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青刚
-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型手性芳杂环分子钳人工受体的微波干法合成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微波无溶剂条件下,以对苯二甲酰氯为隔离基,胆甾为手臂,固体K2CO3为载体,设计并合成了4个新型的手性芳杂环分子钳(3a~3d),其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微波辐射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K2CO3为载体,于450 W辐射4 min,收率最高(90%)。用UV-Vis初步研究了3a~3d对客体氨基酸甲酯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均对氨基酸甲酯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识别作用。
- 张小强梅青刚石治川吴双赵志刚
- 关键词:芳杂环分子钳分子识别微波辐射
- 甘南蕨麻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2
- 2022年
- 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蕨麻作为本实验的研究材料,用超声波清洗机辅助提取蕨麻的总黄酮,探究了超声时间、功率级别、溶剂乙醇浓度、超声温度以及料液比5个单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蕨麻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甘南蕨麻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0 min, 50%乙醇浓度,32℃提取温度,2级功率,在此条件下,蕨麻总黄酮的提取量最高,为4.217 mg/g.
- 刘静凤李美琪何青涟陈思禹陈佩瑶梅青刚姜立春
- 关键词:总黄酮提取率单因素响应面
- 生物制药专业化学课程群建设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优化、实验教学的管理以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生物制药专业化学课程群的建设方法.整合课程内容方面,通过迁移与分散、删减与归并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课程的交叉链接,设置基于知识系统性和应用性的教学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团队精心制作课件,教师充分利用传统板书并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时,实验项目模块化,基础实验微课化,实验内容网络化;同时,利用“泛雅”资源,积极开发在线课程.化学课程群的创建,促使了化学类课程的协同作用和协调发展,达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 梅青刚赵洪游章强阮期平
- 关键词:生物制药化学教学课程群高效课堂
- 掺杂磷烯二维纳米材料对草甘膦吸附机理的研究
- 2025年
- 草甘膦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之一,被广泛使用在农田和非农田杂草的防治.由于草甘膦类除草剂的大范围应用,其对动植物的危害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磷烯二维纳米材料与草甘膦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草甘膦的检测及去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将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考察本征及Al,Ca,Ti及Fe金属原子掺杂的磷烯对草甘膦的吸附,通过吸附能,差分电荷密度,布居电荷分析本征及金属原子掺杂磷烯对草甘膦的吸附机制,从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它们之间的详细机理.研究结果有望为掺杂磷烯材料在草甘膦吸附方面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 王群周乃武单正莉覃庆雨刘钰佳王梅梅青刚孙玉希
- 关键词:草甘膦密度泛函理论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 2024年
- 针对生物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思政目标设定模糊泛化、思政元素融入方法生硬、思政教育考量方式模糊等痛点,建立了“坚持学生中心,凸显课程特色,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和谐相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理念,通过思政目标课程化、思政融入巧妙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等创新举措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书育人全过程,育人效果明显。
- 王群王群王芳梅青刚梅青刚
-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创新生物类专业
- 十二烷基硫醇催化合成2-芳基苯并呋喃
- 2021年
- 以邻羟基二芳基乙烯为底物,十二烷基硫醇为催化剂,在氧气氛围、无溶剂条件下构建了一种合成2-芳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新方法,产率28%~9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ESI)和LR-MS(APCI)确证。
- 万顺莉王淳梅青刚杨海君
- 关键词:无溶剂
- 有机化合物命名:额外氢与增加氢的标识
- 2023年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尤其是一些复杂药物分子的化学名,常常需要标明额外氢与增加氢。《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简称CCS 2017)对2者的使用作出了规范,但缺乏具体使用规则,并且操作示例较少。基于CCS 2017命名原则,结合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IUPAC Recommendations and Preferred Names2013(简称IUPAC 2013)和《中国药典2020》,详细阐释了额外氢和增加氢的含义,并通过示例化合物命名实操,讨论并总结了具体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同时,比较了这3大命名法中有关额外氢和增加氢的命名规则,辨析了它们的迥异之处,并对CCS 2017命名原则在药物中文化学名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 梅青刚王淳谭承佳姜立春
-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CCS
- 可见光促进C(3)(杂)芳硫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 2024年
- 吲哚硫醚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分子中,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同时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及药物合成的结构单元,因此吲哚硫醚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其合成方法的研究也成为当前有机合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可见光促进的吲哚C(3)(杂)芳硫基化反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制备吲哚硫醚类化合物的温和、高效合成方法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可见光促进的吲哚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其部分反应机理做了相应的阐述.
- 梅青刚李清寒
- 关键词:光催化
- 金属掺杂的磷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DFT-D研究
- 2025年
- 随着工业的发展,染料废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愈加显著,其中偶氮类的亚甲基蓝这种染料废水不仅色度大,而且难以降解.因此设计一种高效且灵敏的吸附剂来去除亚甲基蓝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探索了本征及掺杂磷烯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并详细考察了本征及掺杂Al,Ca,Ti和Fe金属原子后的磷烯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初始构型会影响磷烯对其吸附,当亚甲基蓝平躺于磷烯表面时有较大的吸附,且金属原子掺杂显著地影响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掺杂金属原子均增大了磷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其中吸附能力是Fe掺杂磷烯>Ca掺杂磷烯>Ti掺杂磷烯>Al掺杂磷烯.研究结论对于亚甲基蓝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指导方向,有望为相关染料废水的检测和去除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 王群王群赵虹林杨丽欣邓壹铭单正莉杨志豪邓良平梅青刚梅青刚
- 关键词:亚甲基蓝密度泛函理论
- 线上案例为引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以“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为例
- 2022年
- 为了探讨线上案例为引导的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本文以“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药品注册管理”教学内容为例,分析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结合混合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结果显示,通过线上案例的学习及观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分析能力;通过线下学习,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沟通,教师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针对性地传道解惑.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 李婷谭承佳曹宇张鸽潘文慧梅青刚赵洪张元元田徽
- 关键词:药事管理与法规互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