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梅

作品数:45 被引量:640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8篇土壤
  • 8篇氮沉降
  • 8篇
  • 7篇温带森林
  • 6篇污染
  • 4篇退耕
  • 4篇退耕还林
  • 3篇造林
  • 3篇沼泽土
  • 3篇水环境
  • 3篇填埋
  • 3篇填埋气
  • 3篇土壤N
  • 3篇泥炭
  • 3篇铅污染
  • 3篇环境铅
  • 3篇高寒湿地
  • 3篇
  • 3篇产业转移
  • 2篇氮矿化

机构

  • 3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北京市垃圾渣...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45篇王春梅
  • 7篇王金达
  • 6篇刘景双
  • 6篇张学林
  • 6篇张艺
  • 6篇王汝南
  • 6篇欧阳华
  • 4篇蔺照兰
  • 4篇高俊琴
  • 4篇许可
  • 4篇王艳
  • 4篇张锋
  • 4篇杨欣桐
  • 3篇肖伟华
  • 3篇于君宝
  • 3篇武瑶
  • 3篇韩雪
  • 3篇刘卫敏
  • 2篇严登华
  • 2篇王昊

传媒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7篇200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可测温的野外模拟增温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测温的野外模拟增温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野外原位试验,在无扰动的条件下,实现地表气温升高并可实时掌握增温效果的土壤增温装置与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开顶箱箱体和测温设备两部分。箱体采用有机玻璃...
王春梅王鑫晴胡勤卢雅卓
基于EEM-PARAFAC分析冻融作用对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土壤冻融格局的改变,而冻融作用又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生深刻的影响。【方法】以高寒泥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的方式开展了两种冻融条件下(日冻融:−3℃/5℃,12 h/12 h,30次;深度冻融:−24℃/5℃,20 d/10 d,1次)的试验研究,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EEM-PARAFAC)分析探究土壤DOM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结果】(1)经过30 d培养后,两种冻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日冻融和深度冻融条件下土壤样品的DOC含量分别为183.26和187.06 mg/kg,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80%和21.26%(P<0.05)。(2)不同冻融条件下的土壤DOM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线型差异较小,无明显特征吸收峰,且显示出吸光度随波长呈指数衰减的趋势,但经冻融处理的样品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3)两种冻融处理均使得土壤DOM的腐殖化指数(HIX)值(从4.42增加至11.73和17.10)、254 nm处的单位比色皿光程下的紫外吸收值(SUVA_(254))(从1.35 mg/(L·cm)增加至1.37和1.40 mg/(L·cm))以及A_(253)/A_(203)值(0.38增加至0.40和0.43)增大,波长275~295 nm处光谱斜率系数减小(从13.34μm^(−1)减小至13.23和12.91μm^(−1))。(4)EEM-PARAFAC鉴别出的荧光组分有类富里酸物质、类腐殖酸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蛋白物质,冻融改变了土壤DOM的组成以及各组分的贡献率。对照组土壤DOM组分C1、C2和C3的贡献率分别为37%、32%和31%;日冻融条件下,组分C1、C2和C3的贡献率分别为41%、34%和25%;深度冻融条件下,组分C1、C2和C3的贡献率分别为44%、35%和21%。【结论】冻融改变了土壤DOM的数量和质量,表现为DOC含量的增加和腐殖化程度的提高。
王鹏商帅帅郭璠邱景琮王鑫晴王诗淇王春梅
关键词:冻融溶解性有机质
哈大齐工业走廊承接产业转移水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风险源、胁迫因子、生境、评价终点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水环境相对风险评价模型,并将研究区按照行政界线划分为3个风险评价单元,选取哈大齐地区重点承接的污染产业为风险源,选择水域作为风险受体,农田、林地、草地3种生境作为传播胁迫因子的媒介或载体,水质、水量、水生态为评价终点,对哈大齐承接产业转移水环境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为最高风险区,其次是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相对风险分别为146.40、110.70和41.16。不同风险小区的最主要风险源不同,哈大齐3个城市主要风险源分别为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食品制造业。相反,各风险小区的主要胁迫因子大致相同,主要有需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生境破坏等。
武瑶王春梅肖伟华刘卫敏
关键词:环境学产业转移哈大齐工业走廊
沈阳市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被引量:58
2003年
实地调查采样、结合GIS技术进行室内综合分析 ,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大气、土壤、灰尘中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沈阳市环境中铅暴露普遍 ,铅污染较严重 ,铅浓度空间分异大 ,已形成 4个高浓度中心 .并且大气铅浓度有明显的日、季和年变化规律 .沈阳市环境铅污染已经影响了儿童健康 ,0~ 1 0岁儿童 (ZPP >2 3μmol/L)血铅范围是 1 0 98~ 5 1 1 2 μg/L ,平均值是 1 35 5 9μg/L ,4 0 %的儿童血铅水平超标 .儿童血铅与大气铅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土壤和灰尘 .实行无铅汽油之后 ,大气铅污染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土壤和灰尘中的铅容易以扬尘的方式再次进入大气 ,存在潜在风险 ,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
王春梅欧阳华王金达刘景双张学林王艳
关键词:环境毒理环境铅污染儿童铅中毒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被引量:57
2007年
为了评价退耕还长白落叶松对土壤碳的影响,该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敦化市为例,选择了7个退耕后演替的不同时间序列的长白落叶松样地,及其附近的250年生原始林作为土壤长期碳汇潜力的一个参照,通过采集矿质土壤样品,并测定生物量碳、凋落物碳,研究长白落叶松第1个轮伐期间土壤碳量和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退耕后12年碳密度降低到最小量75.87 Mg/hm^2,然后逐渐恢复;在退耕21年的时候,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农田的水平,即84.28 Mg/hm^2.21年后土壤碳密度出现净积累.造林后33年,土壤碳的增加和减少与生物量碳的累积相比是比较小的,而长期来看(250年),土壤碳库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63.4%.这种情况表明,肥沃的土壤退耕还林后,长期来看是一个可观的碳汇.颗粒态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中对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敏感的指标.在0-30 cm土层中,长白落叶松林地和原始林粗颗粒态有机质分别是耕地的2.7和3.4倍,颗粒态碳在土壤总碳中的分配比例是增加的,表明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在好转.
王春梅刘艳红邵彬赵景刚
关键词:退耕还林矿质土壤长白落叶松
模拟增温和氮沉降的耦合作用对高寒泥炭湿地土壤碳激发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土壤碳激发效应是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关键机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对其的影响关系到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本研究基于已进行4年氮添加的高寒泥炭湿地土壤,在5℃、15℃条件下,将对照以及不同水平的氮添加土壤培养60 d,结合13C标记的葡萄糖来探究模拟增温和氮沉降的耦合作用对土壤碳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地增加土壤碳矿化速率(P<0.05),而氮添加无显著影响。增温显著提升激发效应强度,在对照样地,15℃处理中土壤碳激发效应比5℃处理平均增加37.5%。不同温度中的氮添加均使土壤激发效应强度由正向转变为负向,低氮、中氮、高氮相比于对照碳激发效应强度分别平均降低71.1%、90.8%、113.3%。不同氮水平在5℃处理对土壤碳激发效应的影响不显著,而15℃处理土壤碳激发效应的强度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减弱。外源碳添加水平影响土壤碳激发效应强度,与高碳添加水平相比,低碳添加使土壤碳激发效应平均增加23.9%。这些结果表明,温度的增加使正向的土壤碳激发效应更易发生,即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加速,进而加速气候变暖;氮添加则会导致负向的土壤碳激发效应发生,缓冲气候变暖导致的土壤碳库不稳定性的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氮添加使土壤碳激发效应的强度降低的越显著,即气候变暖增强的背景下,大气氮沉降的加剧有可能导致土壤碳激发效应强度的降低,部分抵消升温而导致的正向碳激发效应。在未来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的共同作用下,究竟土壤激发效应和土壤碳库将会如何响应仍需进一步的量化研究和模型预测。
李赟王春梅高士杰王鹏邱景琮商帅帅
关键词:模拟增温同位素标记
填埋气产气量估算模型在我国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填埋气(LFG)是一种利用价值高的高热值清洁燃料,对LFG进行控制和利用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对LFG产量及产气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重点分析了两中典型的生活垃圾填埋气估算模型:Land GEM模型、Scholl Cayon模型,探讨了这两种模型参数的确定。并以北京市某填埋场为例,运用两种模型预测该填埋场填埋气产气量,比较讨论分析了两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为LFG的利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孙跃强王春梅张洁伦小秀王昊
关键词:填埋气
沈阳市城区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被引量:94
2003年
对沈阳市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区土壤中全铅含量为26~2910.60mg/kg,平均为199.72mg/kg,是对照(33.30mg/kg)的6倍,是沈阳市土壤背景值(22.15mg/kg)的9倍;沈阳市区灰尘中铅浓度范围为19.58~2809.90mg/kg,平均为220.06mg/kg,是对照(37.97mg/kg)的5.8倍;沈阳市土壤和灰尘中铅分布空间差异大,局部污染比较严重,灰尘中铅与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趋于一致,铁西区铅浓度最高,其次是和平区、皇姑区和于洪区的交界处以及大东工业区;土壤和灰尘中铅含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成反比,与距地表的距离也成反比.
王金达刘景双于君宝王春梅王艳
关键词:土壤
垃圾填埋气产生量估算模型简述被引量:1
2012年
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填埋气中甲烷的成分占40%~60%,可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利用填埋气首先确定其产生速率和产生量,建立准确预测填埋气产气量、产气周期、产气速率的估算模型非常重要。本文论述计算甲烷气体产生量和产气速率模型(动力学模型、统计学模型与经验模型)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使用条件,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经验模型。应用国外成熟模型对北京市填埋场进行填埋气估算,需要调整模型中相关参数,关键参数的确定需要实验数据作支撑。
孙跃强王昊王春梅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产气量
沈阳市多介质环境铅污染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大气、土壤、灰尘、加杨叶和儿童血铅等多介质环境中Pb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区铅暴露普遍,各环境介质铅污染较严重.铅浓度空间分异大,从市中心到郊区铅污染由重到轻,局部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形成4个高浓度中心.儿童血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大气铅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季节变化是冬>春>秋>夏,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土壤、灰尘、加杨叶介质中的铅浓度重心相距较近, 且都远离几何中心.儿童血铅与大气铅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土壤和灰尘.实行无铅汽油之后,大气铅污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土壤和灰尘中的铅容易以扬尘的方式再次进入大气,成为二次污染源.
王春梅欧阳华王金达刘景双张学林严登华
关键词:铅污染多介质环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