分为A、B、C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随肝脏损害加重,TPO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CSF的浓度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内环境TPO浓度降低可能是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之一。肝脏功能状态及GM-CSF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王顺达党双锁程延安高宁张欣贾晓黎
-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细胞计数
- 柴胡皂甙-d对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20),对照组(n=10)与SSd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各组n=20)。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g/L二乙基亚硝胺(DEN,10mg/kg)灌胃,每周5次,同时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SSd(2.0,1.5,1.0mg/kg),至16周停药。分别于第6、12、16周处死大鼠,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和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各期肝组织病理学结构的改变。结果:SSd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SSd能够改善大鼠血清各项肝功指标,增加体重,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降低死亡率,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SSd各治疗组大鼠癌结节数及灶的大小均小于模型组,镜下单纯造模组癌细胞呈多形性,异形性明显;相反,SSd各干预组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形性较低。结论:SS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程延安王宝峰马红兵王顺达高宁白明华马小斌党双锁
- 关键词:柴胡皂甙D肝癌二乙基亚硝胺
- 叶下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观察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方法:比较140例叶下珠治疗组和52例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结果:叶下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的头3个月病毒应答率分别为5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对叶下珠初期抗病毒有效病例组和阿德福韦酯组继续治疗2年,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8.2%、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阴转率分别为52.5%、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2、24、36、48周叶下珠组病毒复发率分别为10.4%、10.6%、13.4%、12%,而对照组分别为为36.7%、46.7%、46.7%、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叶下珠治疗有效的患者,HBeAg阳性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高,停药后病毒反弹率、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 程延安王顺达党双锁高宁杨扬
- 关键词:叶下珠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细胞因子IL-18、TNF-α、IFN-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诱导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形成过程中,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8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2周组、4周组、6周组,每组20只。予以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硬化,并在2、4、6周3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8、TNF-α、IFN-γ和肝脏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IL-18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①CCl4复合因素诱导的实验性大鼠,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2周时大鼠肝脏组织细胞肿胀变性,6周时有大量纤维增生,部分肝组织有假小叶的形成;②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实验大鼠血清IL-18、TNF-α、IFN-γ水平逐渐升高,造模6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造模组肝脏组织匀浆中IL-18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造模6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IL-18、TNF-α、IFN-γ水平逐渐升高,提示该3种细胞因子与肝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关。
- 党双锁高宁程延安边静王顺达孙明珠
- 关键词:肝硬化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