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
- 作品数:40 被引量:171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以二分法为基础的输血科档案管理方法学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医院输血科独立以后已经逐步发展为成熟、完善且有独立的管理体系的科室,有大量的文档需要储存和管理。档案管理是1门古老、成熟的独立学科,但是针对输血科档案的具体分类和管理,目前尚没有明确规范的管理方式和统一的管理体系,实际工作中输血科档案往往管理混乱、取阅效率低下。将以二分法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方法应用于输血科档案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输血科档案取阅的效率,规范输血科的档案管理。
- 熊永芬吴斌谭璐李鹏程王顺
- 关键词:输血科档案管理
- 血栓弹力图在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诊断意义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在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10例,根据有无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和对照组(单纯),分别为147例和163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花生四烯酸(AA)诱导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弹力图的主要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最大振幅(MA)、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各项检测参数指标异常,且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较于正常值偏低,可用于临床诊断疾病。
- 李鹏程熊永芬王顺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糖尿病稳定性心绞痛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
- 术前/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术前/输血前患者中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23家临床医疗机构术前/输血前HBV、HCV、HIV血清学检测血液样本进行HBV DNA、HCV RNA、HIV-1/2 RNA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共10173例样本纳入本研究,HBV DNA阳性1142例(11.23%)、HCV RNA阳性34例(0.33%)、HIV-1/2 RNA阳性9例(0.09%)、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反应性987例(9.70%)、HCV抗体(Anti-HCV)反应性77例(0.76%)、HIV抗原抗体(HIV Ag/Ab)反应性14例(0.14%),其中HBV及HCV阳性样本比例在两种检测方法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种病毒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一致性结果共9754例(95.88%),不一致的结果共有419例(4.12%);不一致结果中,血清学无反应性、核酸阳性263例(HBV 254例、HCV 7例、HIV 2例),血清学反应性、核酸阴性156例(HBV 99例、HCV 50例、HIV 7例);HB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一致性很好(kappa=0.815)、HIV较好(kappa=0.608)、HCV一般(kappa=0.484),化学发光法在三种病毒的检测中与核酸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酶免法好。结论核酸检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前/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检出率和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 程金凤焦巍周红霞周俊孟芹凌锋蔡丹黄远帅邓智华王顺陈亚军唐曙明谢小兵李志波黄丽芳王占科吕小英江小工谢华斌周明骆群王勇军桂嵘陈军浩王海燕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 术前及输血前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并探讨术前及输血前开展HC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样本进行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并对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不一致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173例样本中共57例HCV血清学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抗-HCV有反应性、HCV RNA阴性50例(抗病毒药物治疗10例、假阳性5例),抗-HCV无反应性、HCV RNA阳性7例。抗-HCV检测试剂共8种,其中5例假阳性样本均采用A试剂进行检测,其S/CO值明显较使用同品牌试剂的抗病毒治疗者低,而7例仅HCV RNA阳性样本的核酸检测Ct值明显高于27例抗-HCV有反应性、HCV RNA阳性样本(P<0.001)。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患者采取核酸检测可提高HCV检测的准确性并缩短HCV检测的窗口期。
- 李红燕唐曙明李志波谢华斌王勇军桂嵘陈军浩王海燕凌锋王顺黄丽芳邓智华蔡丹程金凤焦巍周红霞骆群黄远帅周明吕小英孟芹江小工谢小兵王占科陈亚军
- 关键词:术前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
- 多中心HBV、HCV、HIV血清学检测弱反应性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对血清学弱反应性血标本结果判断的指导性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全国5家医疗机构进行输血前/术前感染性疾病血清学筛查检测的标本,对血清学检测结果呈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5782例标本中,53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呈弱反应性,其中24例HBV结果有反应性,25例HCV结果有反应性,4例HIV结果有反应性。进一步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4例HBV核酸检测,15例阳性,9例阴性;HCV核酸检测中25例均呈阴性;HIV核酸检测4例均呈阴性。结论化学发光法的高灵敏度,使标本呈弱反应性,造成假阳性结果。核酸检测可以在提高灵敏度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检测靶标的特异性,更大限度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董航黄雪原贺理黄丽芳邓中平王海燕王勇军王顺凌锋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
- 10 173例检测乙型肝炎标本的血清学与核酸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临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反应性标本中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全国23家医院10 173例标本HB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结果,首次纳入HBsAg无反应性标本,分析血清HBV DNA定性检测结果。从中再次纳入HBV DNA阳性,且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标本,进行Ct值区间总体分布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分析。结果纳入的9186例HBsAg无反应性标本中,血清HBV DNA阳性例数为254例(2.77%)。再次纳入的HBV DNA阳性且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168例标本中有8种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其中,166例(98.81%)可能是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患者。结论HBV核酸检测能从HBsAg无反应性标本检出一定比率的乙型肝炎患者,特别对OBI患者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HBV核酸筛查对OBI检出以及防止HBsAg漏检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海艇邓智华蔡丹孟芹桂嵘王勇军凌锋王海燕陈军浩王顺谢华斌黄丽芳王占科李志波程金凤焦巍唐曙明谢小兵江小工陈亚军周红霞骆群黄远帅周明吕小英
- 关键词:HBSAGHBV血清学标志物
-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并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30例)及重度组(17例),另收集4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TEG指标如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和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PLT计数,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疾病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R、K降低,A、MA、FI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K、A及APTT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与PT、APTT及PLT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6、0.303、0.179,P<0.05);K与P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7、-0.212,P<0.05);A与P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9、0.228,P<0.05);MA与FIB、PLT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7、0.16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TEG与常规凝血试验相比可以较早的反应机体内凝血功能的异常并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帮助,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及PLT具有一定相关性。
- 周强王顺陈会欣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弹力图凝血试验血小板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及耐药特性探讨
-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特点,为医治感染性疾病提供选药指南。方法调查我院329例恶性肿瘤继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文件;感染性标本收集运送、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均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
- 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 关键词: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细菌抗菌药物耐药特性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术后贫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蔗糖铁、单用rhEPO及单用蔗糖铁3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纠正手术失血患者术后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从本院HIS系统抽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外科术后贫血患者资料,按照实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不同疾病类型的术后贫血患者85名,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按照术后使用纠正贫血药物的不同,分为4组,EPO-庶糖铁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6),单用EPO组(n=22),单用蔗糖铁组(n=27),对照组(n=20),比较4组患者术后d1、d7血红蛋白值(Hb)差异性;按照性别将3个治疗组患者在组内分层,分析男女患者经验性补铁或经验性使用EPO纠正贫血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单用EPO组、单用蔗糖铁组和对照组在入组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18.82%(16/85)、25.88%(22/85)、31.76%%(27/85)和23.53%(20/85);各组患者术后d1 Hb(g/L)分别为:84.31±7.46、82.52±4.72、83.46±6.38和83.56±3.12(P>0.05);术后d7 Hb(g/L)分别为:95.90±6.95、86.37±8.14、92.63±7.58和75.34±2.28(P<0.05);术后<7 d Hb升高值(ΔHb)(g/L)分别为:13.46±1.32、7.32±1.29、8.53±0.96和-8.22±0.53(P<0.05)。联合治疗组、单用EPO组、单用蔗糖铁组术后<7 dΔHb(g/L):男性患者分别为15.73±0.67、14.04±0.57、14.47±0.49(P>0.05),女性患者分别为17.52±0.56、4.50±0.66、16.31±1.05(P<0.05)。结论 EPO-蔗糖铁联合使用纠正患者术后贫血治疗方案在术后<7 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EPO和单用蔗糖铁。联合治疗方案和单用蔗糖铁治疗方案的女性患者术后<7 dΔHb明显高于同组中男性患者ΔHb的升高值,即经验性补铁治疗对术后贫血的女性患者疗效更佳。
- 陈会欣王顺
- 关键词:术后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
- 产科输血治疗原因及疗效评估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产科输血的相关因素,输血方法及疗效,为产科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产科输血患者病历资料,共66例。用SPSS16.0统计分析输血病人基本信息,相关因素,输血种类及剂量,输血治疗疗效,病人最终转归等。结果 1)本院产科输血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23例,34.85%),瘢痕子宫、胎盘黏连、植入或残留(15例,22.73%),产前贫血(11例,16.67%),血小板减少症(8例,12.12%),前置胎盘(6例,9.09%),宫颈/软产道损伤(3例,4.55%)等。2)前置胎盘引起的出血量最多,其中位数为2 000 m L,有3例经产科常规手术止血联合输血治疗疗效差,最终采取了子宫次全切除术,该组子宫次全切除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5组(P〈0.05)。3)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输血主要在产前输注。4)所有输血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其中有1例胎盘早剥,胎死宫内;5例子宫次全切除。5)排除流产、引产,血液系统疾病后,对剖宫产和顺产输血进行比较:剖宫产组共40例进行了输血,多于顺产组(16例)(P〈0.05)。剖宫产组孕周(38周)〈顺产组(39.5周);剖宫产组平均输注红细胞3.82 U、血浆704.55 m L、冷沉淀10.22 U,输血小板1治疗量;顺产组平均输注红细胞3.5 U、血浆691.67m L、冷沉淀9.67 U,均未输血小板;输注红细胞/血浆比例约为1,血小板输注比例小。结论临床应早期识别产科输血高危因素,如前置胎盘、瘢痕子宫、胎盘黏连、植入或残留、宫缩乏力、产前贫血和内科疾病等;加强孕期管理,减少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围产期输血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不良预后发生。
- 鲁双艳吴斌王顺
- 关键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