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红松

作品数:51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慈溪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颅脑
  • 18篇脑损伤
  • 17篇颅脑损伤
  • 14篇伤患者
  • 13篇创伤
  • 10篇出血
  • 9篇蛋白
  • 9篇急性
  • 8篇颅脑创伤
  • 8篇脑出血
  • 8篇脑创伤
  • 8篇高血压
  • 8篇创伤患者
  • 7篇预后
  • 7篇手术
  • 7篇细胞
  • 7篇高血压脑出血
  • 6篇重型
  • 6篇重型颅脑
  • 6篇重型颅脑损伤

机构

  • 43篇慈溪市人民医...
  • 8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51篇潘红松
  • 43篇许信龙
  • 43篇魏晓捷
  • 40篇傅小君
  • 36篇陈再丰
  • 17篇谢青松
  • 10篇汤崇辉
  • 5篇方战舰
  • 4篇冯杰
  • 4篇闻路通
  • 4篇励东
  • 3篇施敏
  • 3篇付小君
  • 3篇吴梓苗
  • 3篇胡益岚
  • 2篇李立新
  • 2篇林超
  • 1篇史斌群
  • 1篇傅伟明
  • 1篇龚立权

传媒

  • 18篇浙江创伤外科
  • 8篇现代实用医学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
2010年
颅脑创伤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1%,且生存的患者中大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国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颅脑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是城镇颅脑创伤的首位原因。其中,与急性酒精中毒相关的交通事故占了不小的比例,在北美交通事故原因的统计资料中,急性酒精中毒占了40%以上。
许信龙汤崇辉傅小君魏晓捷潘红松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神经细胞凋亡颅脑损伤后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外科疾病交通事故
急性酒精中毒后颅脑创伤性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92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急性酒精中毒组(B组),单纯颅脑创伤组(C组)和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创伤组(D组)。根据建立模型到动物处死的时间,每组又分6h,24h,72h,168h四个亚组。各亚组随机取其中6只在麻醉下经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免疫组化法观测AQP-4的表达。其余6只在各时间点快速断头取水肿带脑组织,干湿法测脑组织含水量,RT-PCR法测AQP-4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AQP-4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用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脑组织的含水量和AQP-4的表达无明显变化,C组和D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且D组脑组织含水量的增加大于C组,而AQP-4表达的增加却小于C组。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因抑制了AQP-4表达的增加而使颅脑创伤后的脑水肿更加严重。
汤崇辉许信龙博小君魏晓捷潘红松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水通道蛋白4
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常规西医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40例及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降低最显著;治疗后3组愈显率分别为:22.5%,52.5%及70%,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愈显率最高,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5%及97.5%,针刺组和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均较常规组显著增高(P<0.01),但两者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3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BI)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增加最显著。结论针刺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质量,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依赖性,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后作用更显著。
陈再丰许信龙魏晓捷傅小君潘红松谢青松闻路通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针刺通心络胶囊
骨瓣回纳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骨瓣回纳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将56例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骨瓣减压组和骨瓣回纳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颅内压监护的数值,中线移位恢复程度,脱水剂的使用量,术后6月的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GCS评分、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和颅内压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护值,中线移位程度,脱水剂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骨瓣回纳组ADL评分优于去骨瓣减压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行骨瓣回纳既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又减少了二期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方战舰汤崇辉傅小君魏晓捷潘红松励东陈再丰胡益岚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各40例;同时选择体检健康成年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针剂30m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和第7天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治疗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0.05);依达拉奉组血清CRP浓度低于常规组(<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常规组(<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陈再丰付小君魏晓捷潘红松许信龙
关键词:颅脑损伤C反应蛋白质依达拉奉预后
超早期与非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06年
魏晓捷陈再丰付小君潘红松周江文励东汤崇辉许信龙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小骨窗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病理变化
47例后颅窝骑跨型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2010年
目的总结后颅窝骑跨型急性硬膜外血肿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后颅窝骑跨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3例,中残8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后颅窝骑跨型急性硬膜外血肿应积极手术,根据出血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魏晓捷陈再丰傅小君许信龙潘红松谢青松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
单纯皮质动脉破裂出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傅小君潘红松许信龙魏晓捷
关键词:动脉破裂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脑皮质手术
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70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即伤后6小时内将25%硫酸镁8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匀速静脉推注,时间约为15分钟,再用25%硫酸镁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24小时缓慢静脉滴注,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连用7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3个月后恢复情况采用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个月后对照组GOS评分为2.39±1.52,治疗组GOS评分为3.41±1.5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硫酸镁能显著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保护神经功能。
潘红松陈再丰魏晓捷许信龙傅小君
关键词:硫酸镁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组织工程脊髓支架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最佳孔径的筛选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细胞支架是细胞生长的载体,其孔径是影响组织工程脊髓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通过将神经干细胞与不同孔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体外复合培养,筛选确立组织工程脊髓支架材料的最佳孔径。方法:取传第1代的神经干细胞悬液50μL(细胞数1010L-1),分别种植在孔径200~300μm、400~500μm的PLGA支架上复合培养7d,得到两种组织工程脊髓。30只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分为3组,分别在脊髓缺损处立即填塞上述两种组织工程脊髓,空白对照组在缺损处不进行材料移植。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在PLGA支架中的生长增殖与分布,MTT检测两种组织工程脊髓所含神经干细胞的相对数量,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不同孔径的组织工程脊髓的移植疗效。结果与结论:镜下神经干细胞在各孔径材料上均紧密贴附并增殖分化,组织相容性良好。共培养7d后,孔径200~300μmPLGA支架组、孔径400~500μmPLGA支架组的吸光度值基本相似(P>0.05),说明PLGA支架的孔径大小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数量无明显影响。移植第4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孔径200~300μmPLGA支架组、孔径400~500μmPLGA支架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孔径200~300μm的PLGA支架其移植效果更好。
谢青松许信龙魏晓捷傅小君潘红松李立新
关键词:脊髓神经干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生物材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