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能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翻译
  • 5篇英语
  • 4篇本科
  • 3篇地方本科
  • 3篇地方本科院校
  • 3篇英语专业
  • 3篇院校
  • 3篇课程
  • 3篇翻译能力
  • 3篇本科院校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大学英语教学
  • 2篇英语教学
  • 2篇英语专业学生
  • 2篇教学
  • 2篇MTI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跨文化...
  • 1篇大学生跨文化...
  • 1篇大学英语翻译

机构

  • 13篇楚雄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杨能
  • 5篇王琼
  • 1篇陈锡才
  • 1篇徐明祥
  • 1篇邹明俊

传媒

  • 5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林区教学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学周刊(上旬...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新疆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
2018年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难题之一。学生对翻译能力的认识、翻译学习的兴趣、翻译基本知识的储备以及翻译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影响翻译能力的重要因素。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明确翻译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培养翻译基本技巧的运用习惯,强化翻译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的意识,进一步提升翻译能力。
王琼杨能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
浅谈校园公示语的翻译——以楚雄双柏一中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优秀的翻译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赏心悦目,而拙劣的翻译却是事倍功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双语广告在我国已是铺天盖地,但翻译的效果仍然有待提高。本文主要以学校公示语为例,探讨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提高校园公示语翻译的质量,树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形象。
杨能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
高等教育价值链再造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同时普通高校的"膨胀性"发展,由此本科院校已从规模求生存进入到以质量求发展阶段,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显得尤为紧迫的是本科院校对培养模式的认识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价值链存在的问题,依据价值链再造理论首次提出了基于顾客价值的高等教育价值链模型。
徐明祥邹明俊杨能
关键词:高等教育价值链
功能目的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窥探
2016年
翻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纽带,恰当的翻译有助于目标语读者较好地理解源语的思想内容。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把大学英语的阅读课与翻译课融合起来,通过确立明晰的教学目标,坚持翻译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重视打牢学生的双语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在阅读课中渗透翻译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文本处理能力、双语语言与文化的转换能力等,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王琼杨能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大学英语教学翻译能力
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考试改革探究被引量:1
2018年
翻译课程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手段之一。但目前大多高校翻译课程考试存在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考试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学翻译批判思维无法拓展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从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情况,提出翻译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以形式和内容设计为着力点,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思辨能力,也为翻译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杨能
关键词:课程考试改革
云南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8年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高校是合格翻译人才培养的基地,目前,一些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建设中存在人才培养定位认识不清、课程师资配备不足、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与市场脱节等问题。本文拟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讨论云南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杨能
关键词:本科英语专业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被引量:1
2019年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思辨能力为导向,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批判性阅读教学,积极开拓第二课堂教学,创新课后作业形式和内容,采取多元作业反馈和期末测评方式,培养学生阐述、分析、推论等思维能力,增强思辨意识,促进英语学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王琼杨能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综合能力
论云南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016年
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高层次翻译人才的培养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拟以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为对象,从翻译课程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从课内改革、课外训练和师资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找出一条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当代大学生在翻译领域具备较强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
道格拉斯·罗宾森与皮特·法瑟特翻译观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拟从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和法瑟特的翻译意识形态学出发,采用比较法阐述两种翻译观的差异以及相似点,为读者提供一种解读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并能在翻译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杨能
关键词:意识形态翻译实践
论《追风筝的人》中象征意象对主题的深化
2014年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usseini)用英文写作的一部小说,赢得了2006年度联合国人道主义奖。象征意象在小说主题呈现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以这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风筝、石榴树和兔唇为切入点,分析它们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充分展现象征意象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作用。
王琼杨能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象征意象成长主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