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五一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房室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2篇血压
  • 2篇隐匿
  • 2篇隐匿性
  • 2篇高血压
  • 2篇房室阻滞
  • 1篇导联
  • 1篇调搏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表现
  • 1篇心电图检查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悸
  • 1篇心律

机构

  • 9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9篇王五一
  • 3篇邓玉莲
  • 3篇胡锡衷
  • 2篇吴晓丹
  • 2篇许春萱
  • 2篇潘棱
  • 1篇许春黄
  • 1篇刘卫华
  • 1篇陈林
  • 1篇郑秀玉
  • 1篇高榕萍
  • 1篇林峰
  • 1篇薛飞龙
  • 1篇张祖杰
  • 1篇吴卫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交界性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并等频性房室分离1例
2010年
1心电图报告 患者,男,50岁。以阵发性心悸为主诉求诊。门诊心电图如图1。各导联未见明显P波,于AVF导联似见R波切迹,R-R间期560ms,于Ⅰ、Ⅲ、Ⅴ1、Ⅴ6导联见提前出现宽畸QRS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判为室性早搏。仔细辨认,I导联室早的R波后见与其前一个QRS波(拟为负向波,振幅0.1mv,时限0.08ms)前切迹频率相同。
王五一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隐匿性交界性AVF导联QRS波群阵发性心悸
P波切迹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本文对P波切迹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本文共记录 336例心电图 ,其中 16 3例为健康对照组 ,173例为高血压组 ,高血压组中随机选择 4 8例 ,按P波时限分两组 :高血压A组 (P波时限 <0 11秒 )及高血压B组 (P波时限≥ 0 11秒 ) ,分析高血压A组、B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及对高血压A组、B组及正常人组P波时限、峰间距、麦氏指数、PtfV11均值检验。结果 健康对照组P波切迹阳性率为 2 0 % ,而高血压组为 5 3% ,高血压A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为 19% ,高血压B组为70 % (P <0 0 1) ,均值检验说明PTfV1对宽时限P波切迹有一定参考价值。结论 宽时限P波切迹提示心脏临床异常事件发生可能 ,按P波时限可分Ⅰ°、Ⅱ°及Ⅲ°P波切迹 ,除左房大外 ,尚有不完全性左房内传导阻滞可能。
王五一许春萱邓玉莲潘棱吴晓丹胡锡衷
关键词:高血压
间歇性预激伴房室阻滞1例
2007年
患者男,35岁,反复心慌20年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后3次心电图如下:图1.两种QRS波群前均有P波,其中第1、3、5、7、9、11个QRS波群时限正常,PR间期0.20s,第2、4、6、8、10个QRS波宽大畸形。其前似有8波,PR间期0.08s,PP间期均为0.6s,P波后QRS波群规律性呈现正常、宽大畸形及脱落。
王五一刘卫华薛飞龙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房室阻滞
高血压病切迹P波的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切迹P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50例高血压病人心电图记录出现P波切迹者,按P波时限分两组:高血压A组(P波时限<0.11秒)高血压B组(P波时限≥0.11秒)。分析高血压A组,B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高血压A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为18%,高血压B组为71%(P<0.01)。结论:宽时限P波切迹提示发生心脏临床异常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王五一邓玉莲潘棱吴晓丹胡锡衷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切迹P波心电图检出率
房室阻滞误诊探讨
2012年
目的本文对临床常见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误诊进行分析,以提高生理性与病理性传导阻滞的鉴别。方法随机选择心电图诊断一度~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对误诊患者(包括错诊、漏诊)进行误诊率统计,并对典型病例分析。结果 400例房室阻滞患者误诊率分别为,窦性心律2%,房性心律失常13%,交界性心律失常5%,室性心律失常6%。结论混淆生理与病理性阻滞是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
王五一
1200例体检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体检者体表心电图,了解异常情况,为早期发现心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 200例体检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体检心电异常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传导阻滞、过早搏动和窦性心律;男性心电异常率高于女性,且异常改变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结论]定期检查心电图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高榕萍郑秀玉王五一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早搏
复合性旁道引起顽固心动过速一例
1993年
患者,男,38岁,入院6天为持续性宽QRS心动过速,频率150次/min。食道调搏S1S1法刺激在S1S1间期=250ms起搏频率下,患者QRS波由宽变窄,SR间期逐渐延长至脱落呈文氏现象或者经SR间期(0.08ms)呈1:1下传,患者短暂恢复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0s,QRS形态正常,证实患者有James预激存在。图C偶然记录到病人发作开始时ECG。
王五一许春黄薛宝钗
关键词:心动过速旁道起搏频率食道调搏房室分离心室夺获
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表现与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扩张性心肌病(DCM)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83例DCM病人和86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分析参数包括QRS时限,RV5电压,异常QRS波切迹,异常Q波,心律失常,及ST-T改变。83例扩心病人按QRS时限分为A组(41例,QRS时限<0.10秒)、B组(14例,0.10秒0.12秒),比较各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情况及左、右室内径差异。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DCM病人QRS时限明显增宽[(0.086±0.02)比(0.119±0.04)],RV5电压明显减低[(1.58±0.51)比(1.08±0.72)],异常QRS波切迹(5.8%比54.1%)、异常Q波(1.4%比23%)、心律失常(2.9%比67.2%)及ST-T改变(7.2%比100%)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0.01)。DCM患者A、B、C组中,心功能II级,C组显著少于A组(20.0%比48.1%),左室舒张内径C组显著大于A组[(7.03±0.67)mm比(5.68±0.58)mm,P<0.05]。结论:扩心病患者心电图有显著改变,QRS时限与心功能及左室内径有一定关系,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五一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833例分析(摘要)
2002年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 1993年 3月至 2 0 0 2年 7月射频消融治疗的 83 3例快速心律失常。左房室旁道消融二尖瓣环室侧 ,右房室旁道消融三尖瓣环房侧 ;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 ,改良房室结慢径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心内膜激动时间及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 ,标测起源点消融 ;心房扑动采用三尖瓣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的方法 ;房性心动过速采用双大头电极顺序标测法。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5 2 3例 ,成功 5 1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 40例 ,全部成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42例 ,成功 3 5例 ;房性心动过速 2 1例 ,成功 17例 ;房扑 7例 ,成功 5例。消融成功率 97.4% ,总复发率 3 .8% ,并发症发生率 1.8% ,无死亡病例。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各类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复发率低 ,可重复应用。
林峰许春萱陈林吴卫王五一邓玉莲胡锡衷张祖杰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