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东

作品数:1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细胞
  • 8篇肿瘤
  • 8篇CIK细胞
  • 5篇杀伤
  • 4篇免疫
  • 3篇体内外
  • 3篇抗肿瘤
  • 3篇CIK
  • 2篇多糖
  • 2篇杀伤效应
  • 2篇细胞株
  • 2篇淋巴
  • 2篇免疫治疗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化疗
  • 2篇黄芪多糖
  • 2篇活性
  • 2篇过继
  • 2篇鼻咽

机构

  • 16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王海东
  • 13篇霍红旗
  • 8篇刘爱民
  • 8篇张灿
  • 5篇要跟东
  • 4篇李鹏
  • 4篇高书涛
  • 4篇杨荣秉
  • 3篇游志鑫
  • 2篇尹培
  • 2篇刘春海
  • 2篇赵改花
  • 1篇冯小伟
  • 1篇柴鹏
  • 1篇苏丽
  • 1篇栗瑞敏
  • 1篇胡永利
  • 1篇李晓燕
  • 1篇赵文申
  • 1篇陈丁莉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K联合黄芪多糖对Hela细胞体内外杀伤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联合中药黄芪多糖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采集10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培养CIK细胞,观察黄芪多...
杨荣秉王海东高书涛霍红旗
关键词:CIK细胞黄芪多糖
文献传递
检测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评估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基于众多文献报道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化疗药敏测定中癌细胞抑制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性,探讨MTT法预制检测板在检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药物敏感性中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化疗用药。方法应用泰伦公司生产的预制检测板,对75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20种药物的药敏检测,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结果39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由高到低前5名依次为:卡氮芥(BCNU),紫杉醇(PTX),阿霉素(ADM),长春瑞滨(NVB)和表阿霉素(e-ADM);25例乳腺癌患者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BCNU,PTX,NVB,ADM和米托蒽醌(MIT);11例胃癌患者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PTX,ADM,BCNU,eADM和阿糖胞苷(Ara-C)。结论该MTT法预制检测板适用于癌患者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癌患者个体化化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霍红旗刘爱民李鹏王海东
关键词:抗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
CIK细胞联合粉防已碱对结肠癌SW620细胞株杀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中药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对结肠癌SW620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集6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
杨荣秉王海东高书涛霍红旗
关键词:CIK细胞结肠癌粉防已碱
文献传递
CIK细胞对结肠癌SW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制备C 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细胞表型。将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分别以20∶1、10∶1的效靶比作用于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测算杀伤活性。结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0.86%±6.08%,10∶1时为78.00%±7.63%;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6.13%±6.97%,10∶1时为82.15%±6.60%。用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3.36%±5.26%,10∶1时为65.35%±6.28%;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0.33%±4.09%,10∶1时为55.16%±5.82%。相同靶细胞和相同效靶比下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结肠癌来源的C IK细胞(P均<0.05)。结论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更强。
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张灿王海东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癌
乳腺癌FDG摄取与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92例,术前均进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全身检查,并记录所有肿瘤组织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术后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均进行VEGF和p53表达检测,计算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组织的VEGF和p53表达阳性率。分析乳腺癌FDG摄取与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53的表达有相关性(r_s=0.563,P=0.000),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53的表达有相关性(r_s=0.430,P=0.000)。随VEGF和p53阳性表达增强,乳腺癌组织摄取FDG的SUVmax逐渐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SUVmax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r_s=0.730,P=0.019,r_s=0.610,P=0.035)。结论 VEGF、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乳腺癌FDG摄取可反映淋巴结的生成及肿瘤的侵袭能力,并反映肿瘤更多的生物学特性。
尹培刘浩霍红旗王海东游志鑫赵改花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CIK细胞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赵运果苏丽张灿王海东胡永利张继光李鹏
课题研究如何于体外有效地培养肿瘤患者的CIK细胞,通过多代的传代培养使其数量达到足够的数量级,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生存质量、预防肿瘤扩散及复发等一系列目的。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治疗生物治疗免疫系统
血糖对PET/CT检查中脑肝摄取^(18)F-FDG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中血糖对脑肝摄取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或体检者共193例,以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健康组、稍高血糖组、高血糖组,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注射剂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显像按图像质量由差到好分为0级、1级、2级、3级。排除患有脑部及肝脏恶性肿瘤、严重脑梗死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及肝脓肿等影响脑组织或肝脏正常摄取者。对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的脑部及肝脏显像规律进行比较。结果高血糖组与健康组及稍高血糖组比较,脑部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中近30%的脑组织图像质量呈0级,随着血糖水平的降低,脑组织图像质量2、3级比例升高;健康组中脑组织图像质量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脑组织对^(18)F-FDG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逐渐降低,其值与血糖水平呈反比;肝脏的SUVmax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而增高。结论血糖水平能影响人体脑组织及肝脏对18 F-FDG的摄取。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脑组织、肝脏图像质量变差,反之可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在行18 F-FDG PET/CT检查前,患者正确认识和控制血糖水平,对提高^(18)F-FDG PET/CT图像质量、减少由此造成的误诊及漏诊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春海冯小伟王海东栗瑞敏张云陈永杰杜文霞
关键词:血糖阈值肿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冀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患者采用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的疗效,寻找影响预后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1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总结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对入组的91例接受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定期收集患者的生存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吉非替尼治疗后不同影响因素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差异;采用Cox回归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201例晚期NSCLC患者中138例(68.66%)至少发生1种基因突变;EGFR突变频率最高[91例(52.6%)],其中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42.7%)和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33.6%)占比排名前两位;40例(43.96%)患者为复杂突变。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显示EGFR突变中EX19 del、EX21 L858R、少见突变与复杂突变患者mPFS依次为17.0月、13.0月和8.0月,其中EX19 del组mPFS最优,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腔积液患者mPFS优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7.0月vs 10.0月,P=0.005);Cox回归分析提示EGFR突变类型是影响NSCLC患者mPF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EGFR为冀南地区晚期NSCLC患者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驱动基因突变类型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判断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少见突变和复杂突变患者疗效和预后均较差。
周淑杰肖恒王海东陈丁莉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吉非替尼
CIK细胞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方法:收集8名健康献血者和8名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外周血,分别通过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应用相应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分化出CIK细胞,动态观察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和对HeLa细胞的杀伤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效应细胞,观察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对接种HeLa细胞的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设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和PBMC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源于健康人和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间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区别(P>0.05)。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均得到了大量扩增,宫颈癌患者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在实验开始前约占0.13%,到实验后第28天上升到25.8%。体外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0.6%,高于LAK细胞的59.1%和PBMC细胞的38.3%(P<0.01)。CIK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比空白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宫颈癌细胞活性,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宫颈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刘爱民霍红旗李鹏张灿王海东
关键词:CIK细胞宫颈癌抗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
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GDC-0941抑制卵巢透明细胞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实验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Pictilisib(GDC-0941)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杀伤及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将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ES-2分为对照组、^(125)I粒子组(细胞接受^(125)I粒子照射处理)、GDC-0941组(1μmol/L GDC-0941培养细胞24 h)及^(125)I+GDC-0941组(细胞接受^(125)I粒子照射处理,并以1μmol/L GDC-0941培养24 h),按照分组进行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皮下接种ES-2建立卵巢透明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5)I粒子组(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心)、GDC-0941组(灌胃125 mg/kg的GDC-0941)及^(125)I+GDC-0941组(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心并灌胃125 mg/kg的GDC-0941),给药开始后,每隔2 d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21 d后处死裸鼠并取其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内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与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相较于^(125)I粒子照射和GDC-0941单独处理,^(125)I与GDC-0941联合作用下,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且细胞核浓缩明显,浓染颗粒较多,碎裂现象严重。与^(125)I粒子植入和GDC-0941灌胃的两组裸鼠比较,^(125)I粒子植入联合GDC-0941灌胃的裸鼠,肿瘤生长较为缓慢,肿瘤块变小、质量也减小(P<0.05),肿瘤组织内细胞排列稀疏,Clea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i-67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此外,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比例增加。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GDC-0941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杀伤作用,且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两者联合作用效果要优于单独作用。
游志鑫刘爱民王海东周莎莎赵改花霍红旗
关键词:卵巢透明细胞癌抗肿瘤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