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贤波

作品数:46 被引量:177H指数:9
供职机构: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杭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茶叶
  • 8篇色谱
  • 8篇相色谱
  • 6篇质谱
  • 6篇茶树
  • 5篇等离子体质谱
  • 5篇电感耦合
  • 5篇电感耦合等离...
  • 5篇电感耦合等离...
  • 5篇液相
  • 5篇液相色谱
  • 5篇离子
  • 5篇工程菌
  • 5篇EGCG
  • 5篇茶氨酸
  • 4篇泡腾片
  • 4篇基因工程
  • 4篇基因工程菌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41篇杭州市农业科...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桐庐县农业技...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省桐庐县...
  • 1篇杭州市西湖水...

作者

  • 46篇王贤波
  • 12篇钱丽华
  • 12篇黄海涛
  • 10篇赵芸
  • 10篇余继忠
  • 8篇余霞奎
  • 7篇成浩
  • 7篇阮松林
  • 6篇张伟
  • 6篇刘军波
  • 5篇周铁锋
  • 5篇周健
  • 5篇王丽鸳
  • 5篇张乐
  • 4篇刘超
  • 4篇邹礼根
  • 3篇姜慧燕
  • 3篇李锋
  • 3篇应武
  • 3篇翁丽萍

传媒

  • 5篇浙江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杭州农业与科...
  • 3篇茶叶科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食品科技
  • 2篇中国茶叶
  • 2篇茶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饮料工业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杭州农业科技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农产品质量与...
  • 1篇2008年茶...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CP-MS测定养殖水中铬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自来水中的铬进行测定,分析了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标准物质、曲线拟合及重复性实验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评定,给出了此法测定过程中的扩展不确定度,使结果的表达更加客观和真实。
王贤波刘军波
关键词:ICP-MS不确定度
三叶青不定根的诱导及繁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三叶青不定根的诱导及繁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愈伤组织的诱导:将从三叶青植株上摘取的叶片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用乙醇消毒后转入升汞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后切割,正面朝上平放于诱导培养基上,27±1?...
钱丽华马华升姜慧燕张乐王贤波刘洋
文献传递
不同抗寒性茶树品种秋季新梢的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的活性,并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强抗寒性茶树品种的秋季新梢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弱抗寒性的茶树品种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有一定关系,CAT、SOD和P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因此,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茶树品种或资源新梢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黄海涛余继忠王贤波张伟周铁锋敖存
关键词:茶树抗寒性生理特性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条件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确定了较为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较高的菌体浓度对催化茶氨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L-Gln浓度可以提高茶氨酸的生成量,但是却降低了L-Gln的转化率;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最适pH是9.5左右,较为适合的反应温度是32℃-37℃。
王丽鸳王贤波成浩周健
关键词:茶氨酸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
三叶青重金属低残留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贤波阮松林钱丽华李戌清严建立张乐童朝明
1、课题来源和背景:该项目由杭州市科技局于2020年立项,项目编号为20201203B115,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承担实施。近年来三叶青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长,其质量安全不容忽视,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三叶青质量安...
关键词:
关键词:药用植物中药材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的铅含量被引量:3
2008年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铅,并探讨相关实验条件。用硝酸完全消化茶叶,氘灯扣背景校正,加入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进样。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20μg/L,回收率达96.5%-99.5%,相对标准偏差1.8%~3.4%。结果表明,本法为较理想茶叶中铅测定方法。
王贤波刘超
关键词:茶叶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
鸠坑茶树资源芽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对来自淳安县鸠坑乡和余杭区瓶窑镇的39份鸠坑茶树资源的16个芽叶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鸠坑茶树资源的叶长、叶面积、芽长、芽茸毛、萌发特性、成叶叶色和叶脉对数等7个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0以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淳安和余杭2个地理种群间的表型特征差异明显,淳安鸠坑群体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长宽比、芽长等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为9.95 cm,3.38 cm,27.67 cm2,2.56和2.87 cm,大幅高于余杭群体,能基于芽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能将2个不同的群体区分开来。鸠坑茶树资源芽叶表型多样性丰富,后代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
黄海涛王风雷王贤波余继忠
关键词:茶树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建立水产品中10种有机磷类农药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柱、FPD检测器测定水产品中毒死蜱等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10种有机磷农药的3个水平加标回收率为70.0% ~ 98.0%,6个重复的RSD为1.2% ~6.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省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完全能满足实验室农残限量检测需要.
余霞奎王晓娟王贤波许杭
关键词:气相色谱有机磷水产品
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构建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PCR扩增E.coliDH5α的γ-ggt基因,产物经纯化后用KpnI和XhoI双酶切,回收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目的片断,并与经相同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T-GGT。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BL21中,获得工程菌。工程菌株经0.05mol/LIPTG,32℃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2.0U/g,大约是出发菌株E.coliDH5α的15倍。工程菌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29.40g/L,L-Gln的转化率为48.22%,其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能力比出发菌株E.coliDH5α提高了100多倍。
王贤波王丽鸳成浩周健林智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工程菌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茶叶中EGCG的浸提条件被引量:3
2011年
用30%乙醇水溶液浸提茶叶中的EGCG,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EGCG并计算浸出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最优浸提条件:料液比1∶12、pH6.0,浸提温度60.0℃、浸提时间23min、浸提次数2次。采用该条件浸提,EGCG浸出率达8.2%。
王贤波黄海涛赵芸陆清儿
关键词:响应面法EGCG浸提茶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