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馨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颈内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原发性导管异位的处理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TIVAP)发生原发导管异位(PCM)的特征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单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58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IJV入路共植入593例胸壁TIVAP,发生PCM 18例(3.0%)。其中经右侧入路425例,PCM 1例(0.2%)。经左侧入路168例,PCM 17例(10.1%)。18例PCM中11例首选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10例成功,1例失败;3例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开放调整,均成功;4例首选盲视下开放调整,2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经左侧颈内静脉入路植入TIVAP的PCM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应用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或DSA下开放调整是处理PCM的可行方法。
- 薛兵建王新星段馨李凯强解钧媛甘丽吴刚裴新红
- 关键词:颈静脉
- PS2,E-Cad癌变组织表达与中晚期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PS2,E-Cad癌变组织表达与中晚期乳腺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探究。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6例,均为随访5年以上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上述乳腺癌患者癌变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中的PS2,ECad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PS2,E-Cad表达水平与影响乳腺癌治疗及预后因素(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中PS2、E-Ca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E-Cad与PS2的表达阳性率在SD与PD患者间存在差异,SD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2cm患者的E-Cad与PS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大小>2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的E-Cad与PS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期Ⅱ期患者的E-Cad与PS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Cad与PS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PS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程密切相关,对E-Cad、PS2的表达进行检测可以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郭广成段馨李林王芳张连平
- 关键词:E-钙粘附蛋白雌激素调节蛋白乳腺癌预后
- 光卟啉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对胆管癌放疗增敏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光卟啉介导的低强度光动力治疗(PDT)增强胆管癌放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产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单纯放疗、光敏剂+放疗、PDT+放疗后细胞活性;流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平板克隆检测肿瘤细胞克隆抑制;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低强度PDT可提高肿瘤细胞内活性氧负荷并显著增强放疗对胆管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PDT+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5.45±1.23)%和(6.35±0.84)%(P=0.001);PDT的放疗增敏率(SER10)为1.59,优于顺铂和紫杉醇的1.27和1.32;PDT的放疗增敏效果优于常用增敏剂紫杉醇和顺铂;PDT联合放疗组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量较单纯放疗组减少,分别下降了(53.6±14.2)%(P=0.017)和(49.8±17.5)%(P=0.023),同时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减少[(36.8±9.8)%,P=0.027],bcl-2相关X蛋白(bax)增加[(51.3±18.4)%,P=0.012]。结论低强度PDT能显著提高胆管癌的放疗敏感性。
- 粟英王新星郭广成段馨窦东伟常伟龙
- 关键词:胆管癌光动力治疗放疗增敏细胞凋亡
- 消结安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研究消结安胶囊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乳腺增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消结安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乳腺超声指标和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腺腺体层厚度、肿块直径、输乳管内径和低回声区直径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乳腺超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催乳素水平显著降低,孕酮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雌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结安胶囊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乳腺超声指标和雌激素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郭广成李林段馨张连平谷元廷
- 关键词:消结安胶囊枸橼酸他莫昔芬片乳腺增生症雌激素水平
-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度异质性,即使组织学相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分子分型,对治疗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其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特点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段馨张连平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
- 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初次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初次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初次保乳手术后复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阳性组(32例)及阴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局部区域复发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远处转移、生存情况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及局部+区域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共45例发生远处转移(60.00%),阳性组远处转移率为78.13%(25/32),高于阴性组的46.51%(20/43),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复发后3年生存率为57.33%(43/75),复发后5年生存率为38.67%(29/75);阳性组复发后总生存率较阴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部位、腋窝淋巴结状态为复发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影响初次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预后,能降低术后生存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时间,增加复发后远处转移风险。
- 宋芳霞段馨刘维
-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保乳手术复发预后
- CYP1A1基因多态性对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在经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中,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患者治疗疗效个体化差异的关系。方法研究入组69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的MBC患者,治疗前通过飞行时间质谱和直接测序法对CYP450基因上中国人群中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10%的79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这79个SNP位点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反应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9个SNP位点中只有CYP1A1的rs1048943(Ile462Val)位点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相关(P=0.000),其他SNP位点与治疗反应率以及总生存期(OS)无明显相关。进一步分析,将rs1048943(Ile462Val)位点纳入COX风险比例模型校正后,表明该位点是影响PFS独立的预测指标(P=0.004)。结论检测CYP1A1的多态性位点rs1048943(Ile462Val)对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方案治疗的MBC患者有助于评估预测预后。
- 李林熊有毅王芳郭广成秦威朱明智王楠段馨陈卓米海龙王燕燕谷元廷李靖若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色素P450多态性
-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果全组38例患者共完成189周期治疗,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5.3%)、PR 20例(52.6%)、SD 7例(18.4%)、PD 9例(23.7%),总有效率为57.9%。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口腔炎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郭广成段馨张连平李林
- 关键词:多西他赛卡培他滨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
- PD-L1、miR-29a、miR let-7a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微小RNA-29a(miR-29a)、微小RNA let-7a(miR let-7a)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7例TNB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67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标本送检,测定PD-L1表达水平,并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29a、miR let-7a表达情况,分析PD-L1、miR-29a、miR let-7a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D-L1阳性率、miR-29a表达量、miR let-7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D-L1阳性组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D-L1阴性组,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患者miR-29a、miR let-7a表达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患者随访3年后存活率为59.70%(40/67);PD-L1阳性患者存活率低于PD-L1阴性患者,存活者miR-29a、miR let-7a表达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miR-29a、miR let-7a在TNBC中呈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且高表达患者存活率更低,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 付梦婷段馨颜佳李雨昂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
- 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联合检测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我院确诊的20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中PSA、CYFRA21-1 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游离PSA(fPSA)(0.19±0.04)ng/ml、总PSA(tPSA)(22.45±3.1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fPSA(0.35±0.08)ng/ml、tPSA(31.48±4.31)pg/ml;其CYFRA21-1(5.34±1.1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67±1.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P=0.031;t=4.891,P=0.028;t=2.534,P=0.026).观察组血清中fPSA、tPSA及CYFRA21-1及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P=0.012;χ2=2.936,P=0.028;χ2=13.587,P=0.000;χ2=11.279,P=0.000).观察组为病理证实的200例乳腺癌,其中Ⅰ-Ⅱ期73例,Ⅲ期76例,Ⅳ期51例.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fPSA、tPSA含量明显低于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Ⅰ-Ⅱ、Ⅲ期患者.Ⅲ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PSA、fPSA含量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血清中CYFRA21-1含量明显多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期与Ⅲ期依次比较,t=0.783,P=0.019;t=1.524,P=0.021;t=2.875,P=0.014).tPSA±fPSA±CYFRA21-1联合检测能提高能使患者检测的敏感度提高到91.7%,特异性提高到92.8%,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到94.8%,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与单项CYFRA21-1比较,χ2=2.357,P=0.019;χ2=4.398,P=0.038;χ2=3.176,P=0.029).结论 PSA联合CYFRA21-1检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 李林熊有毅秦威朱明智王楠王芳郭广成段馨陈卓谷元廷李建华
-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分期前列腺特异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