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晓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2篇低频
  • 2篇地震预测
  • 2篇电磁
  • 2篇电磁场
  • 2篇数据处理
  • 2篇宁洱地震
  • 2篇人工源
  • 2篇交变电磁场
  • 2篇磁场
  • 1篇地电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预测研究
  • 1篇电磁测深
  • 1篇电磁卫星
  • 1篇电性
  • 1篇电性结构
  • 1篇电阻率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提取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作者

  • 7篇汪晓
  • 6篇肖骑彬
  • 6篇王继军
  • 6篇汤吉
  • 6篇陈小斌
  • 5篇蔡军涛
  • 5篇王立凤
  • 5篇詹艳
  • 5篇赵国泽
  • 2篇杨静
  • 2篇徐光晶
  • 1篇韩冰
  • 1篇董泽义
  • 1篇张继红
  • 1篇万战生
  • 1篇范晔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震电磁卫星交变电磁场的数据处理被引量:9
2007年
地震电磁卫星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地面地震电磁观测中成熟的监测手段和参数,来分析如何根据地震电磁卫星记录的电、磁场分量提取可能与地震电磁异常现象有关的信息.介绍了电磁场时间序列的幅值统计;电磁波谱尤其是自功率谱对噪音干扰敏感,介绍了自功率谱的计算方法;正交电磁场相关度的变化分析方法;空间电磁波平面特征指标求取;以及在简单平面波特征下,提出空间阻抗张量的计算方法.
肖骑彬赵国泽詹艳陈小斌汤吉王继军王立凤汪晓
关键词:地震电磁卫星交变电磁场数据处理
人工源SLF/ELF电磁信号提取及数据处理
人工源SLF/ELF电磁波技术电磁波信号稳定,强度大,精度高,并且发射信号的频率、幅度、相位和发射时段等都可以控制,覆盖范围广,特别适于地震、火山监测预测等观测范围大、对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研究领域。虽然人工源SLF/ELF...
汪晓
关键词:数据处理自适应滤波
文献传递
地震预测研究中交变电磁场法的新进展
<正>我国是把电磁方法用于观测地震电磁异常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被应用于地震观测研究中的地球物理方法之一。1966河北邢台地震后,交变电磁场法也开始被应用于地震电磁异常的观测试验,并开展了观测仪器研制、数据处理分析...
赵国泽韩冰汪晓王立凤肖骑彬蔡军涛詹艳陈小斌汤吉王继军
地震监测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技术(CSELF)新试验被引量:28
2010年
2009年利用大功率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技术(CSELF)在位于华北、华南、东北、西北和西南的12个地震台站和几个流动观测点进行了连续30天新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CSELF技术可以在1700 km之外测量到人工源电磁场信号,计算得到的电、磁场功率谱密度和视电阻率与天然源信号相比,抗干扰能力更强,观测信号更稳定,特别有利于识别和捕捉地震等诱发的电磁异常现象,在地震预测监测中具有很大的研究应用潜力.试验还发现,各地震台站和流动测点观测的CSELF信号的强度,与台站或者测量的电、磁场分量相对于发射源的距离、方位有明显的关系;发现在离开发射源的相对近区,场强随距离的衰减,比在相对远区更快;发现接收磁场信号比电场信号较易获得更高信噪比的数据.
赵国泽王立凤汤吉陈小斌詹艳肖骑彬王继军蔡军涛徐光晶万战生汪晓杨静董泽义范晔张继红高妍
关键词:电磁场视电阻率固体潮地震监测
云南宁洱M_S 6.4地震震后电磁效应被引量:7
2009年
2007年6月3日宁洱县境内发生6.4级地震,在地震区跨越宁洱东支断裂进行了为期14d的余震序列宽频带电磁异常连续观测。在固定台站的电场和磁场时间序列记录中,观测到多次余震事件的电磁同震现象。取每2h观测资料进行了加窗傅氏变换,得到不同频率的功率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MS3.0以上的余震发生前后,电磁场各分量频率谱峰值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地震后的峰值波动也许与时间域的同震效应相对应,而地震前发生的峰值跳跃有可能为电磁前兆现象。此外,本文对同震电磁信号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地震发电机机制有关。
徐光晶汤吉陈小斌肖骑彬王继军蔡军涛王立凤詹艳汪晓
关键词:宁洱地震余震电磁场
地震预测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新技术(CSELF)和第一个观测台网被引量:14
2012年
地震预测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技术(CSELF)是一种新技术,大功率人工源信号在"波导"中传播,可覆盖数千km的距离范围。信号频带包括传统电、磁法不曾包含的,对地震电磁异常现象敏感的极低频及其附近频率的电磁场信号。利用台网进行观测,既可监测空间电磁场的分布及其变化,又可监测台站地下电阻率结构及其变化,利于实现对地震电磁异常的4维监测。在过去10多年的研究和试验中,2次观测到地震前的电磁异常。利用CSELF台网式的观测表明,人工源信号的数据具有稳定的、高信噪比的优势。现在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一个CSELF观测台网正在建设中。
赵国泽王立凤詹艳汤吉肖骑彬陈小斌王继军蔡军涛汪晓杨静
关键词:观测台网
宁洱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发震构造初析(一)被引量:10
2008年
在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区进行了宽频带(1000~1/4096Hz)大地电磁观测,采用了远参考道技术和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及区域电性结构方向,采用非线性共扼梯度(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实测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与实测曲线拟合程度较高的反演模型。从二维解释结果可以看出:横向上,以12号测点为界,明显地划分为2个不同的电性分区,推测存在具一定延伸的断裂构造。纵向上,30km深度以上大致可分为4个电性层:1)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层(Mz—Cz),厚约1km。2)古生代沉积层(Pz),厚约5km。3)壳内高导层(HCL)。4)中、下地壳(MLC)。其中壳内高导层埋深在12号点左右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在12—13号点下高导层顶部存在壳内的滑脱构造。宁洱地震震源深度为5km,文中所推测的滑脱构造位于这一层位上。认为该滑脱构造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汪晓赵国泽汤吉肖骑彬陈小斌王继军蔡军涛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发震构造宁洱地震二维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