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彬

作品数:3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活性
  • 5篇野生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木瓜
  • 4篇药物
  • 4篇野木瓜
  • 4篇野生稻
  • 4篇皂苷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组
  • 3篇侗医
  • 3篇学成
  • 3篇荧光
  • 3篇用药
  • 3篇体外
  • 3篇总皂苷
  • 3篇抗炎
  • 3篇抗炎活性

机构

  • 38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湖南医药学院
  • 2篇深圳大学
  • 2篇武汉纽斯特生...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8篇王德彬
  • 16篇杨光忠
  • 8篇李竣
  • 7篇胡鑫
  • 6篇徐婧
  • 6篇覃瑞
  • 6篇刘新琼
  • 5篇陈玉
  • 4篇洪宗国
  • 4篇崔圆圆
  • 2篇陈雁
  • 2篇卢海蓉
  • 2篇李刚
  • 2篇梅之南
  • 2篇黄先菊
  • 2篇张向明
  • 2篇杨芳
  • 2篇刘学群
  • 2篇汪莎
  • 2篇王娇

传媒

  • 11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绿色科技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Chines...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链球菌制剂对NOD鼠脾细胞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2009年
为了探索链球菌制剂对NOD鼠脾细胞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试验以NOD鼠为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5~20周龄,皮下注射链球菌制剂,每只0.1 mg,对照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分别取未发病鼠、已发病鼠及经链球菌制剂免疫后小鼠的眼底血、脾脏制成脾细胞DMEM悬液,夹心ELISA法测IFN-γ、IL-4的含量。结果发病鼠IFN-γ的分泌量高于链球菌制剂的免疫鼠,而IL-4低于后者。链球菌制剂可能通过调节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来预防性地治疗糖尿病,从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王德彬郑红波刘新琼
关键词:NOD鼠血清细胞因子
侗医药思想梳理与理论架构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从侗族古歌中寻找侗医药思想脉络,架构了侗医药的世界观与生命观、辩证与治疗方法及用药方法,认为侗医药尊崇中医元气论与阴阳思想,而在阴阳辩证上多考虑盈亏、寒热、滑塞三对矛盾,更关注六类疾病,发展六性六味的侗药,可构建六角形的侗医药理论体系.
洪宗国杨光忠王德彬郑钦方汪冶
关键词:侗医药
高杆野生稻PR2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2009年
根据已知植物病程相关蛋白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PR2)的保守结构域设计2对简并引物,从高杆野生稻基因组DNA中分离出3条防卫基因类似物(defense—genes analogues,DGAs),其中2条具有通读的ORF,另一条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对这3条序列在N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在核苷酸水平这3条序列均与水稻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具有90%~93%的同源性,与已知大麦、小麦、高梁、黑麦、燕麦、玉米等其它植物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具有69%-81%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与水稻、大麦、小麦、黑麦的β-1,3-葡聚糖酶具有60%~93%的同源性。对具有通读ORF的2条序列RD1-GG6和RD1-GG12进行表达分析,发现经水杨酸(SA)诱导后表达量明显提高。
王德彬韦靖鸾张丹刘新琼刘学群王春台张向明
关键词:Β-1,3-葡聚糖酶
栽培稻、斑点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基因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以栽培稻总DNA为探针,对栽培稻(AA)自身、斑点野生稻(BB)以及药用野生稻(CC)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并以斑点野生稻总DNA为探针,对自身和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以此研究A、B、C 3个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B、C基因组之间都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其中AA与CC之间的信号最强,BB基因组与AA基因组次之,BB基因组与CC基因组的信号最弱。说明A、B、C 3个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A与C最近,B与C最远。
高露王德彬刘新琼覃瑞
关键词:栽培稻药用野生稻
链球菌制剂对NOD鼠胰岛瘤细胞株NIT生长影响的体外研究
2006年
为了研究A群溶血性链球菌制剂对NOD鼠胰岛细胞瘤细胞株N IT体外生长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NOD鼠胰岛细胞瘤细胞株N IT和正常小鼠胰岛β细胞,以不加药物的培养孔作为对照来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M 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经A garose ge l电泳分析DNA ladder条带检测凋亡,结果表明:A群溶血性链球菌制剂能显著抑制N IT细胞增殖,而对正常胰岛β细胞没有影响,且该制剂有促N IT细胞凋亡的作用.
王德彬卢海蓉
关键词:胰岛Β细胞
野木瓜总皂苷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木瓜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野木瓜藤茎粉末以乙醇水溶液浸泡提取,提取液蒸干后,得到醇提物浸膏;(2)步骤(1)得到的醇提物浸膏以甲醇水溶液溶解后,以乙酸乙酯萃取,分别收集上层乙酸乙酯萃取...
杨光忠汪莎李竣陈玉徐婧胡鑫王德彬
文献传递
齐墩果酸衍生物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衍生物Bio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的影响。RT-PCR测定化合物对PPARγ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对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pG2细胞经1.72×10-5mol·L-1的胰岛素诱导后,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10-5、10-6、10-7mol·L-1的Bio均可增加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5),增加率分别为135%、62%、39%。RT-PCR检测显示Bio可提高胰岛素抵抗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io可上调胰岛素抵抗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结论 Bio对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PPARγ的表达相关。
徐婧朱林卉王德彬胡鑫杨光忠
关键词:齐墩果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PPARΓ
利用栽培稻C_0 t-1DNA和基因组DNA比较分析斑点野生稻和短药野生稻基因组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利用来源于A基因组栽培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对栽培稻、斑点野生稻和短药野生稻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发现C0t-1DNA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这3种染色体的着丝粒、近着丝粒和端粒区域,在斑点野生稻染色体上的信号多于短药野生稻,与gDNA作为探针FISH的结果相一致,说明A和B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明显近于A和F基因组。确定了含有中高度重复序列的C0t-1DNA用于属内种间关系研究的可行性,并根据C0t-1DNA的FISH结果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
董正伟柳哲胜王德彬蓝伟侦覃瑞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药学本科综合一体化实验设计探索被引量:2
2018年
药学本科综合一体化实验设计研究了的药学研究的整体性,对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和药理实验教学作出总体规划,构建了大黄素提取、精制、分子模拟、片剂制备工艺和急性毒性实验一体化实验项目。探讨药学实验整体的衔接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体现以目标产物作为一体化实验的主线,使药学实验教学具有连续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实现了培养药学本科学生整体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李竣王强王少兵王德彬
关键词:教学改革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
利用GISH和C_0t-1DNA-FISH对稻属B,C,G基因组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究稻属B,C,G基因组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中高度重复序列在稻属不同物种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利用药用野生稻和斑点野生稻的中度和高度重序列C0t-1 DNA和总基因组作为探针,对疣粒野生稻进行了比较染色体原位杂交分析.该2种野生稻的总基因组和C0t-1 DNA在疣粒野生稻染色体上信号覆盖率分别为(72.39±0.11)%,(75.60±0.18)%,(47.93±0.16)%,(55.47±0.12)%.此外,以C0t-1 DNA的杂交信号组成为依据,对疣粒野生稻染色体组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G基因组和B,C基因组之间的关系都比较远,其原因可能是G基因组要早于B,C基因组从稻属的祖先中发生分化,并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加倍、重排和基因选择性丢失等现象,形成了各自种的特异基因组成分.稻属基因组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与功能基因一样,在不同种中也存在着相当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并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基因组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加倍的结果.
覃瑞马骞王德彬吴绮
关键词:核型疣粒野生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