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建华

作品数:141 被引量:238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68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0篇基因
  • 33篇基因组
  • 22篇克隆
  • 21篇染色体
  • 19篇染色
  • 17篇人类基因
  • 17篇人类基因组
  • 13篇视网膜
  • 13篇网膜
  • 13篇类基因
  • 12篇DNA
  • 11篇色素变性
  • 10篇蛋白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10篇X染色体
  • 9篇视网膜色素
  • 9篇视网膜色素变...
  • 9篇球菌
  • 9篇网膜色素变性

机构

  • 127篇复旦大学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中山医科大学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南京医学院第...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华西医大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杭州大学

作者

  • 136篇柴建华
  • 21篇魏勇
  • 12篇吴学军
  • 10篇王华
  • 10篇缪为民
  • 9篇陈家伟
  • 8篇梁秀龄
  • 8篇顾杨洪
  • 8篇廖万清
  • 8篇张成
  • 7篇刘焯霖
  • 7篇刘立
  • 7篇刘木根
  • 6篇沈捷
  • 6篇汪训明
  • 6篇吴晓晖
  • 6篇金磊
  • 6篇谈家桢
  • 5篇王乐
  • 5篇刘焯霖

传媒

  • 15篇生物工程进展
  • 13篇高技术通讯
  • 9篇生命科学
  • 8篇Journa...
  • 8篇中华皮肤科杂...
  • 7篇复旦学报(自...
  • 5篇生命的化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国外医学(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 8篇1999
  • 9篇1998
  • 9篇1997
  • 16篇1996
  • 17篇1995
  • 16篇1994
  • 24篇1993
  • 7篇1992
  • 6篇1991
  • 6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00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基因组转录图研究技术
1993年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二个:第一是读出人基因组全部ATCG“语言”,即全基因组DNA核苷酸顺序分析;第二是读懂人基因组全部ATCG“语言”,即全部基因的DNA顺序及功能研究。无疑第二项任务有赖于第一项任务完成的基础。在进行第一项研究任务时,由于人基因组十分巨大和复杂,不可能直接进行顺序分析,所以通常总要先进行染色体DNA的大片段克隆,并借助于某些物理标志把克隆在染色体上排序,这样就形成了某种物理图谱。现在已在进行的人基因组的图谱分析有以下几种:遗传连锁图(Linkage Map)。
林云富柴建华
关键词:基因组转录
乳腺癌易感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9年
Brca1和Brca2是乳腺癌易感基因,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突变是可以遗传的,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有杂合性丢失(LOH),而且表达水平下降。体外实验证明,Brca1能抑制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的增殖。Brca1和Brca2基因分别定位于17q12-21和13q12-13,编码序列分别为5711bp和10987bp,其表达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BRCA1和BRCA2蛋白分别由1863个氨基酸和3418个氨基酸组成,这两个蛋白都具有Granin蛋白的某些特征。它们的功能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有证据表明这两个基因为生长发育所必须,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DNA损伤修复等生命活动。
邓炜柴建华
关键词:BRCA1BRCA2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
人卵巢癌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被引量:6
1998年
以polyA^+ mRNA提取试剂盒从卵巢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的polyA^+ mRNA,并以此合成第1、2链cDNA.cDNA两端补平后加EcoR Ⅰ接头,Xbo酶切,通过分级分离去除<400bP的片段.取100ng cDNA与噬菌体表达载体Uni-ZAP XR连接,体外进行噬菌体DNA包装,并立即进行文库的滴定和扩增,获得卵巢癌cDNA表达文库.该文库原始重组子为10~6独立克隆;重组率>99%;并以引物PUCⅠ、PUCⅡ扩增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为1.1kb.证实此cDNA表达文库合格.以PCR从此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HLA-DPB和β-actin基因,获得成功.
张笑人葛海良王颖周光炎蔡晓敏谢毅柴建华
关键词:卵巢癌CDNA文库PCR
YAC介导的天蚕丝素基因向家蚕的转移——Ⅰ.天蚕YAC基因库的构建与丝素基因克隆的鉴定
1994年
夭蚕(Antheraea yamamai)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绢丝昆虫,其丝心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也是研究发育和分化控制的极好模型,对其丝素基因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夭蚕五龄期幼虫的后丝腺为材料,pYACA为载体构建了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570kb的夭蚕YAC基因库,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该基因库进行筛选,得到了一组天蚕丝素基因的YAC克隆。其中Afy-1全长为440kB,覆盖了整个丝素基因的编码区及上、下游调控序列,并在50代后仍然保持稳定。
唐恒立柴建华李振刚
关键词:天蚕丝素基因YAC
人淋巴毒素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物理图谱
1990年
本文报道用一种简便、快速并省时的方法——体内同源重组法,以小鼠淋巴毒素(MuLT)cDNA为探针,从以粘粒pcos2EMBL为载体构建成的人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出人淋巴毒素(HuLT)基因。然后,以同位素^(32)P标记重组粘粒的cos单链末端,再将经限制酶部份酶切的这种重组粘粒DNA片段电泳分部后,制作出HuLT基因的EcoR Ⅰ、BamH Ⅰ、Pst Ⅰ和Pvu Ⅱ四种限制性内切酶的物理图谱。
李凌衡庄文漪柴建华李昌本赵寿元
关键词:分子克隆
人α_1-干扰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被引量:1
1996年
选用与HuIFN-α1基因及其信号肽相应的引物,采用PCR技术,从中国人血白细胞染色体中分离带有信号肽IFN-α1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质粒M13mp19和M13mp18中,通过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然后克隆到家蚕多角体病毒(130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BmNPV)载体PBF5的EcoRI和XbaI之间,用合成的相应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进行双链测序,鉴定为阳性重组转移载体后,将其DNA和BmNPV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筛选出重组病毒,再将其感染家蚕细胞,测得细胞培养上清中IFN活性为1.0×106IU/ml。
李光富邓小昭张林元刁振宇陈华标柴建华
关键词:BMNPV基因表达Α-干扰素
水稻线粒体DNA的分离纯化及其脉冲电泳分析
1989年
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用简化的方法提纯了水稻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显示了清晰的带型。HindⅢ酶切产生37条带,Xho酶切产生30条带,该方法重复性好。同时用新技术——脉冲电泳,测定了水稻线粒体DNA的分了量,并就其作为一种新手段,在植物线粒体DNA的异质性、结构和分子大小等方面的研究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鹿炳伟柴建华汪训明叶正祥
关键词:线粒体DNA脉冲电泳构型
DMD基因的结构及其变异被引量:2
1993年
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和BMD(Becker Muscular Dy strophy)是一种常见的性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生于男性,其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肉萎缩和腓肠肌假性肥大,DMD多在5岁发病,在20岁左右由于心力和呼吸衰竭而死亡,DMD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500,BMD症状较DMD为轻,寿命较长,有人甚至可以活到60岁,并有生育能力,其发病率为1/30000,DMD和BMD实为X染色体Xp21.1—21.3位置上同一基因座的不同突变等位基因所致。
柴建华
关键词:性连锁遗传病DMD基因
我们离“破译”还有多远?
2000年
人类基因组DNA测序已经完成大约一半,不要很久就可全部完成。但对这些序列的生物学含意我们又能了解多少呢?人们期望着从这些DNA序列中找到有关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的信息。科学家们还有哪些事要做呢?
柴建华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DNA测序疾病基因
全染色体DNA杂交技术分析八种念球菌基因组DNA同源性
1994年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8种念珠菌染色体DNA并进行Southern转印,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全染色体DNA做探针与PFGE转移膜进行杂交。结果表明,除白念珠菌与近平滑念珠菌间基因同源性较高外,其余各念珠菌间DNA同源性并非如以前认为的那样高,而且同源序列几乎均位于rDNA所在的染色体上。
刘维达吴绍熙郭守如柴建华
关键词:基因同源性杂交技术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