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抗原
  • 6篇绦虫
  • 6篇细粒棘球绦虫
  • 6篇棘球绦虫
  • 5篇旋毛虫
  • 5篇排泄分泌抗原
  • 5篇免疫
  • 5篇分泌抗原
  • 3篇旋毛虫病
  • 3篇原头节
  • 3篇六钩蚴
  • 3篇抗体
  • 3篇虫病
  • 2篇免疫原性
  • 2篇肌幼虫
  • 2篇反应原性
  • 1篇旋毛虫肌幼虫
  • 1篇旋毛虫幼虫
  • 1篇血清
  • 1篇荧光抗体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牛炳亨
  • 11篇朱兴全
  • 11篇孙学勤
  • 11篇窦兰清
  • 11篇王晓华
  • 7篇史晓红
  • 3篇张林
  • 2篇何惟
  • 1篇涂长春

传媒

  • 6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内蒙古畜牧科...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云南畜牧兽医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年份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六钩蚴排泄分泌抗原的免疫原性被引量:15
1991年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将其与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绵羊2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每只试验绵羊攻击1000枚虫卵,攻击后7个月剖杀试验羊观察肝肺包囊寄生情况。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诱导的免疫保护力(减囊率)达96.04%;混合抗原为93.39%,囊液抗原为76.21%,囊壁抗原为30.62%。免疫后试验羊的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朱兴全窦兰清史晓红孙学勤王晓华牛炳亨
关键词: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抗原
旋毛虫幼虫在实验感染猪体内的分布
1989年
有关旋毛虫幼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国内仅见于对实验鼠,兔和自然感染病例的观察。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各内脏组织、各部位肌肉的系统检查,以了解我国主要疫区流行的旋毛虫虫株大剂量感染对猪的影响和次代包囊幻虫在猪体内的分布状态。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10头苏白杂种猪,体重3.75~12kg,用鼠传代保存的旋毛虫幼虫以不同剂量经口感染。试验猪分为4组,第1~3组各3头,分别以800~1000条/kg、1200~2000条/kg、2200~3000条/kg剂量1次感染;第4组1头,以4200条/kg剂量感染2次。
窦兰清何惟朱兴全张林孙学勤王晓华牛炳亨
关键词:旋毛虫幼虫猪体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研究──六钩蚴排泄分泌抗原的反应原性被引量:4
1994年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幼排泄分泌(ES)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首次对六钧蚴ES抗原的反应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5μg/ml包被反应板分别与已知阳性、阴性血清;人工感染血清,免疫血清,疫区屠宰绵羊血清;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以及边虫感染的绵羊血清反应,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SephadexG-200层析对抗原有一定的纯化作用。纯化六钧蚴ES抗原可望用于绵羊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
朱兴全窦兰清孙学勤史晓红王晓华牛炳亨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抗原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原头节排泄分泌抗原的反应原性被引量:3
1994年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原头节排泄分泌抗原的反应原性朱兴全,窦兰清,史晓红,孙学勤,王晓华,牛炳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730046)笔者的初步研究已阐明,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纯化六钩蚴ES抗原可望能用...
朱兴全窦兰清史晓红孙学勤王晓华牛炳亨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抗原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研究——绵羊免疫后或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及细胞应答被引量:2
1993年
绵羊用六钩蚴排泄分泌抗原(ES)、原头节ES抗原、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绵羊棘球蚴囊液(SHCF)或囊壁抗原免疫后,和攻击感染虫卵后,应用ELISA、酯酶染色法及瑞氏-姬姆萨染色法研究了血清抗体、T、B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应答反应。初步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或抗原免疫后、攻击感染后都表现明显的血清抗体应答反应,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免疫应答依不同的抗原而具有不同性质。
窦兰清朱兴全孙学勤史晓红王晓华牛炳亨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绵羊抗体应答细胞应答
旋毛虫肌幼虫抗原的SDS-PAGE及EITB分析被引量:8
1990年
本文应用SDS-PAGE及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EITB)技术对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SDS-PAGE可显示15条多肽带。感染旋毛虫猪血清可特异性地识别6种多肽抗原。本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分离旋毛虫功能性抗原打下了基础。
朱兴全窦兰清王晓华孙学勤牛炳亨涂长春
关键词:旋毛虫肌幼虫抗原SDS-PAGE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原头节排泄分泌抗原的免疫原性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首次在绵羊阐明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及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的免疫原性。应用体外培养技术制备原头节ES抗原,用超声波粉碎法制备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经肌肉及皮下分两次免疫绵羊,最后一次免疫后14天攻击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1000枚,攻击感染后7个月剖检试验羊。结果表明,原头节ES抗原在绵羊诱导的免疫保护力(减囊率)达92.07%,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为74.89%。本实验还观察了血清抗体应答、T细胞应答与免疫保护之间的关系。
朱兴全窦兰清孙学勤史晓红王晓华牛炳亨
关键词:棘球绦虫绦虫抗原
旋毛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获得大量纯净肌幼虫,经冻融、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出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按不同剂量分别用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及油性剂乳化后间隔1周分2~3次免疫小白鼠。最后一次免疫后1周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7天查检肠道成虫估计成虫的生殖能力。攻击感染后5周剖检肌幼虫。结果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及油性剂的作用近似。弗氏完全性剂组以0.3mg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减虫率达65.71%;氢氧化铝佐剂组以0.6mg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减虫率达71.7%;油佐剂组以0.3mg抗原诱导的减虫率最高达62.32%。
窦兰清朱兴全孙学勤史晓红王晓华牛炳亨杨书军
关键词:旋毛虫病免疫抗原佐剂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在猪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2年
免疫荧光技术具有敏感、特异、稳定、快速及结果判定精确直观等优点,国外曾将其用于人畜旋毛虫病的检测,证明是检测旋毛虫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我们在实验室建立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方法的基础上,对采自甘肃及河南的1199份屠宰猪血清进行了猪旋毛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抗原片的制备:按朱兴全等(1987,1988)
朱兴全窦兰清孙学勤张林王晓华牛炳亨
关键词:猪病旋毛虫病流行病学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猪实验旋毛虫病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1991年
本文报道了间接免疫过氧化酶(IIP)染色法、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ABC)染色法对实验感染猪旋毛虫病抗体消长规律的初步观察结果。大剂量(10000条/头)感染后14天,IIP 染色、IFAT 及 ABC 染色均可检出血清抗体,感染后5—9周抗体滴度达高峰,最高滴度分别为1∶2540、1∶1270及1∶4032。阳性反应可持续到感染后44周。丙硫咪唑治疗后抗体滴度短期间下降不明显。感染50条/头的低剂量组在感染后第4、5及4周,上述三种方法可检出抗体、但阳性反应持续时间短、抗体消失快。试验初步表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用于猪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
朱兴全牛炳亨窦兰清何惟张林王晓华孙学勤
关键词:旋毛虫病抗体染色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