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本善

作品数:19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盆地
  • 3篇源岩
  • 3篇生油
  • 3篇生油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下第三系
  • 3篇泌阳凹陷
  • 3篇凹陷
  • 2篇油气
  • 2篇原油
  • 2篇运移
  • 2篇生命
  • 2篇石墨
  • 2篇石油
  • 2篇苏北盆地
  • 2篇泥鳅
  • 2篇排烃
  • 2篇蚯蚓
  • 2篇流体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9篇汪本善
  • 8篇翁克难
  • 7篇肖万生
  • 6篇麦碧娴
  • 6篇律广才
  • 4篇张丽洁
  • 4篇张丽洁
  • 3篇李汉城
  • 2篇范善发
  • 2篇程克明
  • 2篇徐世平
  • 2篇张丽洁
  • 2篇邢福建
  • 1篇杨起
  • 1篇缪卫东
  • 1篇史晓颖
  • 1篇姜晓华
  • 1篇柴平霞
  • 1篇吕国英
  • 1篇徐伟民

传媒

  • 5篇地球化学
  • 2篇高压物理学报
  • 2篇第10届全国...
  • 2篇第十届全国高...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6
  • 1篇1993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6
  • 1篇19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酸盐烃源岩排烃的若干特点被引量:5
1996年
通过典型碳酸盐型油气田的野外调查研究和对未成熟碳酸盐生油岩在外加温、外加压条件下所作的生烃一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获得下列新的认识:(1)碳酸盐烃源岩排烃的驱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地层的压实作用,而是由于生烃过程中分子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内应力(即生烃增压)。该应力与周围环境形成潜在的压力梯度,这是排驱动力的内在因素。但是单凭此因素尚不足以造成排烃,只有当后来烃源层受到外力作用(如导致微裂隙产生的区域性构造活动、造成溶蚀交代出现缝缝洞洞的地下水活动等)生成裂隙空间,并在源岩与裂隙间出现真正的压差时,才引发烃源层中积蓄的应力释放,从而造成排烃。因此、区域性的外力作用是排烃的控制因素。(2)碳酸盐烃源岩中生烃时间甚早,一般在R_0为0.45%左右时就开始生成低熟原油。但由于碳酸岩岩石粒间孔径甚小,虽有低熟油生成,却不能象泥质烃源岩那样在其烃浓度超过最低石油运移饱和度时就可排烃。事实证明,无论生烃量多大,只要碳酸盐烃源岩中不出现有效的通道,排烃作用可能永远不会进行。因此,当碳酸盐烃源岩中油气生成之后,裂隙发生的时间就成为决定碳酸盐烃源岩排烃时间的基本因素。(3)碳酸盐烃源岩中烃类初次运移基本上是以全烃相进行的,这与碳酸盐岩在后?
汪本善张丽洁麦碧娴邢福建
关键词:碳酸盐烃源岩排烃油矿床天然气矿床
楚雄盆地高成熟煤成烃源岩中原始有机质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的恢复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对云南楚雄中生代盆地上三叠统煤成烃源层进行了原始有机质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恢复的尝试。该烃源层在盆地中具有不均衡热变的特点,南北之间的R0可由0.8%变化到4.5%不等,东西向的差异也很明显。在各区因排烃量不同而造成有机质残余率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恢复其原始有机质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以便进行合理的油气资源评价成为该盆地勘探工作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对生源相近、成煤环境类似而成熟度极低的本区晚第三纪煤系和上三叠统变质最低的华坪煤系样品,按不同温阶进行系统的外加温、外加压生烃排烃模拟实验,从而分别编制出热演化程度与其排烃率(R0-HC排)和有机碳损耗率(R0-C损)的关系曲线。利用楚雄盆地上三叠统煤成烃源层相同比例尺的残余有机碳平均含量等值线图和平均R0等值线图叠合,获得两种曲线的若干交汇点。基于各交汇点的R0值和经过换算的有机碳损耗率,分别从R0-C报和R0-HC排曲线上求出各交汇点已损失的有机碳百分率和已排出烃类的百分率,从而恢复了各点所在烃源层的原始有机碳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
张丽洁麦碧娴汪本善邢福建李光煊高建昆
关键词:油气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华北晚古生代煤的交叉极化/魔角自旋碳-13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用固体高分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的天然煤样和人工模拟煤样的化学结构演化规律,揭示了煤化过程中煤的结构演变控制着烃类生成的机理。
汤达祯杨起潘治贵W.Fermont汪本善张丽洁
关键词:古生代核磁共振
泌阳凹陷羊毛甾烷的检出及其意义初探被引量:7
1990年
本文从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某些生油岩及原油中检测出碳数为C_(30)-C_(32)的羊毛甾烷系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及模拟实验,提出该羊毛甾烷的生成可能主要与特定的有机输入及较低的热演化条件有关。
张丽洁汪本善邢福健李汉城麦碧娴马万怡朱照璧程克明
关键词:泌阳凹陷原油生油岩
聚乙烯与水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及热力学探讨被引量:7
2001年
在金刚石压腔设备中进行聚乙烯的高温高压裂解实验研究。实验分含水和不含水两种情况。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并显微照相记录有关现象 ,在高压下就位测定反应过程中荧光的变化。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气相产物组成。含水实验中CH4 占烃类气体产物的 92 %并有CO2 生成 ,固体残余物非常少 ,表明水直接参与了化学反应 ,为烃类气体的形成提供氢源 ,为CO2的形成提供氧源。不含水实验中烃类气体的产率相对较低并有较多的固相残余物存在。用热力学理论探讨了实验中有关反应的机制。根据聚乙烯与干酪根结构的可比性 ,推测在水参与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有机质裂解成烃的产率。
肖万生翁克难律广才汪本善
关键词:聚乙烯气相色谱热力学高温高压实验
石墨与含水矿物反应成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在金刚石压腔装置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了石墨+蛇纹石+橄榄石、石墨+黑云母成烃的实验研究.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实验均生成了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这意味着石墨与含水矿物反应成烃可能是地球内部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形成的一种重要形式.
肖万生柴平霞汪本善翁克难
关键词:石墨含水矿物非生物成因成烃机制
泌阳盆地西北坡重油特征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1
1991年
基于对泌阳盆地西北坡重油的物性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类型、分布及其各种参数的详细研究,提出该重油是次生降解(包括氧化降解及生物降解)的观点、通过西北坡重油与盆地中有代表性的正常原油对比和西北坡重油与当地核三下段生油岩的对比,否定了当地生油岩(未成熟)作为重油主要源岩的可能性,提出重油与盆地中南部原油同源,在向西北坡运移及在该区浅层储集层的聚集和保存过程中,受到次生降解作用所形成的结论。
汪本善张丽洁邢福健麦碧娴李汉城马万怡朱照璧程克明苏艾国
关键词:盆地生物降解重油
石墨、菱铁矿与超临界水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1996年
为研究地球深部无机成烃的机制,在金刚石压腔(DAC,温度为800~1500℃,压力略大于1GPa)中进行了石墨和菱铁矿分别与超临界水反应的实验研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气体产物的组成,发现其中均有大量的甲烷生成,并伴有CO2和CO;此外还有少量其它烃类。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含碳物质与超临界水反应可能是一种新的。
翁克难肖万生张惠之汪本善
关键词:超临界水高温
全文增补中
苏北盆地生油岩研究
汪本善史继杨张丽洁范善发徐芬芳洪紫
该项研究根据苏北盆地生油岩的具体特点,从其有机质的质和量、成熟程度、生油门槛和油源对比诸方面进行了研究。该所根据有机质丰度指标和类型指标确定了下第三系阜宁组二段(Ef)和四段(Ef_)为该区两个主力生油层;判定了其生油...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石油生油岩苏北盆地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应用——Ⅱ.泌阳凹陷石油运移初探被引量:10
1993年
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泌阳凹陷石油运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运移阶段、主要运移阶段和晚期运移阶段。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计算出各阶段石油运移的温度、压力和水介质条件。研究还表明:早期运移阶段发生于核二段地层沉积时到渐新世末期,深度为1900—3000m;主要运移阶段伴随着渐新世末的上升运动而开始,深度为1200—2500m;晚期运移阶段发生于渐新世末以后,深度为2600m 开始。主要运移阶段石油组分比早期运移阶段重,斜坡地带主要运移阶段以稠油为特征。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分布特征,还对泌阳凹陷碳酸岩地区初次运移的通道、相态和运移方式进行了探讨。
麦碧娴汪本善张丽洁邢福健李汉城
关键词:石油运移矿物包体石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