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世树

作品数:98 被引量:38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40篇隔震
  • 21篇支座
  • 17篇隔震支座
  • 16篇阻尼
  • 14篇阻尼器
  • 13篇地震
  • 12篇刚度
  • 10篇有限元
  • 8篇负刚度
  • 7篇有限元分析
  • 7篇橡胶隔震支座
  • 6篇基础隔震
  • 6篇发电
  • 6篇风机
  • 5篇弹簧
  • 5篇碟形
  • 5篇碟形弹簧
  • 5篇数值模拟
  • 5篇自适
  • 5篇自适应

机构

  • 93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理工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 3篇中南建筑设计...
  • 2篇杭州天元建筑...
  • 1篇爱知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工...
  • 1篇保利房地产(...
  • 1篇武汉泽瑞环科...
  • 1篇柳州东方工程...
  • 1篇广东电网有限...

作者

  • 98篇熊世树
  • 15篇朱宏平
  • 11篇黄丽婷
  • 11篇袁涌
  • 10篇纪晗
  • 8篇唐家祥
  • 7篇张冲
  • 6篇王伟
  • 4篇李黎
  • 4篇潘琴存
  • 3篇付杰
  • 3篇肖鹏
  • 3篇李黎
  • 3篇龚微
  • 2篇陈金凤
  • 2篇叶昆
  • 2篇刘世平
  • 2篇资道铭
  • 2篇张仲先
  • 2篇朱昆

传媒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工程抗震与加...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高等建筑教育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华中理工大学...
  • 2篇土木工程与管...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工程抗震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建筑技术
  • 1篇施工技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华南地震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单向阻尼器活塞拉杆组件以及单向阻尼器
本发明属于阻尼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向阻尼器活塞拉杆组件及单向阻尼器。该活塞拉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本体,活塞本体密封固定于活塞杆上且与活塞杆同轴;活塞本体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常通孔和至少一个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包括门孔、门...
刘震卿卞维福朱宏平熊世树
文献传递
线性阻尼隔震与非线性隔震系统近断层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近断层地震动作用对不同类型隔震系统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线性阻尼隔震与非线性隔震系统在不同脉冲周期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并提出了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系统的改进方案.首先,采用三角函数衰减模型模拟分析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速度脉冲特性,根据其脉冲周期分布情况和结构基本周期选取了三条代表性近断层地震波。然后,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对线性阻尼隔震、非线性隔震和联合隔震的八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较非线性隔震,线性阻尼隔震且阻尼比为0.2-0.3时能够满足大震时控制隔震层位移、小震时控制上部结构反应的理想隔震目标,且对不同脉冲周期具有适应性。脉冲周期接近或大于结构共振周期时,改进的联合隔震能进一步提高隔震效果和隔震安全性。
龚微熊世树
关键词:隔震滞回阻尼
三维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反应的非线性分析被引量:21
2004年
提出了一种铅芯橡胶碟簧三维隔震支座 (3DB) ,它由铅芯叠层橡胶支座LRB和加有阻尼材料的碟形弹簧支座DSB串联组成 ,3DB能有效解决三维隔震支座竖向阻尼的难题 ,并可以有效地抑制摇摆 .建立了 3DB三维隔震框架结构多维地震反应的非线性分析模型及其运动方程 ,并以一栋平面为L形的五层 3DB三维基础隔震框架结构为例 ,对其多维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 ,本系统的三维隔震效果十分明显 ,地震反应降低了 5 0 %以上 .
熊世树陈金凤梁波苏经宇
关键词:三维隔震多维地震反应铅芯橡胶支座
混凝土框架-钢屋盖协同工作的受力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在考虑混凝土框架的协同作用下,对采用拱形梭式桁架屋盖的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用振弦应变计进行施工过程现场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3个关键问题:温度效应、地震响应和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其中,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其他分析不考虑材料塑性。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该屋盖受力影响显著;不同地震波作用工况下,控制杆件应力变化的最大值超过40%;行波效应对杆件应力的影响随波速的减小而增大,且对不同位置杆件应力的影响不同;主桁架腹杆和侧向支承的强度和刚度,对屋盖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影响显著;当考虑不同支承方向的框架协同作用时,屋盖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变化较为明显。
熊世树纪晗黄鹂婷
关键词:非线性有限元温度效应
龙卷风涡破裂结构流场CFD解析与动力学特征
对于龙卷风这一具有强对流特征的流场结构已开展诸多研究,研究主要针对龙卷风内部平均流场与脉动风场.发现了龙卷风内近地强入流、涡核低气压、类似于Ekman螺线的风向变化等流场特征,本文通过大涡模拟研究了涡破裂龙卷风结构下的平...
刘震卿熊世树李秋明张冲
关键词:龙卷风流动特性脉动风场
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及隔震效果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对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及此支座对桥梁的隔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输入正弦波研究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是速度相关型支座,加载频率的等效水平刚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其等效阻尼系数影响不大。然而加载经历对新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与等效阻尼系数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通过速度控制型实时子结构试验精确、定量地验证了新型高阻尼橡胶支座对桥梁的减隔震效果。
袁涌朱昆熊世树资道铭
关键词:实时子结构试验等效刚度
风机尾流区湍流场特性数值仿真
2019年
基于LES模型利用致动方法对风机进行尾流数值研究,分析风机尾流速度场分布特点,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研究多个致动方法适用条件,首次开展风机尾流流场动量平衡研究,为风机尾流解析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全流域内,致动线方法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而在近尾流区,致动盘方法难以捕捉较大流场梯度;在远尾流区,动量平衡主要发生在对流项与湍流应力项之间,而在近尾流区,压力梯度项较为明显。
罗啸宇李秋明刘震卿熊世树
关键词:湍流LES
拟负刚度隔震Benchmark模型减震效果及适应性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国际通用Benchmark隔震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负刚度智能隔震控制策略及其一组有效控制参数.采用Matlab模拟分析了双向地震作用下普通隔震、H2/LQG主动控制、H2/LQG-clipped半主动控制、Passive-on被动控制和拟负刚度控制时模型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了250条不同场地地震波下五种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拟负刚度智能隔震集合了主动和传统半主动控制的优点,其综合控制性能最优,能同时有效降低大地震时隔震层位移和中小地震时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研究了不同断层距的近场地震下不同控制方式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得出了近场影响系数.
龚微熊世树
关键词:智能隔震半主动控制BENCHMARK模型近场地震
新型全塑人手孔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为了解决传统通讯管道人手孔存在的费时费工等问题,采用硬质聚氯乙稀板材加工制造了一种新型人手孔.通过对该种新型全塑人手孔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抗老化性能以及对人手孔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了新型人手孔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种新型全塑人手孔完全可以用于工程实践中,为通讯管道人手孔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黄丽婷熊世树杨剑华
关键词:抗冻性力学性能
螺栓排列对内填钢板胶合木梁柱和梁式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3年
为研究螺栓排列方式对内填钢板胶合木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螺栓齐列、错列的胶合木梁柱节点及梁式节点进行单调加载试验。探讨节点失效模式及破坏机理,获得该类节点的弯矩-转角及荷载-位移曲线,并对节点的刚度、延性、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除加载初期,螺栓与螺孔之间因初始空隙发生接触的低刚度段外,节点受力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螺栓错列可以提高梁柱节点及梁式节点的受弯、抗拉承载力和极限变形:其屈服弯矩和抗拉屈服荷载相较于螺栓齐列梁柱节点及梁式节点,分别提高了35%和7.1%。螺栓错列梁柱节点在塑性阶段变形较小,其延性系数约为螺栓齐列梁柱节点的71%;螺栓错列梁式节点的塑性变形较大,延性较好,抗拉延性系数为螺栓齐列梁式节点的2.79倍。
陈州张慎李霆熊世树
关键词:胶合木梁柱节点螺栓连接承载能力破坏模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