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胸腰椎
  • 4篇腰椎
  • 4篇手术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椎骨
  • 2篇胸腰段
  • 2篇腰段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前路
  • 2篇前路手术
  • 2篇切口
  • 2篇脊柱
  • 1篇胸膜损伤
  • 1篇胸腰段骨折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型...

机构

  • 9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9篇成红兵
  • 9篇王洪
  • 6篇潘丞中
  • 6篇朱建炜
  • 5篇胡克苏
  • 5篇曹涌
  • 2篇王以进
  • 2篇司军
  • 1篇曾毅
  • 1篇潘臣中

传媒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型切口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通过临床技术改进,减少前路手术出血多、创伤大等问题。方法:采用第10-12肋胸膜外腹膜后径路并改进手术操作程序。结果:临床上对58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进行的前路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改进后术中失血量平均435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37min。随访6-18mo,平均9mo。术后患者恢复正常脊柱序列,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一级以上恢复者达95%;结论:通过临床技术改进,能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成红兵潘丞中曹涌王洪胡克苏朱建炜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截瘫前路手术
胸腰椎损伤改良前路手术径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观测脊柱胸腰段脊神经的形态及周围结构,了解它们详细的解剖关系,同时改进前路手术的径路及操作程序.方法在16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测量T10~L3脊神经的直径、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脊神经与椎体外缘的夹角,并观察椎间孔外口处神经与血管的排列走行;从而在临床工作中改进前路手术的径路和操作程序.结果T10~L3脊神经直径逐渐增粗,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逐渐增加,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与椎体外缘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与血管的排列自上而下为静脉、神经、动脉.出椎间孔外口的神经、血管伴行,静脉在最上方,动脉或在神经下方,或越至神经上方,或与神经并排行走.临床上,对58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径路改进前35例术中平均失血670 ml,手术时间平均199min;改进后23例术中平均失血435 ml,手术时间平均137 min.55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脊柱序列均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52例(94.5%).结论通过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技术改进,有效减少了胸腰段前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轻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成红兵胡克苏潘丞中王洪曹涌朱建炜司军
关键词:胸腰椎损伤术式改良前路手术手术径路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脊柱胸腰段新型钛合金钢板侧前方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新型钛合金钢板 (NTP)侧前方内固定可靠性及其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 10具新鲜胸腰段标本 ,造成压缩性骨折后用或不用 NTP行侧前方固定 ,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在 4种不同生理运动状况下测定脊柱标本的生物力学数据。结果 :采用 NTP内固定后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 2 0 %和 16 % ;脊柱的强度和刚度在内固定后分别比正常对照组提高 2 0 %和 17% ;极限承载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提高 3%。结论 :采用 NTP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得到满足 ,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上优于正常对照组 ,显示出采用新型钛合金钢板生物力学性能的优越性 ,而且有减压充分、操作方便、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等优点。
王洪成红兵潘丞中王以进
关键词:脊柱胸腰段骨折生物力学
胸腰段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2002年
目的:通过对胸腰段脊神经形态及周围结构的观测,了解它们的详细解剖关系,以减少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方法:在16例成人防腐标本上,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对T10—L3脊神经的直径,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与椎体外缘的夹角以及神经与血管的关系等指标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T10-L3脊神经直径逐渐增粗,在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逐渐增大.与椎休外缘间夹角逐渐减小。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与血管关系自上而下为静脉、神经、动脉。出椎间孔外口的神经、血管伴行,静脉在上方,动脉或在神经下方,或越至神经上方,或与神经呈并排行走。结论: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剖学观测、研究,能有效的指导手术,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胡克苏成红兵曾毅潘丞中曹涌王洪朱建炜
关键词:解剖学手术治疗
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001年
行髓核摘除 +椎间融合口植入术 ,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12例。随访 6~ 12个月平均 10 .5个月 ,复查颈椎正侧位 ,过伸、过屈侧经 X线片 ,其中优 :7例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5 8.3% )。良 :全身状态已恢复接近正常 4例(33.3% ) ,改善 1例 (8.3% )。结论 :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新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 ,手术风险小的特点 ,适用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
王洪成红兵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颈椎间盘突出症
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对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 (T12 ~S1) 15具 ,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 ,分别以DunnⅢ、NTP、Z plate固定 ,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胸腰椎骨折采用三种前路内固定器固定后 ,在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 ,NTP、Z plate均优于DunnⅢ (P <0 0 5 ) ,而NTP和Z plate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NTP和Z plate系统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 ,能有效恢复失稳脊柱的稳定性 ,是较为理想的前路内固定器。
朱建炜成红兵王以进潘臣中王洪
关键词:生物力学胸腰椎骨折
脊柱前后路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11月应用后路Luque及椎弓根钉(Steffee、SF、TSRH)和侧前方(Z-plate)等5种不同器械进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3例,经过5个月~6年(平均3.4年)的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朱建炜成红兵潘丞中曹涌王洪胡克苏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手术治疗
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改良入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索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新型入路。方法:研究胸、腰段层次解剖的差别及复杂肌肉走行、毗邻和神经支配关系,汲取既往入路的各自优点,设计了独特的“┓”形切口、改良的“胸膜外 腹膜后”入路。新型入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操作,临床应用2 6例胸腰段疾患,均行减压、植骨及Z形钛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80min ,平均135min ,输血量2 0 0~80 0ml,平均4 2 3ml。术中无一例胸膜破裂,术后摄片示矫形优良,矢状位指数(sagittalindex ,SI)术后平均矫正10 3°,内固定物植入无一错误,无胸腔积液、深部感染,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恢复快。2 6例患者中13例获随访8~34个月,未见腰背肌肉失神经表现,内植物无失败,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提高至少1级占83. 2 % (10 / 12 )。摄片或CT扫描示融合成功,无假关节形成。随访期间SI轻度丢失1°~5°,平均2 5°。结论:新型“┓”形切口改良入路适应证广(T11- L2 ) ,技术难度低,损伤小,出血少,暴露充分,利于操作,手术时间缩短,还能避免加重脊髓、神经根及胸膜损伤,值得推广。
司军成红兵潘丞中曹涌王洪胡克苏朱建炜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侧前方钛钢板内固定切口改良胸膜损伤入路
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附11例报道
2002年
王洪成红兵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髋臼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